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迅速发展,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又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以积极发挥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把学生社团建设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其他方面如学生社团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社团建设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得到陶冶,逐渐地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特有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学生社团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深入、全面地剖析了如何进一步发挥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就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传统的依托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德育新模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德育新模式,就应当在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好先进典型、抓实社团干部培养、选配好指导教师、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指导服务功能、推进党团组织进社团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社团内部管理不顺,社团建设连续性不够;指导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鲜有提高;社团硬件保障不足;社团建设目的不明确,对学生素质提高作用不充分等问题。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社团管理;优化社团发展环境;抓好骨干队伍的培养;扶持和培养优秀社团、典型社团,严格把关,实现社团档次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文章分析社团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价值取向偏移、文化品位不高、管理不善、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应明确指导思想,科学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已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进高校管理,推行人本管理,强化育人功能;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学生“三自”作用;利用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影响学生;依托学生宿舍、学生社团,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浅论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与作用日益显现。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校社团文化的兴起和繁荣,形成并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领域。实现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新时期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坚持先进性、创新性、方向性、协调性等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对大学生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分析,探讨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途径,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见解、思路和方略。  相似文献   

11.
刍议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 ,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提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生社团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缺乏专业指导,活动品位待提高;活动所受限制较多,物质条件匮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内部秩序较混乱;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继承与发展不够,社团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等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高校党团组织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要形成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管理机制;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重视社团管理的骨干队伍建设;改善社团结构,分类引导;搭建平台,建立活动机制,创建品牌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术类、理论类、兴趣类及公益类等社团又因其活动内容的不同,在高校育人中有不同的侧重。学术类社团则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推动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自主就业、同伴教育与榜样教育。针对学术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进一步重视社团外部环境建设、指导社团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社团的健康、稳步发展中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大学生社团活动已日渐成为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高校来说,学生社团活动与学风建设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关系。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可以将发展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作为工作出发点。开展社团活动是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学风建设又是高校发展的内涵要求,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学风建设共进关系研究有助于高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有了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非正式组织”也会随之发展 ,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层次 ,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成因 ,因此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 ,不仅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而且有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情况,才能在工作中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生社团是大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目前,学生社团已逐渐在高校的现行管理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治水平,学生社团自治有利于塑造学生社会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及辅助大学通识教育,对建设大学创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心理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社团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师资、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咨询理论和传统教育方式等方面论证了心理社团存在的意义,进而为发挥心理社团的载体作用提出了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300名女生近3年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校高年级女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肺活量降低,一般性疾病增多.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提出了如下建议:改革体育课教学内容,开设活动课,成立体育协会,改善教学和练习条件,旨在使学生有组织、有时间、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其中的学科性社团尤其具有突出的育人功能。学科性社团建设以励志教育为主线,以专业学术探索为核心。学科性社团的活动开展可以确保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集体条件,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促进自我激励,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实践创新创业。通过参与学科性社团的各项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从他律到自律转化,最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