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事答辩制度是相对于起诉制度而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该制度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两造对抗”的实现程度。文我国现有的制度,分析建立我国民事强制答辩制度的价值及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民事施诊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作为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庭审以及当事人的实体、程序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多专家和学者也都提出了自己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和外国的一些制度,提出了“预审制+被告的强制答辩+证据的灵活开示”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事审前程序作为诉讼进入审理阶段前的重要程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以美国为例,其审前程序的健全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和审前和解的大量实现。但是我国审前准备的建设却还处于萌芽价段,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从美国的审前程序中汲取合理养分,对我国审前程序的建立和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做了概述,并介绍了我国的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同时考察了国外的规定,提出了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是近些年来诉讼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追求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今天,民事审前程序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审视我国的司法实践,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审前程序概念出发,以比较法的视野,考察典型国家的立法例,发现该项制度本身的确立是依赖于相应配套制度的完备程度的,换句话说,审前程序的构建绕不开配套制度的设置。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一种制度效能的发挥仅从制度本身进行考量,进而决定其是否引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这种制度生存的既有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前程序作为审判程序的前奏,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与作用。我国未对此程序做很完善的规定,但纵观整个西方国家的法治进程,审前程序的作用日益凸显,细化审前程序是历史的必然。本文欲通过比较美国德国的审前程序之不同,阐述其作为一项独立的程序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审前程序是一个很重要的民事诉讼程序之一。它主要起着整理争点、固定证据和解决纠纷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和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二章第二节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这无论从称谓上、功能上都与国外的“审前程序”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拟从各国的立法例的对比出发,分析各国审前程序的异同,从而得出对我国建立审前程序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指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到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行为的总称。科学合理的审前程序有助于整理证据、固定争点和促进和解功能的发挥,是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的前提,甚至关系到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现状及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和促进公正高效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刚刚建立,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应当在给予当事人平等充分程序保障的功能目标下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及法官释明权制度,保障证据失权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民事再审程度的完善进行了探讨。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再审或依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以及人民法院依照自身的职权,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又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特殊的法律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在三大诉讼中的受理数量持续增加.民事诉讼的证据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但是证据该如何提交,什么时间提交,如何认定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课题.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但是该规定毕竟只是最高的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并且有矛盾之处.虽然该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举证期限制度,目的是实现证据由随时提出主义向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但是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影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解决民事审判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举证责任期限”问题进行立法和细化.举证期限制度本意是为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尽快的提交证据、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举证期限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引入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对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自1982年以来共进行了四次修改,形成了31条宪法修正案。宪法本身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因为宪法具有"最高法"的法律属性,更为重要的是宪法富有指导意义和法律象征意义的特殊内涵。从我国宪法及宪法性法律的相关规定上看,其中关于宪法修改程序的规范还不十分完善。完善宪法的修改程序既秉承了程序正义的理念,也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的一大顽疾。本文以递进结构对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进行了正当性论证,并对相应的制度设计提出看法,在强调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同时,对证人权利也应予完善,从而使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陪审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把美国陪审制与我国陪审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论述完善陪审制度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结合我国的法进程阐述完善的必要性,以务实的态度对陪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亲属法发展历程中,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由受歧视逐渐转为受保护,在当代社会对于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义务也进行了明确,在诸多国家的亲属法中大都建立了准证和认领制度,从而确保非婚生子女依法享有婚生子女的权利和义。然而,在我国婚姻法中,对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和准正制度还未能明确规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婚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借民法典制定之机,设立非婚子女的认领和准正制度,以完备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本文从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我国的现状认,为其中的准正和任意认领制度其实并不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当事人特别是父亲对亲子关系的否定。笔者建议: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尤其是非婚生子女的权益,我国建立强制认领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既涉及行政争议又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本文从当事人和法院两方利益出发,通过分析两种争议的内在联系及诉讼效率原则,主张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并对该诉讼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建立我国人事诉讼程序的角度,谈我国特别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