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农村建设也就显得十分"特殊"。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西藏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重大而基本"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找到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从目前西藏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着力解决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西藏"安居工程"建设:基于公共产品视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仍比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西藏新农村建设也有别于内地其他省区,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成为农村准公共产品。文章对西藏“安居工程”建设模式、实施及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和谐社会建设是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藏社会的独特性,其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各民族的和谐、各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各民族与社会的和谐及各民族与政治的和谐.西藏各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实施者,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效能,科学管理,将会促进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实现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6.
以跨越式发展为路径的西藏现代化进程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对西藏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西藏民族文化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失调现象,如何使西藏传统民族文化更好地调适于这一变迁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文章认为,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调适基础在于保护文化,精髓在于文化自觉,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新。只有高度重视西藏民族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藏乡村建设呼唤新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现西藏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西藏乡村的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教育主体等方面探索切合西藏乡村教育条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08,(2):16-17
<正>省农办副主任袁永远湖南省农办: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2007年,湖南省农办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实行项目扶持。为了支持民族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省农办所属各职能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给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是其核心内容,产业发展不仅是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恰恰是经济发展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单一、市场化水平低;集体经济严重匮乏;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研讨民族地区村镇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应以小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西藏乡村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推动西藏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西藏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文章以当前西藏乡村经济的环境和现状为立足点,着重研究西藏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与基本路径,提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峻 《西藏研究》2007,(4):116-120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将成为西藏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促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的经济、人口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等因素入手,提出了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轨迹、主要特征及转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双重二元性,这是西藏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为了统筹西藏城乡经济发展,文章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对1978~2006年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轨迹进行测算,得出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具有波动性、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错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等重要特征,并从现阶段西藏的区情出发,得出西藏经济结构已经从"非典型"过渡到"较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康区师范教育发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20世纪上半叶康区师范教育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对康区师范教育发展概况作了详尽的梳理。不难发现,康区师范教育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其间闪光之处可圈可点:既有民众的自觉自为,又有当局的不懈努力;既有地方政府与乡村名流的解囊相助,又有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康区师范教育从附设的简易师范班发展到边疆师范区,为当地教育、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通过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比考察可见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在改善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发现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对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藏双语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藏、汉双语并用是西藏社会语言应用的必然需求和发展趋势.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就先后实施了双语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平 《民族研究》2001,(1):37-44
文章根据西藏的实地调查材料,联系西部民族地区的整体情况,认为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城镇和农村、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的不平衡发展,这是西部民族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进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同时,应当运用政策和资金优势,推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农村和农牧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不相适应。构建和谐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各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保体系完善与资本市场培育,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对独立的新型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长效机制,坚持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建设、协调推进,进一步重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