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户时代后期,日本出现了第一部汉语词谱,即田能村孝宪的《填词图谱》。该书参考了中国明清时期诸家所著图谱,共编订了116种词调的图谱:从其谱式符号以及标明各句次序来看,近于中国张綖的《诗余图谱》;详注韵法则从万树《词律》而来,词末补充说明字声规则,亦学《词律》体例,而内容则多袭取《词律》附注;但其例词不是从《词律》中来,而多选择香艳游戏之作,带有明显的词选痕迹。由于田能村孝宪《填词图谱》的示范,使得词在日本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日本江户时代的词学家田能村竹田著有《填词图谱》和三部词集,在日本填词史上被尊称为"词学大宗师"。依据《田能村竹田全集》评述其词学成就,可以窥日本词学之一斑。通过考察《填词图谱》的编纂缘起、材料来源,分析竹田词作并对其词学批评进行再检讨,由此揭示中日词学的相互影响,展示《填词图谱》在东亚词学史上的重要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词,早在唐代就传到了日本。弘仁十四年(823),日本嵯峨天皇、有智子内亲王和滋野贞主就有模仿追和之作。但日本关于中国词的研究,起步较晚。明治时期的森川竹蹊,是日本较早研究词学的专家。森川竹磺编著的《鸥梦吟社丛书》收录有中国词话著作七种,并予标点注释,这比唐圭璋先生编的《词话丛编》要早出版二十多年,比1921年况周颐和王文濡编印的《词话丛抄》也要早十来年。日本的词学研究,跟研究小说和诗歌的学者相比,人数较少,知道词的人也不多。近十五年来,研究词的学者逐渐增多,论著也增加了不少。村上哲见先生的《宋词研究——南宋篇》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学者关于日本词的研究作了系统评述。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夏承焘先生对日本词的关注与评述;第二部分论中国词学家对日本词的评价;第三部分对中国的三部涉及日本词的选本即《域外词选》、《日本词选》、《日本三家词笺注》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2年中日建交以前的这段时间中的日本学者对于中国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国革命的研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2年前后的日本学者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论著为线索,试图整理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于新中国研究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词学蔚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2006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崔海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分五册),这是一套汇集词学史料和批评史料,并对词学研究进行历时性概括和述评的丛书。此书编纂体例新颖,史料翔实,述论结合,以当下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对于千余年的词学研究进行精到的述论,是词学学术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从1956年开始,得到日本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化工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中国是日本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与产品销售市场,为了开拓这个传统市场,日本重化工业集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分析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发展与其对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日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是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已到了“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就要感冒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因素将对正在走出“失去的十年”阴影的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元宇,《中国化学史话》,本田茂夫、山崎咏译东京裳华房,1990B6版,上卷228页,下卷275页,各1339日元。  相似文献   

11.
12.
王玉生 《中华魂》2013,(3):64-64
红旗到底打多久,星星之火可燎原。农村围城之典范,井冈真理万古传。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前十年,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文化研究高潮迭起,扛鼎之作接连不断。上世纪末期才起步但成果丰硕的中国学者以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为研究中心,陆续推出了《比较文化学》、《东方文化史》、  相似文献   

14.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和"文化要素"等语作为中心,论题鲜明集中,在"文学是人学"这一潜意识的指导下,从文化与文学之间绝对不可缺少的中介--文学创作的主体的本质变化--"人的觉醒",即"人的转型"(包含政治品格、思想观点、思维模式、个人生活、审美倾向)--这一关键环节来探索文学转型时期文化要素.对"复合型创作主体与社会关注意识的强化"、"政治转型"、"近代商业经济形态"与文学转型诸因素之问的关系加以翔实论述并从"创新与建构"入手,对其间的文化背景及文学主流进行深入而平实的论述,从而获得了这一阶段文学变迁转型的系统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外研究不足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降,现代意义上的“词学”开始建立,词之起源、声律以及词作品评、词史建构等方面都出现过许多极有创获的论著,词学研究相对热门的态势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然而,当我们检讨近来的学术成果时,却发现太多的研究者热衷于理论的探讨,而其“劳动”又难免因袭或蹈空之讥,在“显学”光环笼罩下的词学研究特别是宋词研究似乎走进了一个看似热闹其实沉闷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大槻文彦是日本著名的国语学家,被称为日本传统国语标准语法学派的主导性人物,在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他的"折衷文法"主要受到西洋文典的影响.我们认为,其"折衷文法"意识起步于1877年出版的《支那文典》,这本书是1869年在山东刊行的《文学书官话》的日文译本.也就是说,大槻文彦的"折衷文法"应是起步于《文学书官话》,而后确立于1893年出版的《语法指南》,成熟于1897年出版的《广日本文典》.这对大槻之后的汉语品词理论体系和日语品词理论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文学书官话》对大槻文彦品词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给我们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宝。2003年被江苏省高考选为文科生“名著阅读”“必考科目”,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既能感受到这部巨著独特的艺术魅力又能突破重难点完成高考的考点要求,既能让学生克服时空的隔阂而在阅读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又能到达文学欣赏水平的提升,从而不让  相似文献   

18.
中日文学中存在相同的爱情母题,表现这一母题的作品在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是由于两部作品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而是源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表现爱情母题的文学形式和爱情性质又有相异之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不同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王立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列入“当代名家文库”面世了,这是国内主题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该书由四编组成:“国别文学主题史接受编”、“国别文学主题母题个案研究编”、“文学母题跨文化溯源比较编”、“主题学思想及主题学研究史总结编”。之所以以这最后一编命名,是因为这一编,在作者的主题学研究中,占有一个新起点、新高度的突出地位,即从个别性的母题追索,上升为一种理论方法的提升概括,并且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提炼主题学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日本研究可谓历史久远,截至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每一次研究高潮都是在中日关系紧张的历史背景之下出现的.民国时期曾出现了第三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此时期恰好也是中国期刊大发展的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难之际,一批“知日派”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日本研究的工作之中,因此这个时期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专事研究日本的期刊,《日本评论》即为其中优秀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