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问题,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久前,有的同志写文章认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最近,又有的同志反驳这个观点,认为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与国家所有制问题没有关系。现在,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不能单纯从生产力水平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最近有的同志在论证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必要性时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任务的物质条件,主要是英国当时的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比今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达到的水平要低得多。三十二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全民所有制是采取的国家所有制形式,整个做法是五十年代初从苏联学过来的。这种国家所有制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一定时期必然要采用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一点已为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但是任何经济形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长久适用的。国家所有制也是这样,也有一个从适用到不适用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建立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还不具备实行全民所有制的条件;因而提出要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倒退”到集体所有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过去经济体制在管理方面,权力过分集中和政企不分等弊病,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采用了部分市场调节等措施,对于搞活经济起了积极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有的同志却以经济体制在管理上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和政企不分的弊病为由,主张取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代之以集体所有制的所谓社会所有制或企业所有制。对此种主张实不敢苟同,我们认为,国营经济不能取消,改革的方向只应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管理形式进行改进和补充,克服弊病,发挥长处,使之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国家所有制企业由集体来经营,或者说,所有权和经营权互相分离,这在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现实。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思想,其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恩格斯。重温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政革的这一成果,显然是有益的。 人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对一切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中,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国营企业自负盈亏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也想就此谈点粗浅意见。一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之后,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则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的设想,社会主义将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将把国内的一切生产资料转归全民所有,并且消除商品生产。但是,后来革命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首先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这些国家在革命胜利后,除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之外,还建立了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劳动者的个体私有制。就我国的情况来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已经把国家所有制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上来,但是,经济学界对于改革的讨论却显得众说纷纭,归纳起来,这些意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认为,国家所有制改革,就是改变国家所有制,把它变为企业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或者个人所有制,等等;另一种则认为,在不改变传统的国家所有制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其内部的经营机制,比如实行租赁制、承包制、目标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等,也能使国家所有制面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作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模式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股份制能否成为我国全民听有制企业改革的主体方向?尚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首先是对国家所有制的否定 全民所有制,指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因此,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上是国家所有制企业。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财产所有权完全归国家所有,即它是一种完全的、纯化的所有制形式,或者说,它在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理论依据对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来的新问题.为了说明我国现阶段对一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客观依据,有必要先分析一下现阶段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特点.我国现阶段国家所有制企业具有如下经济利益上的双重特性:一是国家所有制具有社会占有的性质,因而企业收益的相当一部分应归社会所有.国家用这一部分所得来进行宏观经济利益的调节,其  相似文献   

10.
蒋学模同志在《论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一文中,提出一个论点,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必然要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并从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打算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与蒋学模同志商榷。一、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论述蒋学模同志说马克思恩格斯已经预见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作为证明。这段话是:“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我们和蒋学模同志对这段论述理解的分歧,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是否谈到了国家所有制的问题,而在于这段论述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地深化企业改革,而进行企业改革首先面临并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国家所有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将由国家出面掌握和占有生产资料,建立国家所有制。这时,一个社会的经济将类似于一座大工厂,基层企业不具有单独的经济利益,只存在全社会统一的公共利益。其经营方式是,由一个社会中心根据全社会的公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最近有些同志提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我认为基本上是可取的。现在仅就两个问题,即国营企业自负盈亏和建立专业公司、联合公司,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讨论和参考。关于国营企业的自负盈亏问题国营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必然要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不能因为我们过去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有问题,捆住了企业的手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就对于国家所有制发生怀疑,甚至主张把国家所有制形式改变为“全民自主的所有制形式”。什么是“全民自主的所有制形式”,怎样才算是“全民自主”?谁也说不清楚。看来,好象那是由企业实行自治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是企业“自主”,是一种变相的集体所有制,谈不上是“全民自主”。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属于本文的范围,我们只是在这里顺便提一下。  相似文献   

13.
重建的民主政治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专政是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和建立无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要成为统治阶级,就须粉碎资产阶级议会制和资产阶级民主。斯大林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空地上产生,而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第一要素”一--民主政治也须在空地上产生。在我国,尽管建国以前存在有解放区、根据地的民主政治,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基本的民主政治设施,民主政权关系,都是在推翻旧政权以后而逐步建立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所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陈湘舸一、首要问题: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要想进一步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在破除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而破除国家所有制等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为此,首要问题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后,...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应当怎样安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从"所有制教条"转向多元所有制结构,跳出经典社会主义单一社会所有制构想,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经济主体,抛弃国家所有制至高无上的迷信,改变教条式运用经典理论的思维方式。当前提出了一个亟待作出合理解释的现实问题:公有制主体比重的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尊基人多次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笔者认为,对这个根据是需要正确理解的。 是的,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称马恩)是说  相似文献   

17.
领导监督,就是对领导的监督,是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甚至造成政权的灭亡,共产党也不例外,无产阶级政党在掌握政权以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监督,建立起对领导权力的有效制衡机制,并成功地解决机制的运行操作问题。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改革的关键是所有制的改革。其理由是国家所有制限制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能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用企业所有制或私有制代替国家所有制。这无异于说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关键是改变国家所有制,实行企业所有制或恢复私有制,无须借用发展商品经济的名义。事实上,商品经济存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与所有制的性质没有直接联系,把国家所有制改变为企业所有制或私有制无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是公有制的壮大而不是回到私有制或者使私有制永存。  相似文献   

19.
对国家所有制形式的重新设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热点”。研究大都集中在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两权分离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但在国家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经济体制中,除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关系之外,还有国有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关系。当前,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刊登了李运福同志《关于我国国家所有制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所有制》)。作者就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如: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积极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把全部问题的根子栽到国家所有制形式上是不切实际的”等观点,我完全赞同。可是,对其中某些观点,同作者是有分歧的。现在提出三点质疑,与李运福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一、全民所有制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