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地区间收入差异与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以工资相对差衡量城镇收入差异及以投资产出弹性衡量投资效率,并进一步以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的数据证明了这两者间的相关性。通过数据研究,揭示了收入相对差异对投资效率差异比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且这一影响有两期的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2.
减税降费政策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20年的数据,对减税降费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减税降费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企业投资不足的行为,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过度投资的行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减税降费对提高民营企业、低自由现金流企业投资效率的效果更为显著;政策对不同成长机会的企业影响效应有所区别;政策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投资不足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还提出了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5月18日~20日,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余名客商齐聚河南,携手共谋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并宣布大会开幕。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主持开幕式并在致辞中说,第八届中博会是中部六省加强合作、携手共进的一件盛事,是海内外客商会聚中原、共谋发展的一件喜事,也是河南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本届中部博览会主旨是"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主题是"持续转型、协调发展、促进崛起"。博览会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投资贸易促进为主线,以信息交流、展览展示、项目推介、合作洽谈、专题论坛为主要内容,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中部地区与国内外市场、资本、资源的全面对接,实现双向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升开放水平,推动中部崛起。在本届中博会上,河南省共有435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4469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境内外资金4233亿元人民币,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合同利用省外资金3336亿元。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作为中部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已成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载体,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圈造天元:经济圈背后的“关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宝 《决策》2007,(3):10-13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5.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在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计算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在农地利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文章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1989~2001年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24倍,西部地区的1.39倍。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法没有考虑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没有发挥土地利用的空间比较优势原则,并提出了基于空间效率差异的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7.
政策中部     
策划人语 在中国区域政策版图上,东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政策板块构成了三个政策高地,剩下的中部在三重挤压下,陷入了"政策洼地".当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中部时,实际上是在关注"政策中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津津乐道的"经济中部"和"地理中部"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宏伟战略发展目标,凭借着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一身血气与创新精神,开始了中部强省的崛起自强之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更要注重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进转换政府行政思维模式,真正做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两个率先"的未来发展、完善提供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中部地区要推动本地区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成为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在此期间,商务部为获得"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称号的中部地区九个城市授牌。  相似文献   

10.
张权发 《决策》2012,(1):116
未来5年,正值实施"十二五"规划的5年,也将是贵池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5年"。首先,宏观政策十分有利。"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中部后发地区,我们有望争取到更多项目与资金的支持。尤为有利的是,国家已经批准的皖江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部与贵  相似文献   

11.
张昊  林勇 《管理评论》2021,33(12):163-17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信息技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用突显,探索信息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影响路径,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数据,首先测算了省际信息技术的生产性资本存量;其后,以鲍莫尔效应的发生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揭示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结果 发现:(1)总体上,信息技术对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的投资优化效应,但这种投资效应具有分位异质性,如果信息技术的资本规模基数过低,就不能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显著影响.(2)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同.信息技术投资能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存在投资不足与投资低效问题,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3)伴随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信息技术投资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信息技术的投资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特征;在西部地区呈"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仅仅是工业化后期阶段才呈现正向影响.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中部六省在谋求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次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中部六省无一缺席。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八部委和中部六省在联手搭建“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更是中部六省协力谋求“中部崛起”的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13.
徐光伟  孙铮  刘星 《管理评论》2020,(1):246-261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十一五”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政策。根据中部地区的区情特点,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国家援助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较快而健康地发展,至少有五个重要关系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陆续推行的沿海、沿江、西部大开发乃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从宏观政策上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倾斜、投资加大和资金、技术流动的导向作用,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上述国家宏观战略、宏观政策的实施,使中部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政策洼地。据有关研究表明,长三角、珠三  相似文献   

16.
王品 《决策探索》2007,(11):29-30
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同时,又面临中部其他省份以及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省份赶超的压力,河南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中部地区创新因素集聚和竞争能力放大,进而提高中部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政策的经验,从消除市场分割、促进技术和知识交流、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共物品、加强行业协会功能、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给出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由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和国内部分省市的引资实践,成为其他地区把握台商投资趋势、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对台招商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DEA-TOBIT法对分税制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分级支出绩效及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1993-2007年分级视角下的中国各省份及东中西的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呈持续降低态势;浙江、江苏、河南始终处于前沿面,而内蒙古、云南、陕西、宁夏、新疆、山西、黑龙江处于低效状态;西部地区均低于东部、中部和全国的平均水平。TOBIT回归显示,城镇化率因子对于全国和西东中地区均显著,且对于中部地区贡献度最大,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装机总动力以及劳动力文化程度因子仅对于特定区域显著。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8,(10):30-31
2007年,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推动下,在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国家级两型社会综改区获批及中原城市群飞速发展等有利因素带动下,中部六省经济继续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统计显示,中部六省去年共实现生产总值51864亿元,同比增长14.2%,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3%以上水平,其中安徽的投资增速高达44%,跃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