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音乐属于人们的精神、情感和意识范畴,而嵇康却认为音乐乃是天地间的自然自在之物,只有善与不善的区别,与人们的情感无关;阮籍则认为音乐是社会风俗的反映,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强调音乐“中和”的特性,推崇合雅的古乐  相似文献   

2.
论音乐思潮对音乐创作和审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思潮是在一定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对音乐的创作和审美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对音乐思潮的产生和变化发生作用的因素很多 ,它包括各种社会因素和一定的美学思想、音乐本身的创作技法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音乐思潮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乐音音响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并作用于人体听觉的一种表情性艺术,它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音乐的本质在于通过乐音音响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表述与刻画,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揭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某种情感。音乐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从社会价值观来讲,音乐作为一种人的主观行为,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激励人们奋勇向上,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以及一种娱乐性的、美的享受。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的精神面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音乐的…  相似文献   

4.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它形式简单,内容精练,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对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的反映。流行音乐对当代中国入的生活方式、情感、价值、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流行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的一种。在生活中,人们往往给予了她太多太多的神秘感。其实她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起源于劳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果,你能把音乐作为朋友,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音乐爱好者。音乐不仅可以使你奋进,使你消除烦恼与孤独,而且能够使你开阔情怀与视野,使你振奋精神,增强活力。音乐是永恒流动、更迭不息,而又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它是漆黑夜幕下的泛泛雨声,看不见其美妙形影,只听得其悦耳坠地之音态。总之,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群体意识能改变教学经验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识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到音乐教学而言,笔者认为音乐活动中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能力以外,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的挑战: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进入21世纪和现代社会的文明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于健身、娱乐、休闲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一场速度和力量而强烈的体育意识及需求。它的产生与出现和现代社会与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新需要紧密相连。终生体育是人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满足个体发展的观念变革与创新。因此,加强高校终身体育意识,振兴全民健身事业,对提高人们的体育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乐感”是音乐表演艺术中经常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乐感的审美体悟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它集中了音乐表演中的音、情、技、意、境、力等多种感知因索的综合。乐感审美体悟的深化运动方式以唤情结构、环境音画勾描、音型动力构型、动作技能的高智能组合等程序的最终完善形成音乐环境心理中的“三境重合”。乐感审美体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音乐表演意识中的力型意识。它需要演奏(唱)者将意识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活的音响材料、技术密码通过艺术表演化为一种特定的力的呜响,最后形成音一心一力的“轴心”效应。这样,乐感既能造成演奏(唱)者全方位、多视听的联觉效能,又能促进音乐审美和音乐训练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吸收和融合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是客观地反映人类高度激情的艺术,是深刻有力地影响人们思想感情,以对生活进行体验的审美形式。因此,音乐是人类各种活动现象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以它自身的特定功能,对社会的其它现象发挥着作用。音乐最能抒发人类的情感,激励人们的斗志,歌颂人类的美好爱情,它鼓舞人们去生活、去探索、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音乐,伴随着人类生活发展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11.
黑人音乐是全球化时代的流行文化,更是流散黑人的灵魂。黑人音乐在生成过程中以音乐的形式记载了流散黑人的种族经历,表达了他们的非洲记忆。黑人音乐在西方社会呈现的双重意识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反映了黑人音乐在产生、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困境和张力。因为西方社会的单一文化特性强调催生了当代流散黑人的认同意识,但黑人音乐的复杂性与混杂性又决定了它在流散黑人的认同性建构上的"拱形"非洲主义,既疏离于西方社会寻求精神家园的异质与回归,又并非真正回归非洲主义,表征为一种认同过程中的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12.
论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是人们在发展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在当代,发展意识包括全球意识、极限意识、代价意识、时空意识和人本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哥特艺术,是以建筑实体形式凝固下来的一种文化存在。由于不同时期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建筑技术的推动,哥特艺术总以不同的姿态和气质出现在各类建筑中。逐渐地,人们对它的情感体验超脱了建筑特定空间。当充满黑暗、恐怖、神秘色彩的哥特小说问世后,哥特艺术开始在音乐、电影等大众流行文化中蔓延。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也在与社会意识和风尚的结合中不断地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性。法治意识,也属意识范畴,它是人们对法治现象的认识、看法、意见和情绪。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及法治现象的认识、理想、心理、评价、观念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音乐作为听觉艺术,运用人声和乐器的声音作为材料,将乐音有组织的构成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和描绘大自然。人们通过听觉感观对音乐艺术进行审美实践,以达到美的陶冶和享受。音乐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是伴随时代、伴随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音乐艺术的现代化已成为音乐艺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当今,国际音乐艺术在创作、理论、演唱、演奏、音乐教育、音乐工业、音乐经营、社会音乐文化的推广等方面,正在不…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专业(包括音乐师范专业)的基础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要途径。它好比建筑物的地基,地基坚实、牢固,建筑物就稳固。乐感是音乐素质内含中的重要因素,通过视唱练耳训练,使学生逐步增强视唱、听辨、记忆等能力及其音乐感受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  我们知道,音乐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它通过声音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塑造形象,是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有别于文学艺术,造型艺术等。它以“一群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特征的有…  相似文献   

17.
对音乐中感情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建立在对音乐音响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的对音乐情感的深入感知和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和论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个体音乐思维和行为的学科。音乐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音乐活动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聆听、表演、创作、记忆、分析、学习和教学等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音乐、社会与文化背景的相互影响以及音乐与社会心理的相互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由此而产生了音乐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音乐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音乐行为如何与它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联系,因为任何音乐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这也应该是音乐心理学所要解释的问题。音乐社会心理学研究就是考虑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文化规则对个体或群体的音乐行为的影响。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和音乐美学的研究手段,都可以作为音乐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和研究,并参考应用到音乐教育之中。音乐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音乐行为与社会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科学地掌握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将其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相似文献   

19.
荀子认为,音乐和礼一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社会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墨子的“非乐”是错误的。音乐的社会功能在于它可以使人和睦相处;可以使人的行动整齐划一;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音乐社会作用的性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催人奋进的严肃庄重优美高雅的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的功能,应加以鼓励和支持;二是低级下流、妖冶卑俗、颓废消沉的靡靡之音,在社会生活中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加以制止和打击。音乐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具有作用面广、影响深、传播速度快、移风易俗的特点。音乐艺术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试谈音乐艺术过程中的潜在动力郭亚飞,何圣伦音乐艺术属社会文化之列,它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的高度统一产生的。音乐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那种纷繁复杂的关系,体现了人对生存环境的态度,它是社会现实对人类情感的艺术创造性的再现。由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