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金路金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张艳,身为残疾人却自强不息,并热心帮助其他残疾人自强自立,被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2005 年1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张艳荣获了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提名奖。 在创办企业的同时,张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热爱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身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 市政法委委员的她,最近正在积极倡导创建"救助乡村教师基金会",以期为处于贫困中的乡村教师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生存环 境.保障农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小区的增加,业主与物管的纠纷不断增多并呈现复杂化的态势,业主维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权利贫困的视角探究业主维权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权利贫困、政治权利贫困、社会权利贫困,建议通过赋权增能,提升业主的维权能力,更好地维护业主权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扶贫实践中出现的"贫困户生计能力提升不足"倾向源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现代贫困观念之间的冲突,而"社会参与"则为解决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能。2020年后,面对新的贫困现象和贫困结构,"参与式"反贫困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参与链接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现代贫困观念,在贫困治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贫困者的参与性,形成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个体或家庭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使其摆脱困境、规避陷入贫困的风险,进而形成权利-义务相平衡、对城市和农村具有包容性、常态化、可持续的贫困治理策略,使全体社会成员实现不虞匮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浪儿童是社会成果分享者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都因其流浪地位而受到严重的威胁。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既有利于流浪儿童的正常社会化,也是儿童权利保护的非歧视原则的本质要求。从非歧视原则出发,政府部门应坚持零拒绝原则,从而尽可能地使流浪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儿童多维贫困的水平、趋势和模式,并将其与儿童收入贫困进行比较。本文采用Alkire-Foster(AF)方法从七个维度来测算中国儿童的多维贫困,采用国家官方贫困线界定收入贫困。结果表明,不论在2013年还是2018年,农村、城市和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儿童多维贫困率远远高于收入贫困率。与城市和流动儿童相比,农村儿童更可能处于贫困状态,无论是多维贫困还是收入贫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2013年至2018年期间,儿童多维及收入贫困率都有所下降,其城乡差距亦有所缩减。不论是2013年还是2018年,户主的低教育程度、居住于农村或西部地区与儿童处于贫困状态的几率均高度相关。本文对中国2020年后的社会政策议程以及提升儿童福祉提出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我国教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训是帮助其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国培计划"是最为突出和系统的培训机制。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绝大多数为乡村中小学青年教师,他们来到大学后,环境、身份发生变化,产生各种不同角色身份;又因国家社会体制、培训机制、原始资本等社会成因的影响,深受社会角色的层层镣铐,这一特殊群体在"国培"中"被培训",表现出了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生身份、作为陌生人、作为弱势教师群体的角色纠葛。为了帮助乡村青年教师摆脱囚徒困境,应从剥离乡村教师与知识分子的概念、调控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制衡、改革培训机制本身、捍卫教师专业发展权利、鼓励社会资本流动等多个维度尝试解决。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的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贫困地区多数是农业地区,二、三产业落后,良好的环境条件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因为他们照亮了别人却燃尽了自己。在今年的中国教师节,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的贫困乡村,转向肩负教育重担的民办教师。这些默默燃烧的“红烛”,应当由你我拨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19世纪欧洲的无产阶级贫困问题。他们认为,无产阶级不仅在物质上、同时也在精神上饱受贫困的折磨。在系统研究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所在。为了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贫困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积极推进反贫困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3亿,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型人口的社会。城乡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问题也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年龄上讲,人们普遍地认为中国城乡的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然而人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处于贫困状态下的老年人,关注贫困的规模、贫困的程度。目前,城市中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已经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内,虽然,这一制度并没有涵盖城市中农业户口的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的老年人。然而,即使对于在城市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来说,救助的力度是否充分并及时到位,对于改善处于贫困中老年人的状况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调查和1992年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中贫困的变化情况,为救助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要解决民工第二代的“权利贫困”,的还是要解决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及获得救济的便利。自然需要尽快取消二元户口制度,但最根本发展、稳定等问题,使其享有公平的权利以  相似文献   

12.
朱海龙 《社会学》2007,(2):4-13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一个乡村社区的研究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社区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国家、市场、社会的多维视野。在转型期,乡村经济发展,村民物质生活条件日趋改善,但乡村社区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萎缩的状态。在公民社会理论的框架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乡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提出要促进乡村社区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努力推动传统的乡村社区向现代社会转型,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作为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中国的贫困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背景中呈现其社会学意义的。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发展、现代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主线索。和以发达地区为场景展开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关于不发达和贫困的研究虽然数量不丰,却也初具形态。笔者尝试把这些工作粗略整理,受益颇多。在不同时间、地理空间和文化条件下,发展问题或者现代性问题可能呈现出多元或多样面貌。发达和不发达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值得探求,关键要清楚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在学术体系的什么地方相…  相似文献   

14.
亚洲各国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灭贫困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以和平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生活为前提,无和平则无发展,无和谐则无繁荣。消灭贫困则以经济发展为依托。然而,贫困与冲突使亚洲欠发达民族(一是指发展后进的民族国家,二是指主权国内处于非主体地位的少数民族)的大多数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失去保障,并导致许多社会问题。这样,如何通过社会保障来保证其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条件,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和方法才能使他们与亚洲所有的人们共享“亚洲时代”的繁荣与进步,便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一、背景与现状:…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权利缺失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青年的权利状况不容乐观,还处于社会关注的“边缘”地带。在“应然”、“法定”和“已然”三个不同的层面,农村青年的权利现状都存在缺失问题。本文剖析了农村青年权利缺失的现状、原因,认为赋予农村青年权利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熊惠平 《城市》2007,(12):60-62
一、从权利贫困到居住权利贫困的“穷人经济学” 以科技、经济与社会保障的“三驾马车”驱动经济的发达国家.社会公平被置于更突出的位置。发展中国家基于追赶发达国家的宏大志向.往往将经济增长置于首位。但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甚至危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话题。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很多,其中未成年人权利贫困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未成年人权利贫困可分为忽权型的权利贫困和虚权型的权利贫困两类。需要通过立法、执法和普法来消除未成年人权利贫困的现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生存权、教育权和人格权是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和专著。其中为社会学者所作或与社会学关系密切而又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李景汉的《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29)与《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卜凯的《中国农场经济》(1930)与《乡村社区调查》(1931),乔启明的《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1934)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1945)等。他们运用统计方法,对某一区域的历史、地理、人口、婚姻家庭、财产收入与支出.生活程度、经济、教育、宗教、娱乐等,作概括的描述。勾勒出中国农村各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基本状况,探寻中国农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人之所以穷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禀赋或天灾人祸造成的,譬如天生弱质或弱智,遇到大病、大灾造成竞争能力欠缺。第二种是腐败堕落,品质出现了问题,懒惰、吸毒、赌博等。由后一种原因造成的贫困,往往会遭到社会鄙视。如果这种“仇贫”心理比较容易理解,那么对于另一种贫穷,如整个农民群体的贫困,早起晚睡的小商贩、在寒风中一天蹬十几个小时的三轮车车夫,采取同样仇视的心理则是社会的悲哀。因为不是他们不勤劳、怕吃苦,而是制度的不公造成了他们的贫困。如果这样勤劳的人还要受到社会的轻蔑和鄙视,我们还到哪里去找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0.
规范“软”和越轨“硬”的背后,是“多数弱势”,就是由多数人构成的社会群体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状态——他们没有完全享有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或者享有权利的渠道太窄,成本太高;或者其权利受到某种实质性的限制,遭遇实质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