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4,(1):136-149
日本是个"特殊"而"古怪"的国家.笼罩在民主国家光环下的是传统的氏族政治原则.天皇制虽在政治领域失去了"硬权力",却在传统的文化领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软权力".近代国家神话的幻灭,使国家成为"恶",而被美国人改造后的国家因背离了日本民族熟悉的认知体系(国体)而显得陌生与苍白.国家的功能因被阉割而沦为"半主权国家",但"吉田路线"这一因祸得福的选择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使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政治中,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总是和国家建构关联在一起。不同的精英主体有不同的共同体想象。不同的共同体想象,即关于民族不同的认知孕育不同的民族主义。精英主张的不同民族主义影响国家建构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梳理既有文献指出,不同的精英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主张不同的民族主义,即排他性的族群民族主义和包容性的公民民族主义。在国家建构问题上,族群民族主义强调同一国家的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祖先;公民民族主义则强调包容,主张国家是所有公民的集体财产。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欧北美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刚刚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都远较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  相似文献   

4.
从法文化论以法社会学的视角,可以看到日本近代以来在从神权天皇制向象征天皇制的转换中,表现为"制度的断绝性与意识的连续性";而作为被创造的传统,神权天皇制本身存在两面性,即"近代性与前近代性"和"普遍性与固有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政治是一种与传统国际政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政治主体多元性、政治问题广延性、政治权力分散性、政治规制合法性和政治过程妥协性。全球政治对民族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它促使各民族国家政治价值普适化、政治模式多样化、政治运行法治化和政治主体合作化。在全球政治背景下,民族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实际上也加快着整个世界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语境中的个人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红亮 《浙江学刊》2007,1(1):16-21
现代的政治个人观是掩藏在政治思潮纷争背后更为基本的话题。现代中国思想家是在“民族国家”的语境下讨论政治的个人观的。陈独秀和杜亚泉等思想家已经揭示出“五四”时期三种不同的政治个人图像:作为“国民”的个人、与“国家”划界的个人和作为“材料”的个人。现代中国思想家对政治个人观的阐释,主要不是进行事实性的描述,而是进行话语的创制,是依赖于“民族国家”叙事和“个人—国家”论述模式的一种创制。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还是超越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是学刊》2002,29(2):16-20
全球化的实质并不在于超越民族国家 ,而在于超越民族文化。因为民族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共同体 ,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全球化进程在消除了民族国家之间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之后 ,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全球文化 ,才能真正超越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9):54-56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民族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整合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凸显。只有加强意识形态的整合,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民族和谐与国家统一。而正确处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强化公民教育、树立主动公民价值观为发展路向,探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是当代国家认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刘杰 《学习与探索》2012,(9):46-48,1
政治共识是现代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而一个具有高度政治共识的国家又必定是民众具有高度国家关怀意识的国家,唯有如此,这个国家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具备长期的成长性。面对国家关怀意识淡化导致的政治共识缺失的现状,中国要维持长期的稳定发展,必须以凝聚国家关怀意识为突破口,逐步重建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0.
宪法之下的天皇制虽然已经从战前的神权天皇制转换为现在的象征天皇制,但象征天皇制之下的天皇所具有的"神格"与"人格"的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日本宪政的解释中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突,依然对现今的日本政治与社会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天皇制对日本社会而言是一种仪式性、宗教性要素,由此不断地酝酿、强化历史地形成的民族性的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冯玮 《日本学刊》2002,13(2):129-141
日本的尊王意识起源于神祗信仰,在日本各个社会转型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内忧外患、社会激荡的江户时代晚期,"尊王"与"攘夷"相结合,成为民族自卫的旗帜和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在明治时代围绕如何构建近代政治体制的争论中,虽然力主仿效英、法、德政体的代表人物主张各异,但"尊王"仍是他们的共通之处;在日本形成"一君万民"的明治政治体制并开始走向对外扩张的时期,"尊王"是日本在台湾、朝鲜和"满洲国"推行殖民统治政策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2.
"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是近年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等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传统的"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构成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大部分要素,形成于战时,延续于战后.这一理论的提出,给日本经济史研究以很大的刺激,使日本的银行制度、劳资关系、生产技术史、殖民地经济同战时体制的关系等,均得到了研究和探讨,为日本史学各领域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缺陷,它过分重视战前和战时的断绝性、战时和战后的连续性,抹杀了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因此遭到了日本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IT革命"与日本的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器、精密仪器、汽车、半导体等产品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型产业 ,曾经或仍然是日本经济的支撑与荣耀。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是这些加工组装型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创造了日本经济增长的神话。受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日本加工组装型产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出口竞争力。然而 ,自 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长达近 1 0年的萧条期以后 ,曾经强大的日本出口产业受种种不利因素困扰 ,也是举步维艰。因此 ,重现日本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被视为日本经济走出目前困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当日本产业界、官界和学界为如何再现日本产业竞争力绞尽脑汁之时 ,“…  相似文献   

14.
崔世广 《日本学刊》2005,7(4):71-82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制度为军国主义体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军国主义在膨胀和扩张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家族制度的特性与功能。本文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变迁入手,通过家族与军国主义国家理论的关联、家族主义在军队的实践、战时家庭动员和统制等若干方面的探讨,揭示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性格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性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周启乾 《日本学刊》2002,(3):134-147
近代日本对外殖民活动的演进 ,一方面有其资本主义发展客观需要的驱动 ,另一方面 ,又是继承传统的对外扩张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的结果。本文将近代日本对北海道的殖民开发放在“殖民地统治”的视野中加以考察 ,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序幕和前奏。近代日本对北海道的开发是“本土”移民与阿伊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相似文献   

16.
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学刊》2004,(3):84-97
日本护送船队式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于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它对维持战后日本金融秩序的稳定、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日本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护送船队式监管体制赖以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开始崩溃。在国内外重压下 ,监管当局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改革尽管标榜自由化 ,但是其金融监管仍与缺乏透明性及回避金融机构破产的政策紧密相连。直至 1995年东京共同银行的成立才标志着传统监管体制的彻底失败。日本开始向新型监管体制过渡。本文通过对 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监管体制从旧制度到新制度变迁历程的考察 ,试图从总体上把握新型监管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日本学刊》2002,(3):99-109
日本医疗制度经过战后的发展 ,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的进展、经济状况低迷等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医疗 ,日本将医疗制度改革作为结构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的医疗制度改革以增加患者的负担和优化医疗机构为主要内容 ,在短期内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但从中长期看改革可以控制医疗费的持续增长 ,增加国民对医疗制度的信任 ,而这些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日本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出现的"普通国家"论仍有继续予以关注与探讨的必要。"普通国家"这一话语所表述的首先是一种论调、一种思潮、一种对日本国家发展现状不满的观念,然后才是诸如修改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等与实际政治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性政策指向。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本文以"普通国家"这一话语之所以会出现的观念背景为思考视角,对这种观念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观念致使"普通国家"这一话语得以在战后日本出现、这一话语表述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等做了逐层剖析。  相似文献   

19.
韩东育 《日本学刊》2003,(6):136-148
明治以来,日本在欧亚之间的"脱"入"反复,给学界造成了日本近代化论在"时空"定位上的两难印象.由于许多日本学者直认"脱亚入欧"为"脱儒入欧"而忽略了在日本早期近代化中极为重要的"脱儒入法"阶段,加之日本近代化的巨大成功使日本明显感到欧美诸国已"无可学者",因此,在日本的近代化论中又不时出现"东西拒斥"、"双向脱离"的理论倾向.但是,日本文明的非原创类型,使它不可能真正摆脱原创文明对它的永恒影响,而一旦回归自身,就无法不遇到中国.这也是"儒教学习论"在后现代日本开始复兴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周密 《日本学刊》2004,(3):121-131
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日本文坛上产生了处于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中间小说”。川端康成可说是其中一位出色的旗手 ,他创作的《舞姬》、《山音》、《东京人》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中间小说”佳作。其创作的原因或许主要缘于他敬畏的朋友横光利一诗魂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