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薛迪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在文学史上,一个作家的地位纵然与其作品量不无关系,不过决定的因素乃是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梅里美(1808—1870)一生只写了不足二十个中篇和短篇小说,然而却足以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相侪偶。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马特奥·法尔哥内》、《塔曼果》、《伊尔的美神》、《高龙巴》和《卡门》,是人们公认的艺术精品。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当数 相似文献
2.
黄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2-74
田小娥和卡门都拥有着美丽的容貌,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她们都有着叛逆的性格,并且最后都被人杀害。但是这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在个人追求、生存方式和悲剧的成因上是不同的。田小娥追求的是做庄稼汉的妻子,她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而卡门追求的是无任何具体形态的自由状态。她们命运的不同在于文化根基的不同,田小娥的命运体现着陕西关中文化的内涵,卡门的命运则是深受吉普赛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国小说家梅里美与俄国诗人普希金都是各自国家的天才作家,而梅里美的《卡门》与普希金的《茨冈》又是各自的代表作之一,并且梅里美曾表示过深受普希金的影响,但学术界至今没有专门的论文研究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使两部作品在情节、人物性格、叙事策略上都有太多相似之处,关系密切。本文在上述几个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异同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张建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6):153-154,161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其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法国小说家普罗斯佩尔·梅里美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被称为现实主义歌剧或悲剧性喜剧。全剧生动、光彩,人物性格鲜明,有很强的戏剧性。歌剧《卡门》有大量喜气洋洋的群众场面,使这部悲剧显得带有乐观主义精神。这部歌剧吸收了西班牙各种舞曲的节奏与音调,从而使其带有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其优秀不仅在于乔治·比才的写作技巧远远超过了同时代艺术家的水平,而且在卡门这个角色的背后,也有着令人深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臧学军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69-70
歌剧《卡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满新奇性和异国情调。采用别具一格的舞曲的形式,在曲中强烈的节奏表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弦乐和打击乐活泼地奏出使其色调和激情大放光彩。西班牙的塞维亚城发生的爱情悲剧中出现许多经典的唱段,尤以《哈巴涅拉舞曲》、《赛吉迪亚舞曲》、《吉普赛舞曲》最能表现吉普赛人豪放的性格。《卡门》这部歌剧也成为法国歌剧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7.
8.
《山里女人喊太阳》是一首充满浓郁的湖北土家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采用简洁的语言配以优美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为形象地将土家人独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作品分析与歌曲演唱风格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创作技法以及二度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进而去探讨湖北新民歌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声乐演唱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艾丽斯·沃克《日常使用》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炳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97-100
艾丽斯·沃克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 ,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 ,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的短篇小说《日常使用》 (EverydayUse ,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 (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 )发生的冲突 ,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体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7-92,125
《道场》和《魂游》的台本见于晚清艺人殷溎深传承的《牡丹亭曲谱》中,这是清代昆班艺人二度创作的产物。艺人将《魂游》原作一分为二,《道场》开头仍用《魂游》原作前三曲的唱段和科白,然后增加了演列梅花观道姑们为超度杜丽娘亡灵而大做道场的仪式。而原作[水红花]至[尾声]一套,仍保留《魂游》的折目,艺人参照《吟香堂》和《纳书楹》曲谱的格律,把原作[醉归迟]分为[五韵美]和[黑麻令]二曲,对科白也作了适当的调度。本文探讨了台本《道场》和《魂游》的舞台形态及其特征,并论及《魂游》的曲本演变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的乐府诗歌,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迪士尼动画长故事片《Mulan》,取材于《木兰辞》的故事内核,并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本文概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源流和戏剧形式的加工改编,分析了《Mulan》在情节改造、人物形象重构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经典歌剧<卡门>是当今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优秀剧目之一.它曲折迭起的剧情、独特新颖的配乐手法、风格各异的合唱、异域风味浓厚的民族音乐素材以及丰富饱满、性格独立的各个戏剧人物形象无不一一吸引着世界各地热爱歌剧的观众们.它的主题音乐就是一支交织着狂野与死亡的爱情绝响,我们陶醉在其中却又感伤在其中. 相似文献
13.
孙方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02-103
奥茨的短篇小说《约会》以有妇之夫约翰与安妮的约会为题材,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困惑。本文旨在剖析小说中婚姻内外两位女性的生存状况,反映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意识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4.
从"三言""二拍"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兴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7-219
明代众多通俗小说中,以冯梦龙的“三言”及凌氵蒙初的“二拍”最具代表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在王学左派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封建社会内部,程朱理学受到批判,传统礼教受到冲击,市民的自我意识增强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女性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方面。她们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和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正常合理的情欲需求,敢于背叛礼教与伦理纲常,不再把贞洁作为婚恋生活的唯一准则,其次,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谋略,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向世人表现了不凡的气度。她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她们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着。 相似文献
15.
<剑舞>系作曲家庄曜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于2004年7月创作完成的琵琶独奏曲,2006年初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童莹首次试奏,录制音响,同年5月17日由笔者将其作为毕业演出曲目于音乐学院演奏厅首度小范围公开演奏.作为演奏者,亦即音乐的二度创作者,在累积了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之基础上,当面对一部没有众多前人示范摹本可参考的新作品,继而解读与创作它时,其实,拥有更大、更自主的空间,或可更好、更充分、更新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对自身是难得的学习、修炼、成长之机会与过程.对乐曲(乐谱)解读得越丰富,二度创作呈现出的音响形态、气韵风情,才有可能越丰富. 相似文献
16.
《榆树下的欲望》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其剧作往往贴近生活并且哲理深刻.他的早期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就体现了剧作家本人的女性观.通过对剧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探讨了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从而表明奥尼尔也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并且非常关心女性生存状况的剧作家. 相似文献
17.
王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3-146
《卡门》在今天被人们奉为歌剧中的经典,但是它在诞生之初却曾经遭到如潮的批评,它独特的接受过程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西方音乐审美中的一个现象。通过对《卡门》接受过程的分析,进而对西方音乐发展中存在的欣赏滞后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6-51
萨拉萨蒂不仅是一位天才小提琴演奏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作曲家。其作品不仅以绚丽夺目的技巧、跌宕起伏的旋律而闻名于世,更因为其强烈的吉普赛民族风格而成为小提琴曲库中璀璨的明星。文章以萨拉萨蒂的小提琴代表作品《吉普赛之歌》为切入点,通过对该作品的旋律素材、音程结构、模仿民族乐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萨拉萨蒂的小提琴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李兆国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5)
被称为萧索时期的天才的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最富艺术魅力和最具有独特价值追求的作家之一.他擅长描写远离文明世界的异国风情,发掘某些不平凡的、动人的东西,刻画出独特而鲜明的性格.他以冷峻客观的笔调,生动引人的叙述,细腻逼真的描写,布局巧妙的结构,为自己在世界文学殿堂上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20.
《乐府传声》对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羚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清代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一书在词义的领会、歌曲的处理方法、演唱的表演三方面的论述,为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