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为人们所共识。然而,深入探究下去,实践是如何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其检验的过程、检验的内在机制怎样?却始终没有让人信服和满意的回答。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一、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互检循环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性,来源于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性和主体本质力量的辩证发展性。一方面,客观世界本身是一个具有无限矛盾性又无限发展的运动过程。客观世界按照它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中,物质本体论者认为,存在着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物质世界,应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来理解实践;实践本体论主张者则指出,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化的产物,只有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由于人们对本体、世界、物质和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中,存在着许多尚未弄清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如何理解本体?如何理解物质和实践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区别?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有何得失?究竟怎样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世界是人创造的,改造世界要依靠人的作用,离开了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所以,做一件事情,搞一件革新,是成功,是失败,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并不完全决定于物质条件,主要要看人的努力。什么是雄心壮志?雄心壮志就是充分认识人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敢于给自己提出最高的要求。我们中国是个“一  相似文献   

4.
论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也以此文中的拙见,参与探讨。研究人才学,首先要弄清楚知识的涵义和人才的定义。什么叫知识呢?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主观世界能动性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之目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主观世界。知识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反复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文化学视角来看,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人不但创造着一个有别于天然世界的人为化的感性世界,而且也创造着作为人的人。那么,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根据何在呢?以往,人们在论及这一问题时,一般只从人——主体本身方面去回答。这当然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根据,显然在于人自身。但是,由此而忽视或无视实践活动的客体性根据,也是片面和有害的。我认为,实践的客体性根据,实质上就是实践活动的本体论根据;探讨实践的客体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基础是“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一 在早年,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明确提出“生产实践”的概念,“生产实践”所包含的内容是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下透露出来的。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露了私有制下异化劳动的罪恶,亦即异化劳动的消极方面。同时,马克思又认为,劳动异化就是人的生命力的对象化,人的力量、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虽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都同意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是统一的。但是,二者如何统一起来?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断定"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为何要特别强调改造世界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只有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及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主义观点出发,才能理解二者的统一及其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既然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为什么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犯下了那么多违反科学的错误?是不是象某些人说的那样,通过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灵了?就此,本文作者从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否认现存结论的大胆而新颖的看法。是否恰当,愿得到大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怎样看待人的个性?如何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人们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沈建国同志著的《人的个性论》(以下简称《个性论》)一书运用哲学思维,结合现实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深入的探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综合和分化的今天,人的个性问题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个性论》一开始便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即以哲学的思考方式去探究个性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动态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指导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实践的、认识的、价值的关系。人是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但现实中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精神     
以往,实践被单纯看作认识论范畴,实践精神便被理解为相对于理论而言的实践第一精神。我们认为,应当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理解实践和实践精神: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现实的相互作用,是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过程,从这一前提出发,可以把实践精神理解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意识。其具体内涵包括主体精神、功利精神和创造精神。(一)主体精神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是人,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处的自主自觉地位。所谓主体精神就是人在对象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检验认识与认识指导实践是同一个过程。例如,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这样写道:“由认识到实践,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还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说:“人的全部活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或者说,一是在实践中形成思想,一是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还说:“第一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这就是说,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不易确定,需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只有正确地判定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才能正确地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那么,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人的素质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如何提高民族素质呢?笔者认为: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没有成千上万的各行各业的专家,没有干百万各类技术人才,没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相当数量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大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日本成功的秘诀。日本国土窄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从1950年以来,生产年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是西欧国家的2.5倍,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年人均收入2万多美元,超过了美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重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日本国民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学龄儿童不入学者,家长按违法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下列问题: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思想材料和文化遗产?如何对待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如何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一句话,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体与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践活动的人。客体指的是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畴的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主体的认识能力决定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三省"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高足曾子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这就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认为 ,曾子所创立的人的自我反省的学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对指导现实的人生很有益处 ,是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宝镜。(一 )人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是人生主题之一。而这个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省”字。“省”就是反省 ,就是检讨过去。检讨什么呢 ?检讨过去走过的路 ,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哪些失败的地方 ,有什么经验 ,什么教训。人为什么要反省 ,要检讨过去的得与失 ,目的在于把今后的事做得更好 ,未来的…  相似文献   

18.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历史实践,就是寻找、探索并最终踏上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直面国情、直面时代,在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中清醒头脑、坚定方向而赢得成功的过程.这一过程蕴含着共和国几代人的心血和足迹,折射着党引导人民"走自己的道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面对新世纪、面对新机遇、面对新挑战、面对新征程,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如何坚定不移地把在成功和失误中凝结成的宝贵的历史经验转化为更新的实践,无疑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错误因素”?应该怎样理解这种“错误因素”?关键在于弄清楚什么是相对真理,或者说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辩证唯物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论的唯物论;承认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真理论的辩证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进行一切工作,都要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而确立“矛盾系统”的观点,又是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对矛盾系统问题作一些探讨,并从矛盾系统的角度,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问题。(一)什么是矛盾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乃至一系列)矛盾有机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就是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或客观过程)的集合体或任何一个完整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