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实施以来 ,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改革滞后 ,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不能满足课程新内容要求的矛盾。在分析这些矛盾的基础上 ,提出了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 ,深化“两课”教学方法改革 ,以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两课”是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其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两课”的大多数课程只能采取必修形式。学分制管理需要开设大量选修课.必然挤压“两课”的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对弹性学制中“两课”课程进行精心设置,才能使之与学校的整个学分制管理体系保持统一。  相似文献   

3.
1998年4月,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确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课程设置的方案.同年5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高等院校实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为中心的“两课”课程的方案.我校从1998年下半年率先在98级学生中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从而开始了“两课”课程的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4.
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当代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探讨“两课”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对高校“两课”的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对“两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两课”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国际共运暂时挫折、我国改革实践、自我更新的挑战,只有正视现实,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增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程设置上体现鲜明的政治特点和时代特点;课程内容上在基本事实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扼要价值评断;在课程讲授中把观点的讲解和方法的传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两课”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对“两课”教学的满意程度不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两课”的教学工作,加强“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两课”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力度。在已有教学改革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高校“两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品德课。它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的挑战 ,“两课”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进行调整改革。本文回顾了“两课”课程体系从建国至今的发展和改革情况 ,并对今后的进一步调整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开设“两课”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 ,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简称“两课” ,下同 )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但今后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客观上要求各级主管部门继续重视和全面加强“两课”教育教学工作 ,按照“两课”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要求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重视“两课”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研究 ,并针对“两课”特点 ,加强“两课”的规范化管理和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从“两课”改革的动力、目标、核心和政治保证几个方面论述深化“两课”改革的重要性,阐明无产阶级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必须强化“两课”的声音,加强“两课”的管理,加大“两课”改革的力度,以“两课”改革为龙头,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发挥综合力,提高整体效应,推动高校的总体改革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行学分制是高校遵循教育规律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是要从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向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方向转化,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在认真分析了学分制的本质特征以及实施学分制对“两课”教学的影响后,认为改革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对教学的必然要求,进而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与改革实际,提出把"4 y"课程体系锁定为各高校"两课"教改整体目标的明确主张.这对统一各高校"两课"教学思想与课程设置;降低各高校"两课"教学的教育成本;减轻高校学生学业负担,更好地适应国家与社会,特别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对高校毕业生所应储备的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需求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与改革实际,提出把"4 y"课程体系锁定为各高校"两课"教改整体目标的明确主张。这对统一各高校"两课"教学思想与课程设置;降低各高校"两课"教学的教育成本;减轻高校学生学业负担,更好地适应国家与社会,特别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对高校毕业生所应储备的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需求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的“两课”建设与“两课”教改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最近有将高职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的提法。如果高职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 ,必定带来高职课程的巨大变化 ,也使高职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定位。而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各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必然又要经过探索、实践、修改、提高、完善、再实践的过程。对于高职“两课”的德育课来说 ,在新的学制下进行大动作的改革是不容置疑的 ,大家要问及想的就是如何改。德育课的改革可以说也是颇有争议性的 ,个人的观点不同 ,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 ,甚至个人的经历不同 ,…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不少高校的“两课”教学改革工作已接近尾声,“两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两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本文试图就“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一整体的分析与探讨。一、“两课”教法选择应当遵循的...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时代新变化和人才培养新挑战,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回应这一新要求,探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培养新路径。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人才的重任。当前,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还存在着授课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因此,深化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应紧扣新英语课程标准内容和理念,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英语教师为目标,从四个方面深化课程改革。首先,加强课程思政探索,凸显英语学科教学课程的思政特色,将价值观塑造、师德教育与内容教学深度融合。其次,提升课程质量,打造基于“一体化”理念且具有英语学科教学课程特色的“金课”。再次,建立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强化课程的系统性。最后,发挥教师“师范性”和“示范性”双重功能,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通过新课程改革,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培养“德知能合一”的优秀英语教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 ,无论从其课程性质、目的、要求来看 ,还是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来看 ,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 ,加强高校“两课”教学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加强教材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做好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工作是“两课”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途径,“两课”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导向功能;传统文化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积极作用。在“两课”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其中,既可以扩展“两课”教育功能,又能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两课”教学与素质教育是密切联系的:“两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素质教育是“两课”教学的价值目标和主题。“两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灵魂作用,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高校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两课”教学,从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到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努力营造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升华理论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目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普通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并提出以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深化高校“两课”改革的主要任务,把“三进”工作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贯彻这一精神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