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时文翻译中常见的手段,词汇杂合现象非常突出。汉语时文具有较明显的自身语言和文化特点,翻译时,一般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以宣扬中国政治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译者可以通过两种策略,即归化(adaptation)和异化(for- eignization),对意义真空进行翻译补偿。归化是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用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源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语气词的使用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其本身并无什么实际的词义。由于英语中某些语气词的缺失,汉语语气词的英译尽可能通过归化的策略来体现。本文论述了如何用归化策略英译汉语语气词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在同其他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大量借用外来词。以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文化内涵以及借入汉语的途径:音译、意译、音义结合和移植,可以帮助译者应对英语词汇借入时复杂的翻译程序以及读者可能出现的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汉语文化意象在归化英译中的丢失与歪曲着手,结合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关系以及韦努蒂(Venuti)、阿萨德(Asad)等人关于翻译与权力的关系的论述,分析指出相对于英语文化的归化是对强势文化的妥协;汉英文化的交流并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翻译的本质是服务于权力。并倡导异化翻译,尽可能保留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型期,应采取新的以对话理论为指导的翻译观。在新的翻译观的指导下,汉英翻译应充分体现两种语言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讲求异化、归化策略的适度杂合,为汉语语言文化成为强势语言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泛化亲属称谓系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介于亲属称谓与社会称谓之间的一种称谓,试分析泛化亲属称谓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运用“异化法”与“归化法”探讨其翻译,并提出: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泛化亲属称谓的翻译应以“异化法”为主,“归化法”为辅。  相似文献   

7.
归化、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归宿 ,源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显著差异 ,并主要由目的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所决定。归化、异化是有阶段性的 ,此消彼长 ,交替主导翻译的走向。归化、异化翻译对中国新思想输入和汉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归化、异化翻译不是绝对的 ,只能是部分归化 ,部分异化。在翻译中有意译也有直译 ,既要求同 ,也要存异 ,既要忠实原作 ,又要有创新 ,归化、异化两者对立统一 ,是翻译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出发,回顾了归化派与异化派的争论,就争论的实质提出一些看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从长远看,无论异化成功,异化不成还是异化失败,对原文的异化处理在语言与文化的交流都有其优势,而对原文的归化处理永远是语言与文化的壁垒。最后指出翻译中应该以异化为体,尽量消除归化带来的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9.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用的侧重点不同的翻译方法,归化法的侧重点在于目的语读者,而异化法侧重点在于源语作者。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两者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文中还探讨了在中、英诗歌互译过程中,归化法用于转译双语诗歌中的"意美",异化法用于转译诗歌中的"形美"和"音美"。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欧美文化的强势地位,在翻译我们民族文化所独有的特色时,应采用异化法,以保留我们的文化瑰宝,提高汉语文化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应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和美感。在文学翻译中 ,对源语的语言形式最好用归化法翻译 ,而对其文化因素用异化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理论看英汉翻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的本质,同时还根据英、汉语在句型结构、文化内涵、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如何在关联原则指导下,依据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功能对等视域中的新闻导语词汇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对等视域中的新闻导语的词汇英译策略应该以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通过使用归化策略,可以将词汇译得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异化策略,可以保留汉语中的语言文化特点.二者有机结合,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奈达翻译观中的“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从而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数公示语译文是译者的异化翻译,没有考虑英语语言习惯。采取合理的策略翻译公示语,使公示语接近国际通用惯例,是规范公示语翻译的重要途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我国公示语翻译中都有所运用,但是由于公示语的特点和作用,在翻译时应主要采取归化策略,对有利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语言习惯的公示语可以适当采取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传统的诗词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经验的总结和标准的确立,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描写翻译理论强调要把翻译语境化,以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从而避免文化的误解和审美的缺失。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应该重视文本背后的超语言因素,注重特定文化语境和特殊人物情感律动的翻译,并从语言符号和语言风格方面尽量体现诗歌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证和事例论证指出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对等、交流与互补 ,翻译过程中必然出现文化差异。对于各种文化特性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等效翻译法和加注法等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6.
维索尔伦关于交际双方在语言选择上的语境顺应模式,解释了交际过程与语言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和心理特点,给人以重要的启示。翻译也是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受维索尔伦语境顺应模式的启发,构建了翻译语境顺应模式。詈语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有着别类语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通过对霍克斯英译《红楼梦》中詈语翻译典例的语用分析和解读,证明了翻译语境应用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建立了充分的理论检测正误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不管对于语言学习,还是中西文化交流,英汉致辞翻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对英汉致辞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英汉致辞的翻译标准,并结合部分实例阐述了不同场合下的致辞所对应的翻译策略,认为把握英汉致辞的语言特点,根据不同的场合、 内容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达成好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冲突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陈述了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二者是解决源语文化与异语文化的冲突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并突出了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解决文化冲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从理解"言"开始,不可得"志"而忘"言"。译诗之道在于用译入语还原原诗,力求形神兼备。"译诗民族化"能兼顾两端,使二者结合起来。因此,译者如果能正确把握原诗的"言"和"志",再辅以正确的翻译理论,应该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本文所举四首译诗就是把"正确理解诗歌的‘言’和‘志’"与"译诗民族化"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