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雷 《职业》2010,(27)
在当代职场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良好的工作道德、诚实、守信、谦恭、自我约束、敬业等个人品质,并称之为"软技能"、适应性技能或自我管理技能.许多单位组织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都把个人品质看成是与工作技能同等重要的标准.霍克在<雇主真正要什么>一书中,将"清晰沟通、自我激励、团队合作、诚实、勤奋"作为雇主期望员工具有的五大关键特征.在安托尼·露西亚和理查兹·莱普辛格的<胜任--员工胜任能力模型应用手册>中,把"可信任"作为领导和管理的核心胜任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8,(34)
身处职场,就必须与不同年龄的同事相处,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成为职场中同事间交流的障碍,甚至还可能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员工更愿意与"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在交流的内容上,"80后"的员工相对其他年代的员工会更加"公私分明":与特定群体交流工作问题,与其他群体交流生活问题或娱乐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是一种普遍的方式.通过对企业经理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当问及企业员工的激励因素时,他们几乎一致认为:薪酬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企业对员工的薪酬支付,不但能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工作和能力的认可程度,薪酬的多少也成为员工成就、权利的衡量标志之一.薪酬的公平、公正与否,更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4.
莫海燕 《职业》2004,(7):20-21
如果在开始一项比赛之前,不去看一看规则,你就不会知道该如何竞技.在职场中生存也是一样,职业化是职场人的基本规则,也是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职场中,应对各种场面以及学会与各种阶层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已成为一种必修的技能。不管是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抑或是在职场中打拼多年的员工来说,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好"距离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待人处事,在适当场合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使对方受到尊重,感到礼貌。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本人的接人待物的能力及个人修养。因此,对人距离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中,恰当的距离是交往双方最基本的礼节。但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对人距离的适度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国际化时代的今天,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在职场中这种差异也越发明显。对于对人距离的考察,早已成为社会学者和文化学者的着眼点,但是大部分都仅限于对本国的考察,或者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的对比,对于国与国间职场人际关系的考察较少。本文为探索中日对人距离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对中日之间的职场中的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司、同级以及下属),以及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刘晗 《职业》2010,(13)
借着电视剧<潜伏>的东风,一部号称职场版"潜伏"的畅销书--<潜伏在办公室>席卷各大职场圈,引发了一场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暗战.事实上,它的横空出世绝非偶然,陆琪这个位居-百人之后的现实主义者扛起笔杆子,为捍卫居住在城市孤岛里职场人的利益开始了打破沉默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7.
习惯,我们每天都会与它见面,也许太常见,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它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智联招聘特别开展了一次"职场人工作习惯调查",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共有6000余名职场人参与调查,调查显示七威职场人认为自己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但经过十个工作好习惯的自测后,职场人就没有那么自信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习惯已经很好.  相似文献   

8.
张朝雄 《职业》2007,(31):9-10
官场上有潜规则,职场上同样也有潜规则.职场潜规则有规律可循,但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这使得这股无形的力量左右着员工的行动,却又让人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职场新人被潜规则所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被哪股"潜规则"所伤.因此,好好解读一下职场老人们的职场潜规则,来学习、认识这些隐蔽的、不成文的心理默契与行为规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黄珍 《职业》2005,(9):21-22
这是一个职业规划盛行的时代.职场人士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再过瘾,一些企业也纷纷开始为员工做职业规划,并把它放在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北京某高科技企业设立了一百万元人民币的储备基金,用于近百号员工职业规划工作的启动;记者在中关村人才市场了解到,很多前来求职的高科技人才把"企业会不会对员工提供职业规划服务"放在和薪酬同样重要的位置;但也有一位网络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曾一度满腔热血为员工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是在实施过程中误会百出,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企业、员工两边不落好.  相似文献   

10.
李杰 《职业时空》2008,4(9):35-35
一、企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的激励效应 1.培训具有目标激励效应。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来激发人的动机,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趋于一致,可以有效地激励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员工具有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增加,实现个人目标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紧密结合,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在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升华,并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7,(36):116
设定明确的目标对于每一位职场人士都相当重要.目标不同,人的事业轨迹和最终成就将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姓名:蒋靖(Eddie Jiang) 职位:葛兰素史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处方药人力资源总监,先后在百事食品、汉高、联合利华、葛兰素史克等<财富>500强的欧美公司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职场年龄:16年 自己的一个好习惯:把握一切机会学习各种新的知识. 给职场人的一句话:职场如造楼,快不见得是好事,更重要的是从地基到每一层都要坚实.这样才能保证当暴风来临时自己能够屹立不倒,而且最终能成就自己金壁辉煌的摩天大厦.  相似文献   

13.
刘晗  木木 《职业》2009,(10)
杜拉拉,一个小说中的虚拟职场人物;李可,一位职业经理人兼走红励志书的作者,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名字横空出世,并创造了无数个"职场神话"--李可一夜成名,专著在全国热销已经超过80 万册;而杜拉拉在李可为她搭建的"虚拟职场"中,用智慧、信念和奋斗,在充满勾心斗角的险恶人事关系中杀出重围,为现实职场中的白领们树立了典范,也成就了杜拉拉这个职场偶像.<职业>杂志专访李可,为您揭示杜拉拉背后职业女强人的职场旅程.  相似文献   

14.
吴晓帆 《职业》2007,(4):42
一个人在一项新工作中的表现很重要,然而在那份工作中你最后的表现也同样重要.在变幻莫测的职场中,你的履历将会随着职业的改变以及新技能的掌握而告一段落离开你的工作,准备从事另一工作时,保持灵活的态度并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也是重要的职场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5.
锐词     
高乃明 《职业》2012,(19):33
职场空窗期在辞掉上一份工作而未找到下一份工作之间的时期,被称为"职场空窗期"。在职场空窗期中,有些人会遭遇到经济上的吃紧,有些人会因为再度求职遭遇困难而承受精神压力,也有些人则可以享受难得的一段清闲时光。  相似文献   

16.
"试用犹如试婚,在此期间风险是存在的,安全是没有保障的,老板是傲慢的,员工是随时被炒的."记者在网上看到一段这样描述职场新人初入职场时的抱怨.虽然带有情绪发泄和夸张的色彩,但新人们初入职场时留下的歪歪斜斜的脚印和如履薄冰的心情,可见一斑.带着憧憬、带着梦想,杀出重围终于赢得入职许可证的毕业生们,该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职场发展的前三年,意味着什么?<职业>杂志记者采访了资深职场顾问安静女士.  相似文献   

17.
校园中的成绩与职场的成就不总是画等号,对于优秀者来说职场是又一次考验,但对于平凡普通甚至吊尾者来说,却又是希望和契机.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而让每个人的职场之路前后各异、左右不同?平凡普通如路人者,如何才能在校园、在职场突破平庸?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7,(25)
招聘启事上"能出差"的要求,让很多求职者望而却步;长期的差旅生涯,也让职场人身心俱疲。如何平衡差旅工作与员工生活,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职业安全感     
《职业》2012,(1)
指职场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缺乏职业安全感时,往往会对工作产生恐惧和抗拒,因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员工只有有了安全感、归属感,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潘瑞宝 《职业》2012,(22):98-100
最近,中信证券传出一则消息:一位负责法务的员工因脑溢血不治身亡,年仅34岁。职场精英英年早逝使人不禁联想到近来在媒体上频频曝出的过劳死新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高压工作下走向了亚健康,更有使人扼腕的过劳死亡。职场人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是常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