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较曲折的经历。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及其相关的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是在以郝苏民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学人的学术坚守、努力和费孝通先生等前辈学者的直接扶持下创办、发展起来的。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郑杭生先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在致力于做强社会学的同时,关心民族高校,关注和支持民族高校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发展,西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建设、发展得到郑杭生先生的帮助与大力支持,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位一体的学者,林耀华十分重视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也在不同的历史场合提出了民族学学科性质和特点、中国民族学的发展方向、学科人才培养、学术素养和学风、田野工作方法等学科建设的思想。这在宏观上关乎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完善,微观上具体考虑了学科发展的众多环节和细节,对学科发展显然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陈述其学科建设思想的同时,明确指出这些学科建设思想得益于吴文藻关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充分体现高校功能的核心,处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地位。我国的民族院校由于受历史、社会、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创办背景和服务面向等的影响,学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民族院校必须要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从调整和改善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基地;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强化和培育特色学科以及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等方面,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以此促进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柯杨教授,原籍甘肃宁县,1935年出生于兰州.195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曾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目前仍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5.
哈正利  刘占勇 《民族学刊》2019,10(3):1-4, 98-99
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家对于本土化和国际化都曾有过热烈的探讨。本文在解读不同时期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和国际化主张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学科内外的困境,强调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局限主要归因于对学科本体缺乏应有的共识。鉴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从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我们认为要实现彻底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必然依赖真正意义上的、充分的、平等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探索一条使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应当把眼光积聚到学科建设上来,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深化学校改革,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一是要通过学科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一个比较优化的综合性开放式学科格局,使之有利于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新兴学科专业的成长以及学科交叉渗透。二是要通过转换运行机制,推进管理创新,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行,规范管理与学术自由并举的学科建设环境。三是要在学科建设上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学科项目管理制度、学科评估制度;把学科建设分重点学科、一般学科、启动建设学科3个层…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学以服务社会发展和发挥经世致用为学科传统,中国近代史特有的历史语境,决定了我国民族学有聚焦时代任务的一贯传统。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给我国民族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新命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新时代民族学,就要找准我国民族学发展存在的不足,在指导思想、学科目标、学科对象、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着力建设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提升我国民族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正>我不是研究民俗学的,只是偶尔也读一点这方面的书,但是,我对于钟先生的人格和他的学问都很崇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记得,白寿彝先生曾跟钟先生商量,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可以设几个研究室,其中有一个是民俗学研究室,还有民族学研究室、方志学研究室等。后来史学研究所受到规模的限制,只设立了史学史研究室和中国通史研究室。我还记得,好像第一次全国民俗研讨会,就是白寿彝先生请史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淑娟老师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部一所民族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为例,结合西部地区大开发阐述了目前民俗学/民间文学在我国某些高校中文系的教学现状与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白寿彝先生和中国历史文献学科建设关系密切.他从事学科创建时间早,历时久,成就突出;构建学科体系理论缜密完善,影响深远;提出新的学科研究大纲,为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白先生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科当之无愧的创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金忠山  王禄 《民族论坛》2012,(12):24-29
中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以民族关系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在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还是在科研机构建立、科研成果及学术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民族法学学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与其他学科相比基础理论也相对薄弱,甚至出现学科边缘化的趋势。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亟需学界同仁的继续努力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建设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多个年头,在一代代民大人的不断努力和推动下,民族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已形成了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相互结合、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说,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当前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玉屏教授认为,主要是研究方向分散和理论研究稍显不足。今后应该在如何凝炼研究方向,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及加强理论研究方面再作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自改革开放和学科重建之后,西北民族大学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学科领军人物郝苏民教授任教60年暨80华诞之际,很高兴我们有"年轻的""80后"教授郝先生和我们一起来建设这些学科。刚才几位教授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杨圣敏教授开启了对于学科建设的系统讨论,朝戈金、敖其两位教授有更为个人化的感受,周大鸣教授对应用研究给予了特别的强调,王铭铭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9月至10月,"跨文化方法论研究首期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办。主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欧方专家由现代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Leon Vandermeersch)先生和法国新一代汉学家金丝燕教授组成团队,与北师大三大传统学科民俗学、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的专家学者组成最强阵容联合演讲。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专家乐黛云教授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写作学学科的建设中,出现某些方向性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一些研究者热衷于从文艺学、美学、哲学等相邻学科范畴中寻找写作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范畴,从而导致轻视对写作本体的研究,所以我们认为写作学学科建设必须突破相邻的理论重围,回归到对本体的研究,才是学科建设的正道.  相似文献   

16.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建设教师学科梯队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理想的教师学科梯队模式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具备必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分类始于19世纪左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学者对知识分类的认知。经过200年学科划分的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内在推行的"双一流"学科建设,还是"985"学科建设,依旧沿用的是200年以前的划分标准,这不得不令人担忧。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学科发展基本情境的变化程度都已经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学科都会面临巨变带来的转型发展问题。本文将透过互联网和快速交通在中国的发展,窥探当下中国人类学学科范式面临的机遇及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起步晚,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各项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学科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要使学科建设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运行,必须做好人、财、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学科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平台,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的龙头,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1997年以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以高水平的学科群建设带动高水平的专业群、课程群建设,为传统专业的改造和发展带来了活力。特别是近年来,学院按照开拓新兴学科、强化重点学科、改造…  相似文献   

20.
学科是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标志,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则是一所高校学科水平与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大连民族学院作为一所新型民族高校,在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充分发挥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的教育、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优势及地域环境优势,实施了质量立校、科技兴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得益于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