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宗教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世俗教育的影响佟德富,杨桂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心理特质等。对于宗教与政治、宗教与道德、...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是同民族的存在相联系的,又随着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与之相联系的民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阶级的产生和阶级关系也给民族问题以深远的影响。因之,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我国的民族问题虽有其特殊性,但基本上也是遵循这个轨迹产生、发展、变化的。从这个认识出发,本文拟就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不同历史时代的民族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21,(1):51-57
黎族民间传说是黎族人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凝结着黎族人民的集体智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寻黎族民间传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从理论维度审视二者之间的耦合,从问题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萎缩与遮蔽之现状,从实践维度将黎族民间传说与乡村振兴、家风建设、校园文化、民众心理相融合,发挥黎族优秀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居住在伟大祖国南方一个四季常青的海岛上的黎族,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兄弟民族。在黎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的宝山中,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多采的黎歌(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也是我国整个民族大家庭中十分可贵的挺秀的花朵。经过作者加工创作的黎族叙事诗“甘工鸟”,还只是这个宝山的百花丛中的一枝;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它是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因素混合的产物,首先是地理与历史混合的产物。语言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一个社会(民族、国家)原来使用一种统一的语言而并不存在地方的差异,但随着这个社会(民族、国家)的疆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和亲,通常是指中原朝廷的皇帝以尚公主、降宗女、赐嫁妆的形式与游牧民族的君主联姻,也指游牧民族的君主之间采取同样的形式实行联姻。这是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自汉代提出并实行后,便形成为一种延绵不断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始终,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和亲,作为各民族统治阶级的一项政策或策略,不同于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民间通婚,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包含着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它作为一种稳定的、凝聚力很强的社会实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来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则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民族和政治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探讨民族因素与政治体制、政治行为的关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正确认识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从政治  相似文献   

8.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其形成的方式并非是一个模式。总观古今中外民族的形成,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从部落发展成为民族,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初民族形成的一个基本的规律。对这种民族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多次论述,其中最精辟的有两个论断。1846年,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  相似文献   

9.
黎族原始社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共有四十多万,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五指山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根据历史文献记載和解放后的考古发现以及多次的社会历史调查,充分说明了黎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少数民族,和祖国其他民族一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5,(4):111-117
黎族是一个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言传身教是黎族古代教育史上的主要形态,黎族民歌作为口头传承的主要工具而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民歌的教育途径与民歌演唱的场合有关系,主要体现在家庭日常生活,家族祭祀,劳动,节日,婚丧。从内容看,黎族民歌在品德、知识、情感和审美等方面发挥着教育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黎族汉化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一定程度上保存本民族的特殊,黎族教育在国家体系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本民族特色教育因素,尤其在家庭教育和民间的社会教育中,因此,民歌在黎族现代学前教育中仍然应该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黎族“三月三”节日民俗,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是与黎族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形成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黎族三月三民俗的起源与形成略作探索和论述.一、从黎族三月三的传说中看黎族三月三节日民俗的起源和形成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目前确切的考古资料推测,这一民族的先民开发海南岛的历史可追溯到约三千年前或更早一些.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它那古老的神话传说和独具特色的民歌等口头文学,就是其精神文化中最精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黎族教育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丛书中的一个部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丛书,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和国家民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其宗旨是发掘、整理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遗产,认真总结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经验,揭示各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反映解放后近半个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飞跃发展和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事业,对于教育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写海南《黎族教育史》,更有其特殊意义,其任务艰巨而光荣,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开创性的科研工作。《黎族教育史》由麻凤鸣任主编,曾宪勇、陈立浩任副主编。现将该书的“绪论”和第一编“黎族的原始教育”选刊于此,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3.
略论黎族的族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从远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祖国南方美丽富饒的海南島上。由于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而对于本民族的历史,尤其是有关族源問題缺乏直接的記載,仅在民間传說故事中留下一些痕迹。至于过去許多有关黎族族源的研究,看来大多为当时的材料所限,不是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就是流于主观臆測。因此,根据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历史問題的理論,通过现在所掌握到的材料,对黎族族源問題进行系統的分析,正确地解决这个問題,这是很必要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双语,就是同时使用和发展两种语言。一门是本民族母语,一门是较发达的外族语。在我们新疆,双语一般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双语现象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适应多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民族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进步。它已经成为多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方面的一种必然趋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新疆与内地与中原地区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交往中,各族人民有着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双语现象由来已久,一部古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自治区的双语工作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黎族人口最多,据1995年的统计,已超过110万,占全省少数民族总数的93%.由于历史原因,黎族大部分聚居在琼南地区.黎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黎族地区的中学乡土史教学能否符合黎族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应该地区历史教学的新路子,这是当前我省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就我省黎族地区乡土史教学的意义、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乡土教材补充教学.”从《大纲》的精神看,乡土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乡土史的范围或以省、或以市、自治区为界限,实际上是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了解一省的历史是必要的,从乡土史编写出版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看,以省为单位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然而,从我省黎族地区来看,中学历史的乡土史教学,必须力求是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内容必须切合本地区民族的历史.目前,编写一部切合黎族地区历史,突出其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在教学上是有其重大教育意义的.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可以填补历史教材中黎族史料的空白,消除黎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西部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斗争生活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创造形成的,折射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是构成民族文化心态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一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一西部民族传统节日的产生与民族的经济生活尤其是生产劳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传统节日习俗的最初形成往往与生产劳动中的祭扫活动有关,或者直接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各民族当时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民族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组织的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最近结合《黎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的修改工作,对黎族社会的性质問題,进行了学术讨论。关于黎族原始社会瓦解后是否經历过奴隶制阶段这个問題,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认为黎族原始社会瓦解后可能越过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主要根据是:在考古方面迄今未有青铜生产工具发现;文献上缺乏有关奴隶制生产关系的记载;从解放前黎族社会经济结构中,找不到曾经存在过奴隶占有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会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希望它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内容和方法、体制和管理以及环境状况等,都从不同方面对教育效益产生影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就应从影响它的多方面因素着手,使每一种因素都对其效益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百年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国家、法律与孝道是三种相互密切关联的现象。民族国家的建构是孝道与法分分合合多重关系变迁背后的深层政治逻辑,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形态影响了孝道与法的整体关系格局。民族国家建构背景下孝道与法关系的历史嬗变,折射出法律作为民族国家处理家庭孝道问题的有力工具,主要是作为建国方略而非治国方略的特质。已有的以民族国家来解释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某些现象的阐释,因为忽视了民族国家本身的复杂形态而失之简单化;而已有的对孝道与法关系的历史、技术、社会和规范的研究进路,因为忽视了民族国家这个政治背景,而没有认识到孝道与法关系作为政治—法律问题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高丽贡宦制度是 13— 14世纪伴随蒙元帝国同高丽王国之间宗属关系逐渐确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国家行为关系 ,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在特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高丽王国定期向蒙元帝国献纳宦官 ,使得元朝出现了一个高丽宦官政治势力集团 ,对元朝和高丽王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均产生了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