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年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黑龙江也是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富于反侵略斗争传统的黑龙江人民,纷纷聚集在义和团的旗帜下,向着帝国主义,首先是沙俄帝国主义展开了浴血奋战,并在这场伟大的反帝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黑龙江义和团运动是沙皇俄国侵略引起的 十九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展开了争夺投资,攫取“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激烈斗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九○○年,列宁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  相似文献   

2.
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发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军民在自己领土上,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对于沙俄的侵略本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有科学论断。对于雅克萨战争,苏联早期历史著作也作过公正评论。但是,近年来,苏联政府出于反华的政治需要,竭力替老沙皇辩护,肆意篡改雅克萨之战的史实和性质,声称“十七世纪以来,满洲皇帝康熙对黑龙江流域阿尔巴金(按:即雅克萨)督军辖区的俄国移民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俄国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曾被满洲侵略者占有。”①苏联官员贾玉才硬说雅克萨战争是中国满清…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逐渐形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中国,沙俄在其政治、军事力量的庇护下,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妄图从经济上垄断中国东北,变东北为“黄俄罗斯”,进而独霸中国。在沙俄对华全部投资中,除铁路外,以对中国东北北部机制面粉工业的投资为最多。本文通过考察沙俄在中国东北北部的机制面粉工业的兴灭历史,对其兴灭原因、发展特点,及其性质与社会影响做一简论,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征。 一、沙俄在中国东北北部机制 面粉工业的兴起 (1896—1905) 建立粮食基地是…  相似文献   

4.
一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中国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又与西方列强相勾结,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了在东方寻找出海口,沙俄长期以来就把中国的东北当作侵略扩张的重点。马克思曾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重要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①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的俄国与外蒙古,在外蒙古“独立”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在当时的条件下,俄国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利益,并不支持外蒙古形式上走向独立,而是打着“调停”旗号,面唆使外蒙古脱离中国,投入俄国怀抱,另一面又以维护中国“宗主权”的幌子来控制外蒙古。俄国通过签订《俄蒙协约》、中俄《声明文件》和《中俄蒙协约》等条约,将外蒙古限制在“自治”范围内,从而使其实质上从中国分离出去,并对该地实行“俄治”。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东北成为世界帝国主义竟相觊觎的目标,在所谓的“满洲问题”上充满了欺诈、阴谋和幕后交易。在此期间,一个颇为神秘的人物,频繁地往来于彼得堡、海参崴、北京、上海等城市之间,诡秘地显现于沙皇尼古拉二世、首席御前大臣维特和清廷显贵李鸿章等人之侧,勾结于朝野,策划于密室,他就是素有“民间外交家”之称的俄国贵族——乌赫托姆斯基公爵。他负有重要秘密使命,长期在远东活动,曾担任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中东铁路公司俄方董事、蒙古矿业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他是俄国在远东实施扩张政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7.
从满州移民政策看日本的侵略本质徐业滨满洲移民政策是20世纪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采取的一种殖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并实施的一种企图永久性地霸占满洲、吞并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一种侵略政策。这种政策从其产生、发展直至贯彻实施无不体现着日...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 ,扩展势力范围。亚洲成为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带 ,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远东的角逐中 ,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终导致 190 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则凭借此次胜利 ,由一个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亚洲小国 ,一跃成为在远东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 ,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日俄战争不仅引起了列强在远东地区力量格局的变…  相似文献   

9.
从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开始,大批俄国人在沙俄官方的怂恿庇护之下,越过黑龙江,在我国漠河地区盗采金矿,建立了一个黄金殖民地——所谓的“热尔图加共和国”。当中国方面发现上述侵边活动以后,即向俄方进行交涉,但沙俄寻找借口,拒不收回全部过江俄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八八五年八月与一八八六年一月中国接连出动军队,驱逐了沙俄金匪,保卫了领土主权。本文拟就“热尔图加共和国”的出现,沙俄金匪对漠矿的掠夺,驱逐金匪的经过,以及中国政府拒绝沙俄“租借”矿区,筹矿实边等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试析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年在伪满政府任过要职的岸信介等人把对我国东北14年的殖民统治说成是“开发”、“建设”满洲的谬论和国内某些“学者”主张中国再现一次殖民地历史的论调,以翔实的史料,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14年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恶果,从而揭示出殖民统治罪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1 松花江,俄称“申加尔河”,乃东北水运干道,流域面积占东北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沿江物产丰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它成了沙俄继19世纪中期,侵吞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攫取黑龙江、乌苏里江航权之后,又一攫取的目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沙俄攫取并曾垄断了松花江的航权,把它变成沙俄帝国主义掠夺东北人民财富的吸血管和推行其远东政策的运输线。沙俄对松花江的窥探,始于19世纪。1854年,斯捷潘诺夫率兵沿黑龙江进抵松花江口,遭清守军抗击。当时,清政府下令沿江居民“清野”,陷俄兵于无衣无食之困境,最后全歼之。1858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一封题为《论满洲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见《六大以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是东北抗联史和东北地方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二六”指示信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基本内容、它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影响的分析,谈谈对这一文件的认识,以期对东北地方党史和东北抗联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即侵占我东北全境。翌年三月,日本侵略者挟持清朝废帝溥仪,炮制了满洲伪国,把东北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我东北广大人民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  相似文献   

13.
一、朝鲜“三·一”运动树立行动楷模 朝鲜“三·一”运动为中国人民树立了进行现代反帝群众政治运动的楷模,直接促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进展。所以如此,除了山水相依联系悠久等地域历史因素外,还因为中朝人民近代以来“历史上之经过几完全平行”①,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和蹂躏;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世界大潮推动下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把本国人民的命运同世界无产阶级事业联系起来,周恩来说,“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都是受世界新思潮的波动②,就是明证。而“三·一”运动又仅早“五四”运动两个月,正值“五四…  相似文献   

14.
近代甘肃,如同全国一样,走过了一段苦难的历程。不但封建主义残酷地统治和压迫,而且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欺侮,各族人民饱经忧患,备受凌辱。但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甘肃各族人民从来不曾停止过反抗斗争,其爱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5.
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沙俄,抢得旅大租借地和南满铁路,成为中国东北南部的主宰。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争夺东北地区这个所谓的“远东巴尔干”,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制造事端。自1907年至1909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先后挑起了“东省六案”纠纷。这六案是:新法路案、大营路案、京奉路展修案、抚顺烟台煤矿案、安奉路沿线矿务案及“间岛交涉”案。在上述六案交涉中,只有“间岛交涉”案,中国取得了胜利,其中宋教仁、吴禄贞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此略作探讨,并概述其要。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犹太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4,1(5):126-130
20世纪初,在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中,大批俄籍犹太人随俄国侨民移居哈尔滨。在这里,他们兴办实业,开设教堂,传播文化,建立起远东最大的犹太人社区。沙俄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是犹太人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又为犹太人的迁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而沙俄的远东政策以及俄籍犹太人的群体来源、社会分层和职业构成则是犹太人在哈尔滨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洪仁玕新政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1640年在世界的西方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来自关外的满洲族,乘关内明王朝“内忧”之际闯入关内,一统中国,建立了延续二百六十多年之久的清王朝。清王朝记取前车之鉴,在“内忧”未靖之际,严密地警惕着“外患”,实行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以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沙俄在近东和中亚的侵略屡屡受挫,于是把战略重点向中国和远东转移,而铁路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瓜分中国的重要手段。沙俄实现侵略中国和称霸远东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与中国和远东建立联系,而铁路既可以加强其在远东的战略防御能力,又能提供便利、快捷的客货运输,加强与中国的地缘经济交流。中东铁路建立起了以地缘为基础的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9.
“巴斯马奇”原义是“土匪”、“暴徒”、“压迫者”。巴斯马奇在中亚并不新奇,十月革命前就存在。19世纪中期,沙俄征服中亚后,在中亚建立了土尔克斯坦总督区,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国成了俄罗斯帝国的藩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很快涉及中亚广大地区,到1920年,苏维埃政权在中亚陆续建立起来。为了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际帝国主义和中亚内部反革命势力,利用和支持巴斯马奇匪帮,使之成为反苏维埃的急先锋。本文试图就巴斯马奇运动兴起的原因进行浅析。一十月革命胜利后,中亚地区的形势极其险恶,中亚的封建主、民族贵族、反动…  相似文献   

20.
自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步步实现“海外雄飞”的对外扩张,“满洲”由此成为世界瞩目、日本朝野上下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成了日本作家描述的一个文化对象。以德富苏峰、夏目漱石、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夫妇为代表,日本近现代文坛中的核心人物几乎都到“满洲”旅行过,并将对“满洲”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或其他创作形式发表出来。以日本作家的“满洲”游记为文本考察,可以了解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