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到全党面前。随着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在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进和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开展,研究和加强依托社区建设新的生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人口学角度,剖析了社区因素对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方式与途径。农村社区事实上叠加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偏于传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层面和偏于现代性的“系统生活世界”层面。前者不但使得“生男”成为农民生育决策的核心,而且在时间上也倾向于“早生”;后者,社区的社会一经济状况(集体化程度与工业化水平)与社区的行政组织状况(社区政府控制力与社区秩序),是影响农民生育决策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与人口控制郭庆松对于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控制来说,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人口规模大;二是与城镇地区相比,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生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控制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生育观变革的原动力在于农村社区居民尤其是妇女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及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发展与人口控制”试点网络以此为出发点,从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的各项实际需求入手,注重推动农村社区妇女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作为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关键。本文基于1996年“社区发展与人口控制”试点网络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试点网络农村社区以人为本发展的实践形式、手段及其成效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人口学界对社区层面的人口控制问题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这之下不仅产生了一系列基于社区层面观察的人口控制问题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形成了基于这些成果而设计的人口与社区的综合发展实验。这些迹象表明,随着生育率水平的日趋降低,人口控制研究更多地由宏观领域转向微观(或中观)领域。或许还意味着,以强调社区性为特征,中国的人口控制实践及其研究正在深化。本文的目的在于,从人口与社区的综合发展作为一种研究视野的角度检讨社区层面上进行人口控制问题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及其问题。一、人口控制问题研究的定向历程:视野的拓…  相似文献   

7.
一、工作思路天津市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与社区发展相结合工作启动于1997年末。3年多来,按照国家计生委关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要求,结合天津市特点,将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纳入社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切入点,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为目标,宣传教育为先导,优质服务为重点,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综合运作,依托社区发展,发挥社区优势,创立大城市特色,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基本工作思路。确立这一工作思路的依据是:1.良好的社区资源环境奠定了在社…  相似文献   

8.
李芬 《南方人口》2005,20(4):25-30
本文通过在海南省海口市近郊农村的实地调查指出,农村宗族现象的存在、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家庭老年人的压力和社区控制的失灵既使传统社区生育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又强化了村民们的传统生育意愿与行为,而传统社区生育文化与村民生育意愿、行为相互建构、相互支持,从而导致社区出生性别比失调.应发挥农村社区熟人社会的优势,将社区作为控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力提高女性地位,营造两性平等的社区氛围,通过各种措施重塑新的社区生育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结合”的发展与农民传统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 ,生育行为是受生育意愿的影响 ,而中国农民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计划生育“三结合”作为以利益导向为特点的新型人口控制的工作模式 ,其运行带来一个极好的“附属效应” ,即加快了农民生育观转变的进程。因此本文意在分析“三结合”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农民传统生育观转变的作用。一、农民传统生育观及转变的条件生育动机源于生育需求 ,生育需求又受生育观念 (也称生育文化 )的影响。中国农民传统的生育观是传统经济和传统社会的文化体现 ,受家庭文化和村落文化的影响。家 (族 )文化注解着农民生育最原本意义 ,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给农村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带来的深刻变化,人口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在积极地思考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创建农村人口控制的新模式。山东省泰安市自199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三为主’合格村”(以下简称“合格村”)的活动。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农村计划生育社区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是从社区角度破解农村人口转变机制之谜的有效实践;是农村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一体化的真正体现。本文对泰安市开展的这一活动,从理论上作些初步探讨。一、“合料材”概况(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相似文献   

12.
从“三生”中心户看人口控制、市场经济与社区发展江亦曼在贯彻国家计生委提出的“三结合”之路的工作中,辽宁省结合本省实际,充分发挥“三生”(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中心户的作用,使农村基层特别是在村组一级,开始出现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紧...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在开展“关爱女孩”活动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采用“六个一”载体做宣传网络:在全镇推行广告牌、喷塑标牌、村生育文化“直面工程”知识长廊,一条街的三位一体宣传模式;发挥各村广播喇叭优势,开展“关爱女孩”专栏。一套生育文化作品集:广泛征集文艺节目、漫画、对联等形式的生育文化作品,利用节日、集市、庙会等时机向群众宣传。一个青春期教育课堂:在镇中学普遍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堂,设立“健康书鉴”和“亲情联系卡”,以生动的教育来启发人。  相似文献   

14.
最近,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决定,在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生育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社区)“三级联创”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充分认识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生育文明“三级联创”活动(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民生育决策背后的需求动机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人口学的解析,作者尝试着提出了一个有关生育需求层次结构的理论假说,认为在中国农民实际的生育行为背后隐伏着一个复杂的生育需求体系或者说结构。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包含着二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生育的动机问题,即为什么“生”;第二层面则是具体的生育偏好问题,即“生”什么,如何“生”以及“生”多少这三个相关的问题。作者强调指出:在家本位文化背景下的生育决策中,生育是一种不可完全由经济学的成本—效用理论来解释的强烈冲动,在经济上似乎并不合算的“生育”在传统文化层面上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三种生育偏好中存在着一种由文化自觉编排好的内在逻辑,即性别偏好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时间偏好,最后才是数量偏好。  相似文献   

16.
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晚育与拉大生育间隔对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除极少数同志错误认为晚育与拉大间隔对控制人口增长影响极小外,大家都认识到了晚育加间隔的积极意义。当然,有的外国学者提出的如果从1985年起,中国妇女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为25岁,第一、二胎间隔为4年,那么二胎加间隔可使中国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这样一种设想是不切实际的,它只能作为在极端理想化条件下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推算”。因为在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要求全国妇女从1985年起“一刀切”,“齐步走”,25岁生第一胎,29岁生第二胎,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根本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真正将计划生育变成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黑龙江省虎林县富荣村自1994年起开展以提高妇女地位,降低生育率为中心的社区发展活动。该试点通过两条路径使群众的生育需求下降。一是使妇女的时间出现竞争性使用;二是拓宽妇女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富荣试点有三个特点:1以人为本的发展,将群众的生育观的转变放在人的现代化的整个框架中进行;2.群众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原动力,在活动中群众被真正发动起来,形成自我组织和自我运行的机制,干部致力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并提供相应的服务;3因地制宜,不贪大求全,试点针对当地计划生育的主要障碍开展工作,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实事,使社区发展走上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论以提高妇女地位和创造低生育率环境为中心的社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社区建设的思路我国的人口控制实际上是由三大块组成的,第一块是宏观领域,包括国家、省、地区和县;第二块是中观领域,指乡和村;第三块是微观领域,指生育的承担者──家庭或个人。长期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走的是一条以宏观控制为主的道路,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人口控制政策和人口控制目标,然后逐级下达到省、地区、县和乡,并且主要用行政力量保证人口计划指标的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控制工作的深化,它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因为宏观控制主要考虑整体环境,基本上不考虑微观主体所面临的生育环境差异。这样,在生育…  相似文献   

19.
聚焦育龄人群“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现象,综合考虑生育意愿、生育条件、生育结构3个维度,根据低生育率相关理论,构建生育综合指数,观察分析当前中国低生育率现状并进行省际比较。研究发现,全国生育综合指数的平均值为0.492;生育条件指数值最低,反映了就业和收入因素及缺乏生育支持对生育率的制约;各省(区、市)育龄人群的结构特征较为一致,而生育意愿和生育条件的异质性较大;生育综合指数与总和生育率呈现正相关性,生育综合指数每提高0.1,总和生育率将会提高0.286。提升生育意愿将有助于提升总和生育率,但生育条件和生育结构尚未能有效发挥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需要建立完善并长期实施生育支持政策,以重塑人群的生育观念、改变其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①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生育行为是人类的基本行为 ,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 ,不仅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四川省实施千里川陕、川藏线生育文化建设战略 ,是推进社区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一、生育的文化涵义与作为文化的计划生育生育从来不是单纯的性———生理行为的结果。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