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本科专业教育与司法考试脱节、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实务工作脱节、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者服务对象脱节的问题.结合广西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的具体实践以及法学学科建设的实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包括正确定位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丰富和完善法学本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优化法学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改进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是进行法学本科教育的起点。本文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民法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学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集中体现了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冲突与契合。我们要理性看待司法考试对民法学本科教育的负面影响,正确确立民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民法学的本科教育尽快脱离困境,实现民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律本科教学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新时期法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法学教育者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挑战。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科阶段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使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更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司法考试已举办了九届,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事实上已经纳入评价法学本科教育的指标体系,不关心法学本科教育的司法考试通过率,事实上已不可能。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怎样定位,如何理性选择,使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接,这是法学本科教育教学需要认真应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正面临着困惑。由于忽视法学科目的实践性,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长期以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中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且司法实践能力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法学教育方法的局限,于是实践性教育方法成了近些年法学教育改革的焦点,但是目前我们形式上的实践性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质内容,因此,现今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在深化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教育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的法学教育性质、目标与功能,提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发展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律人才的培养起着启示作用,并有推广和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新时期法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法学教育者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挑战.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科阶段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使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更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学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法学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民办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由于先天的不足而处于劣势。为寻求民办法学教育的生存空间,本文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对法学系法学本科教育相关改革的具体思路,推进法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法学本科教育定位入手,对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理性分析,论证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中等教育、专科教育基础之上,以素质教育为终极目标、专业教育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形式,探索提高法学专业人才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有相应法治理念的公民。当下中国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现代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法治中国能否实现。大学应正视法律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重视不够、内容和课时受限、教师专业水平欠缺等。应从回归法律学科教育本位、重构法律基础教育模式、优化教师团队等方面改革当前大学法律基础教育模式,完善法律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培养心智成熟、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多持批判的态度,并认为其对于现代法制建设无多大意义,笔者并不认同.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探讨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律文化理论上共存的可能性,及其在现实中共存的复杂性,得出二者必将融合的结论,并提出法律应当体现人伦关怀,加强法律的内在强制力,注重民间道德规范整合.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和诚信问题令人担忧。本文拟从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当今大学生诚信缺乏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认知践行,使诚信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使诚实守信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4.
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无论对法学教育和法律本身,还是对建设法治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法学教育注重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技能训练,但忽视法治人格塑造;法治发达国家注重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法学教育应重视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树立立体化、全过程教育理念,整合利用不同学科资源,营造教育文化生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内化法律知识,领悟法律精神,升华法律信仰,养成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 ,大学生犯罪率逐渐升高 ,说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十分淡薄。为改变这一状况 ,笔者针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 ,着重分析了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以及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并从高校法律教育教学角度 ,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以来,法学专业经历了一个从热门到过剩的急剧转变,从社会急需专业到“部控专业”,再到“红牌专业”,法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声望出现了巨大的落差.清末民初也曾出现过法政教育过度发展或畸形发展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而民国初年对法政专业进行的调控,可以为当今调整法学教育专业结构提供历史借鉴.法学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办法,一是减少法学教育专科层次的招生数量,并逐步走向取消;二是制定一个法学教育统筹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六项内容,发现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较为薄弱.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理论研究,同时我们应从教育、文化舆论建设和增进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度等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 ,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社会生活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 ,肩负着历史重任。然而 ,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有所突出 ,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 ,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更显得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困惑与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中华民族对历史上困惑的超越。然而 ,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的中国社会如何实现法治 ,却十分引人深思。本文认为 ,中国实行法治的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为法治提供了基础性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高校法教育分为法律专业和法学专业,并以此为基础在层次上作出区分,以期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分别适应我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