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园绿化中植物配置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九江学院绿化的实例,探讨了生态校园的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选择、配置手法及配置中应关注的问题,阐明了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创造出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宗祠园林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园林形式,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在探讨宗祠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艺术手法与内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以极具代表性的晋祠园林为例,阐述宗祠园林在植物配置设计时应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以期今后的宗祠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能更好借鉴合理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讨论高科技的发展是否影响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转型已成为时代的趋势。本文以“自然与科学的对话”为切入点来讨论现代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具体阐述了高科技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中的发展条件与运用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看到,现代植物景观不只是应用、表达科学与技术,还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现代科技的本质融入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之中。  相似文献   

4.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卷草纹的基本造型以作为主茎的“S”形曲线和作为枝叶的“C”形曲线在主体上相连接的骨架为基础,突出体现了纹样在节奏、对称和比例等构成要素方面的特点,以及由其构成形式所决定的卷草纹的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植物在景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主要分析园林植物外在的线条、外形、质地、色彩的特性,并归纳了一些处理植物配置与色彩、质地、距离、光影、地形等之间关系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象征手法在园林景观布局以及在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象征文化的表现方式,并论述了象征文化的研究及应用对于现代园林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现象中国古建筑以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著称于世。林徽音女士指出:“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他系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屋顶部分。”(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笔者将中国古建筑的屋面称作第五立视一般城镇,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瓦浪,隐没在其中的屋脊和飞檐翘角,玲珑古朴,气势张扬,加上屋脊上的龙蛇鸟兽等装饰及瓦当上的植物纹、几何纹、雷纹、人形纹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中国的“龙文化”。若将视面扩大到支承屋顶的梁柱上部,展现在  相似文献   

9.
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园林中,竹子造景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0.
蔓草纹在中国的纹样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关于该纹样的起源却一直是个模糊不清的问题。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蔓草纹起源于古埃及与地中海地区,然而我们通过该纹样与中国原始人类最基本的群体意识、中国古哲学、中国传统图形样式等方面的联系,可清晰地发现蔓草纹在中国大地生长、繁衍的印记。因此,那种认为中国蔓草纹是由古埃及经地中海地区传入的提法是不够准确和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新法西斯主义和新平民主义是欧洲极右翼势力中主要的两类政党,在反对现行体制、主张集权的特点上有其相似性,在历史渊源、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选举基础上有其差异性。新法西斯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继续,但它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欧洲也没有法西斯卷土重来的土壤。新平民主义以“代表平民利益”为旗号,以反对腐败的传统政党政治为卖点,它具有改变政党系统的潜力,同时也暗示欧洲社会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加坡英语的表达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英语是众多英语变体的一种 ,其表达方式与英国英语、美国英语以及其它英语变体有明显差异 ,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新加坡人来自中国南方沿海地区 ,其次来自马来西亚、印度、阿拉伯半岛以及欧洲等。因此 ,与英国英语相比 ,新加坡英语的单词、语气词、短语、惯用语以及重复等具有中国南方方言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新加坡英语的表达方式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的参政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拥有了欧美国家妇女争取了上百年时间才获得的政治权利。近一、二十年来全球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女性参政群体的崛起,但是中国妇女参政发展却显得相对缓慢,中国妇女参政中出现"职务性别化"、"权力边缘化"倾向。究其根源,我们发现西方女性参政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妇女自下而上的漫长的女权运动,而在中国,妇女参政权的获得更多是源于政府鼓励和制度支持,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欧洲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端节点,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的贸易潜力,选取位于西欧、南欧、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区域中的21个典型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鉴于中欧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分析欧洲各国与中国制成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2006—2015年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不同层次制成品贸易的互补特性,并给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进一步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业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逐渐融合,而在此过程中银行业与保险业不断融合,形成了所谓的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及保险银行(Assurfinance)。Bancassurance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其狭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在"师夷"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内容更加丰富,仿照欧美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在"制夷"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与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时地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研究来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思想的重新发现和社会对于新知识、新思想的需要。学术研究的形式主要包括批判与实验、论辩、评注、翻译和编纂。学术研究呈现出有限自由和国际化的特征。学术研究对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的参政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拥有了欧美国家妇女争取了上百年时间才获得的政治权利。近一、二十年来全球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女性参政群体的崛起,但是中国妇女参政发展却显得相对缓慢,中国妇女参政中出现“职务性别化”、“权力边缘化”倾向。究其根源,我们发现西方女性参政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妇女自下而上的漫长的女权运动,而在中国,妇女参政权的获得更多是源于政府鼓励和制度支持,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说具有纯经济学的类型比较意义,但缺乏历史学上的意义,在分析16至19世纪中国历史动态趋势中显现出诸多盲点.在由西欧率先发动起来的工业化发展起来以前,中国与西欧的历史,或者社会体系,或者文明运动有接触和相互关联性但却从来也没有"合流",因而其后的"分流"是并不存在的;反倒是16世纪以后西欧的世界性扩张导致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与中国社会体制趋同的倾向;这种趋向使中国的社会历史运动、社会组织体系乃至文化形态与西欧具有了巨大的相似性和可融和性.在考察16至19世纪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时,文明史研究的观念与方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末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外因上看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