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2):49-50
西施是越国人。 绵绵会稽山,南北数百里,一条浦阳江流经会稽平原,两岸山水相依,会稽平原横亘在萧山、绍兴、诸暨之中。这里就是西施的故乡,苎萝山、浣纱河、浣纱石、红粉岩以及祭奠西施的庙宇、亭台等至今依然踪迹可寻。绍兴是西施时代的越国都城。西施出生在萧山,还是出生在诸暨,两地人从晋代开始,相争1000多年。  相似文献   

2.
望鄱阳湖     
张远桃 《老友》2013,(1):20-20
春来洪水一片天,秋去枯水一条线。茫茫一片清莹水,鄱阳湖里鱼万千。鱼儿聚首忙觅求,寻找美食猛争先。腹中食饱摇摇尾,天真烂漫湖中旋。  相似文献   

3.
合浦东坡亭位于合浦师范学校内东坡湖的小洲之上,与不远处的一口“东坡井”遥遥相对。湖中有水,水面有荷,有燕子斜斜剪过,有蜻蜓东点西点,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在上头”的著名诗句。亭子不大,并不雄伟峻拔,但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似文献   

4.
论历史语境和文艺话语中的西施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女西施名扬天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积淀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此文梳理并分析了西施在历史语境中的生存状况及其悲剧命运;分析研究了在文艺话语中文艺家笔下复杂的西施形象;最后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西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徐州下邳古城由兴建时的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经历频繁的战乱、天灾,最后因清朝康熙年间的地震、洪水而下陷淹没湖中的案例。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探寻下邳古城从夏朝建都选址,繁盛一时,到如今淹没湖中沧海桑田的命运是如何受到周边水系格局的影响而形成独特的水城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一地两重天     
一湖流出两种水 在西藏闩上县西北十多公里,就是驰名中外的班公湖。从中国日土县直达克什米尔境内,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这个湖的水分成咸淡两种。在中国境内的是淡水,鱼鸭成群;而在克什米尔境内是咸水,一条鱼都没有,湖中没有任何障碍和隔离,怎么能在一个湖内有两种水?谁又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7.
一地两重天     
一湖流出两种水 在西藏闩上县西北十多公里,就是驰名中外的班公湖。从中国日土县直达克什米尔境内,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这个湖的水分成咸淡两种。在中国境内的是淡水,鱼鸭成群;而在克什米尔境内是咸水,一条鱼都没有,湖中没有任何障碍和隔离,怎么能在一个湖内有两种水?谁又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7,(3):4-13
东周时期,各地诸侯国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他们为了扩张势力,称王称霸,展开了一系列空前的厮杀。这一时期,在今天的江浙一带的大地上,吴国和相邻的越国之间发生了数次大规模战争,史称“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兔死狗烹”等典故就出于这次争霸战争。而西施的故事更是在民间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我们就以西施的传说为切入点,再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粱辰鱼的代表作<浣纱记>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写政治的离合悲欢,塑造了西施巾帽英雄的形象,赋予西施范蠡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结局.虽然说梁辰鱼赋予了西施一个光辉美丽的形象,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两人之间的爱情是以西施的妥协和牺牲来成全的,西施是范蠡为了自已的功成名就而进献给吴王的政治工具.这部戏曲仍然是在男权视角之下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西施以“沉鱼”美貌、只身犯险,为“越甲吞吴”执行潜伏计划而著称.在仔细研读先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西施虽是实有其人,但她并非无所依凭的传说人物,而应是《左传》中的传奇女性——夏姬的异名;西施为间谍的故事原型出自《左传·哀公元年》所谈论少康中兴的史料,是对女艾形象的加工;西施之说还存在对《左传》中“诸稽郢”的新创作.也就是说,后世所传勾践灭吴有功的西施其实是混合《左传》中这三个人物而最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唐前西施形象演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施作为一个妇孺皆知的美女,其美人形象早就定格于先秦诸子著作中。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发展、创作主体的发挥、大众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及其他各种需要,西施的形象便经历了一个由单纯到丰富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自拙作《西施考》一文在《浙江学刊》发表以来,一些同志就西施故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笔者不掩鄙陋,试为续论,以正之于学界同仁。西施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美女,其芳迹所至,后人常建有纪念性建筑,其人其事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采。然治史者,自应辨伪  相似文献   

13.
西施,这个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名字,早已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美的指称。有多少位作家、艺术家,便有多少个他们塑造的西施。世世代代,西子故里诸暨的父老乡亲,为他们生活的这方绿水青山曾经养育过这样一位千古美女子、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日本,由于《庄子》《淮南子》《吴越春秋》等汉籍的流布,西施故事也出现在一些日本文学作品中。中日文学中西施故事的演变脉络有相似性。中世军记物语《太平记》中的"西施与勾践相爱"这一独特的情节是受"中世史记"及《长恨歌》的影响而来。近世净琉璃剧本《吴越军谈》中的西施故事是在《太平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相似文献   

15.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国人,生长在吴越纷争的动乱年代。西施是浣纱女子,其父以卖柴为业,母则浣纱度日。西施色冠古今,有“沉鱼”之称;她为国捐躯,功成不还。李白有《咏苎萝山》诗云: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艳。……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安静     
《北方人》2006,(2)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  相似文献   

17.
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但受制于当时的女性观,还往往与民俗文化有关。魏晋隋唐时期,西施演变为浣纱女,并出现西施在吴宫采莲为乐的传说,便是一个显例。"浣纱"、"采莲"皆与祓禊之俗有很深的渊源,且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祓禊之俗与男欢女爱千丝万缕的关联,正契合了魏晋隋唐放诞的世风。虽然许多女子都曾被附会为浣纱女或采莲人,审美的需要和习俗的特点却使得"浣纱女"和"采莲人"最终成为西施的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18.
知道诸暨是因为一个美人——西施。 到了诸暨才知道它曾经是2500多年前越国的故都。2007年4月6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来游览浙江诸暨市的西施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西施的故乡     
有人在学报上发表文章说西施的故乡不是诸暨而是萧山。没有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但是却听了一些有关这个论题的不同意见。在我的印象里,西施一直是出生在诸暨的。三十多年前买到过一部明崇祯刻本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施是春秋末年的著名美人,早已脍炙人口,《孟子》、《荀子》、《庄子》中都提到她的美。“东施效颦”的故事就出于《庄子·天运篇》。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指出:后人往往以西施的美色掩盖了她“忠君报国之大节”。因为《越绝书》、《吴越春秋》都记载过,大夫文种向越王勾践提出了伐吴的九术,其一就是利用吴王夫差“淫而好色”的弱点,“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于是勾践寻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献于吴王,助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