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邮政储蓄在央行支持下长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在新政策和金融改革逐步推进的压力下,随着转存款利率的不断调低,邮政储蓄面临巨大的挑战。根据各国改革的经验,我国邮政储蓄的改革很有可能是先实现邮政储蓄的独立经营,之后再完成股份制改造。在其模式选择上,提出了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和组建全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改革后邮政储蓄资金流向何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前,邮政储蓄由于“只存不贷”、坐享高额转存利润等问题而倍受指责,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利率、资金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旨在考察改革以来邮政储蓄在获得资金自主运用权后资金的流向情况,尤其关注它是否还在继续充当农村资金“抽水机”的角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1930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此后,随着邮政储蓄体系的发展,邮政储蓄在民国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及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拟从微观金融机构、中观金融市场组织及宏观金融变迁的角度对邮政储蓄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展开论述,主要厘清邮政储蓄与近代金融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邮政储蓄资金余额在高速增加,政策的改变促使邮政储蓄资金必须走向市场,必须探索全新的资金运作模式.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邮政储蓄资金直接入市的意义,继而着重讨论了直接入市后邮政储蓄资产配置的变化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文章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邮政储蓄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邮政储蓄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风险:利率市场化过程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出了邮政储蓄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贷: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金融需求。因此,增加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遏制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的抽取,加快信用社的改革,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是缓解农业、农村和农民贷款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县域金融服务真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金融服务真空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产生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域市场退出和邮政储蓄所导致的资金外流。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必须实施有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功能、发展中小银行、弱化分支行制和改变邮政储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从邮政业务(储金、划拨、汇总)、简易人寿保险、代理业务和邮政资金的运用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的邮政金融营运概况,重点分析了台湾地区进行邮政金融公司化改革的举措,即修订规章、调整组织结构、改革人事制度、创办新种业务,最后阐述了台湾地区邮政金融改革对大陆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的启示,即建立健全邮政储蓄的法律体系、加强资金的自主运用、积极创新和开发新业务、提高管理效率等。  相似文献   

10.
胡乐一 《金陵瞭望》2008,(20):65-66
从1986年水西门邮局在全省最早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起.历经22年的发展壮大.南京邮政储蓄终于成功“变身”商业银行。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8年1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成立。3月9日.南京市分行正式挂牌成立。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新的要求,新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邮政储蓄银行已正式挂牌,在社区银行定位的同时被委以服务于农村的重任。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实施邮政储弩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不仅符合国际邮政储蓄金融制度变革的潮流,而且对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对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经营战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对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欧盟一些国家相继推行了大规模的邮政改革 ,随之而来的邮政市场开放也逐渐为世界所关注。本文结合欧盟国家邮政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实践 ,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 ,对邮政市场开放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进一步肯定了邮政市场开放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邮政储金初创的10年。在这短短的10年间,我国的邮政储金经历了从制度建立到业务发展的过程,凭着小额储蓄、稳妥安全的经营理念,其储金额、储金局数、储户数等基本业务指标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本的不断积累,邮政储金逐步成为中国邮政业和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于1930年被国民政府纳入其金融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晚清戊戌至庚子年间,正值清廷政局动荡、人心思变之际,肩负朝廷文书往来职责的驿递系统积弊甚重,而裕国便民的新式邮政体系统合官民邮递职能的呼声日高。朝野之间,关于裁驿置邮的议论及方案亦各有不同,其中不仅是邮递功能或方式的转变,更是在清末官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有效的管邮机构和统一邮权的尝试。所以清末的裁驿置邮不仅涉及制度变化,背后更有观念、人事的多种纠缠,最终邮传部的建立与初衷方案的差异,也反映出清末制度转型中的艰难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