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涉及的是对一切具体制度中人与人之间原初关系的构想,对它的讨论源远流长。本文力图通过双重区分——古典形态的正义构想和现代形态的正义构想、现代主体性的正义构想和现代交互主体性的正义构想,以此来确定黑格尔法哲学在诸正义理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探讨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理论依据,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想是一种有别于知识创新的创造性思维.迄今为止有"论辩的逻辑"和"科学发现的逻辑",只是缺少"构想的逻辑",应该加强对构想逻辑的探讨和研究.因为构想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也要运用逻辑.构想和假说都是创造性思维,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一般特征,但二者至少在所属的范畴、使用的概念、内容结构、思维形式、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等七个方面存在差异.构想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构想的提出、构想的确立和构想的实现.提出阶段以创意概念的提出为标志,确立阶段以指令的发出为标志,实现阶段以物化途径的形成为标志.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但贯穿始终的是"创意 合理性 合价值性"这一构想思维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贡献,阐述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后,作者认为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指引下,台湾终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同盟提出了建立民主国家的政治构想,并在实现这一构想的实践中,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民盟的战后政治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构想。文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 ,阐述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 ,以及对和平共处原则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创造性运用 ,论证了这一构想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积极反思人类生存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世界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前瞻性擘画。总体观之,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自觉以及马克思主义“类”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逻辑基点, 现代“人类交往”方式的演进与普遍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源点。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思想源点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生成之源,对其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审思则是我们学习、领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了现实的条件,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香港、澳门已经回归,并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成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和平统一思想加以发展到较为完整、论证严密的系统化的新阶段."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是为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实践这一战略构想 ,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两个大局”构想作出的战略决策 ,为此 ,必须采取新思路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经历了从理论系统化到实际应用、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基础,列宁形成了辩证法构想,毛泽东建构了完备的对立统一理论形态,提出了辩证法的新规律,积极弘扬了列宁的"构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创造性地应用列宁的"构想",创立了以"两手抓"为特征的矛盾运筹论,凝炼概括了一系列辩证范畴,把列宁的"构想"转换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战略与实践活动的辩证法形态.  相似文献   

11.
论孙中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经过若干发展阶段,由局部设想到系统化,逐渐成熟和完备。其战略构想较完整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总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实施的前提和途径等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孙中山的战略构想依据其进化史观,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但他却未能找到实现其理想的现实道路。他的战略构想中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台湾问题而设计出来的,只是由于香港回归的紧迫性而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虽然“一国两制”构想主要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但我们追溯历史就不难发现,早在建国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处理西南民族问题,特别是和平解决西藏民族自治问题的十条政策中,就包含着“一国两制”构想的萌芽。深入研究邓小平民族自治思想与“一国两制”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理解,自觉实践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同志在19…  相似文献   

13.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这一构想的深层理念是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小国寡民”的社会改造方案包括政治与人生两个方面。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尽量减少政府的意志和不必要的干预,使人民与政府相安无事。在人生方面,老子主张减损贪欲和智巧,化简人际关系,恢复和保持人心质朴淳真的自然状态。这些构想都是老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道家学派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提出的过程、依据及基本内涵本身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互相联系、不断发展,互相统一、不可分割的思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深入探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继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之后,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邓小平关于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层面 ,即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自身的管理的构想和实践作了探讨 ,揭示了邓小平这一构想和实践的实质性的、启示性的内容。在这一基础上 ,强调了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构想和实践 ,对进一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国力为后盾,使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梦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史册上光辉的篇章。本文对这把打开了祖国统一大门的金钥匙——“一国两制”构想,从其基本内涵、根本宗旨、政治基础、战略眼光、实施举措等5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揭示了构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的理论基础 ,揭示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并对“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进入九十年代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上,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为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为亚太地区主义史的重要转折点,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的行动在构想诞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探讨构想理念的包容性、日澳外交的妥协以及与东盟各国反复交涉的三个要素,揭示日本与澳大利亚两国通过共同行动在亚太地区构建互信的过程。对深入理解当今亚太地区主义的发展困境及区域合作的趋势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造.本文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思想基础;有关方面“都能接受”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原则;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