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承包制对商业企业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企业出现短期经营行为,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等等,因此需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深化企业改革以完善商业承包经营制度。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确定企业上变比例,处理好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目前承包企业上交利润的分配比例是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承包基数核定的,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商业企业上交比例偏低,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88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模式的多次变换之后,我们终于认识到,国家的双重职能是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依据,赋税收入同国有资产收益必须分开。这的确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作为目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税利分流不仅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根本性步骤,同时更可以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方面的改革相互衔接。如何看  相似文献   

3.
论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以分配权的法律配置为核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配权是一个国家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内容.分配权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特定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构成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从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入手,确保分配权在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行使,实现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对于改革与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介于政府与个人间的一个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理顺国家、企业、个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作了大量的改革与调整,形成了“保两头(国家、个人),挤中间(企业)”的分配格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上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使企业的收入分配合理化,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是则政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不仅对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对稳定国家财政收入,理顺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会产生重大影响。宝鸡市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围绕简政放权,进一步搞活企业,对财政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起了积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方面突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旧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助于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企业推行的“经济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生产与分配关系。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这个领域里,条块分割,地区封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然而,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国有企业债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金供应体制的不完善,使企业资产负债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企业债务累累,其后果不仅影响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生存,而且导致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及再投资机制的形成等各项改革难以顺利进行下去。目前,国家已确定“九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行债务重组。因此如何解决企业债务负担、实现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经历了集权型工资体制、效益型工资体制,并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资体制。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了集权型工资体制,国家作为分配主体,直接面向职工进行分配。在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效益型工资体制,虽然改革重点强调“企业是分配主体”,但国家仍然处于分配主体地位,通过效益机制建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来分析,效益型工资体制都存在着内在逻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建立“市场竞争,税收机制,企业自主分配”的工资体制  相似文献   

9.
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指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我国财政体制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三者兼顾”的原则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思想、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总结过去近三十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扩大企业自主权(首先是财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四年多来经过“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等实践,进一步发展到了“以税代利制”。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实践表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保证国家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且在企业的增长收支部分中;国家要得大头,企业得中  相似文献   

10.
1 为了解决利润留成制度存在的问题,1983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利改税(或以税代利),把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完全归企业支配。利改税的目的在于通过税收形式规范国家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利改税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利改税从1983年6月1日起实行,其基本内容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利税并存,首先根据实现利润缴纳55%的所得税,企业纳税后的利润,一部分上缴给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上缴给国家的部分,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递增包干上缴、固定比例上缴、缴纳调节税及定额包干上缴四种形式。企业税后利润的核定,原则上是以1982年的数据为准,一定三年不变(1983—1985年)。对有盈利的国有小企业,根据实现利润,按原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由企业自负盈亏,国家不再拨款。从1984年10月1日起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其基本内容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上缴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分别按11种税种向国家缴税,税率为55%。余利超过1983年留利部分的企业征收调节税。实行利政税,是要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实行的结果,成绩是应该肯定的,它用法规形式把国家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使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但是,由于对税后利润较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征一户一率的调节税,形成了新的“鞭打快牛”的现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方面突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旧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助于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企业推行的“经济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生产与分配关系。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这个领域里,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商品不能很好地按合理的流向流通,企业往往不能按经济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首钢分配的特点。在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中,首钢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利益必保,财政收入猛增,截富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中,首钢的主要特点是多创多留,自主经营。在职工个人之间的分配过程中,首钢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包、保、核到个人的体制。  相似文献   

13.
<正> 税收的目的,不单纯是为财政收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同时,它又是国家用以调节企业微观经济的有力和有效的经济杠杆。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质与量方面,即税种设置和税率的确定上,谈谈如何发挥税收杠杆的多种功能。税种对企业的调节作用是多重的、综合性的,如果加以图象化,则呈十字型,可称十字交叉型调节功能。而税率则决定了调节作用的量的规定性。一、纵向关系的调整所谓纵向关系指的是国家对企业的关系。企业首先要通过纳税,向国家提供用于再分配的财政收入。合理地处置好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保证国家的大头,企业的中  相似文献   

14.
财税体制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能否确立。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新型财税体制呢?本文从现行财税体制状况出发,通过分析财税改革应把握的三个关键:建立合理的税制、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得  相似文献   

15.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纳入“十二五”规划.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劳动关系调整的目的具有一致性,二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大体是一致的.推进这项改革的路径在于,按照“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调整劳动关系,理顺初次分配、再分配关系,逐步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企业行为方式扭曲紊乱现象,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侧重从激励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社会主义企业行为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机制的重建。第一,要求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第二,切断国家与企业的父子关系,将企业的期待联系由国家转向市场;第三,强化市场竞争压力;第四,分配关系中强化对企业的利益刺激;第五,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系统之下的一类子系统,只有不断开放、改革,不断与外界进行资金、物资、劳动力、信息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使企业系统动态地达到有序、协同,才能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控制、调节、反馈机制,即企业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试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貊琦,屈桂林十几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以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基本思路。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功不可没,但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问题,仍还未有解决。其原因十分复杂,究其根源,是由于改革仍...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集体、个人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调节杠杆。特别是我国实行“利改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的90%来自税收,这就充分说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省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应当承认,原有体制的一些弊端没有消除,新的体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因而,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需要高度发挥国家宏观体系的调节机制,采取一系列相应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协调好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今年改革举措,将在多领域中深化和突破,其中宏观领域中财税体制改革列为重点之一1994年1月1日,我国运筹帷幄之中的新税制和分税制正式登上经济舞台,并将在完善财政分配关系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这次税…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国营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利改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国家对企业纯收入如何分配,企业纯收入怎样交纳给国家,这是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经济利益,打破吃“大锅饭”的旧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推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的重要问题。把现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统一征税,自负盈亏,是提高微观经济,并对宏观经济以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改革。研究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