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普世价值"的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从价值哲学视角科学评析普世价值,承认价值共识,此为破;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逻辑结构,内化认同并外化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立.正确把握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立"关系,具有重要的正向性价值和肯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思想界围绕着“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是否是“普世”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是向“普世价值”回归,抗震救灾是否彰显了“普世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普世价值”争论具有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它凸显了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也凸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再度升温,各方学者争论不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普世价值是否存在、基本内涵和实质等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普世价值"的存在应以相对性为前提,即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当前的"普世价值"从内容来看,更多地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西方民主化"思潮的产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不利的,因而需加以抵制;同时应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特点,建构起符合中国特色和中国需要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是新时期我们党对当下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但是,当前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却向中国民众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具体内容、思想实质和目的动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普世价值"比较分析,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5.
面对着当今中国"官本位"价值观、"利本位"价值观、传统"奉献型"价值观和当代青年"消费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也是长期和艰巨的。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并要求新价值观的产生。中国神州大地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出现了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对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普世价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既要承认普世价值,不能把它看成是虚伪和欺骗,又要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宣传,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普世价值的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贫困化,传统哲学合法化,西方哲学边缘化,哲学被政治和经济冲击和打压。从哲学上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前进,是一个伟大艰巨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6.
"普世价值"之争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思想带来矛盾和困惑,对此,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揭示"普世价值"的实质,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利益关系的表达体系,利益构成制度内在的客观内容。普世价值思潮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具有明显制度诉求的错误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开放性和掩蔽性的相关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普世价值思潮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严峻挑战。从逻辑上看,普世价值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构表现为两种路径,即理论解构路径——以普世价值取代普遍真理;实践解构路径——以价值掩盖价值实现方式。这种挑战促使理论界进一步思考如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当下的价值观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认识普世价值思潮的谬误,为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保障,进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对价值要做具体分析.不同的价值形成不同的价值体系,因为不同价值体系的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事实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各种价值体系的提升.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考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系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关系中华民族的福祉,决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普世价值要做层次性的分析,然后才能搞清楚什么层次的普世价值我们是可以也应该接受的,什么样的普世价值是我们应予以拒绝和批判的.作这样的区分,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是其合法性和普适性问题.这场争论使人们学会更加辩证地看待西方"普世价值",扫清思想观念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误区,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普世价值可以划分为一般性普世价值和特殊性普世价值。一般性普世价值无涉政治意识形态,而特殊性普世价值关涉政治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关涉政治,否认普世价值的人将其看做是关涉政治的,他们反对将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作为普世价值,进而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赞同普世价值存在的人将其看做是无涉政治的,他们赞同将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作为普世价值,进而确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考虑到关于普世价值的学术探讨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影响人们政治思想观念的现实问题,直接关涉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向选择,因此,理论界需要理性地、审慎地进行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然而感染资本主义“病毒”的它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必然表现为抽象人性论、超越阶级性、否定价值相对性。要解蔽普世价值的实质,透视其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真实意图,就应该科学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的两面性,即:立足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出击”转换,积极推广中华文明;培育好社会主义之“根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颠倒“普遍和特殊”关系这一错误思维方式的剖析,阐明了“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普遍来自于特殊,并通过特殊表现出来.科学把握“普遍和特殊”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识破“普世价值”的理论谬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包含多重辩证统一关系,主要包括一元性与多元性的辩证统一、阶级性与普世性的辩证统一、批判性与整合性的辩证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这些也构成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些原则推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选择以下路径:以一元性统领多元性、以阶级性统领普世性、以批判性统领整合性、以时代性统领历史性。  相似文献   

14.
高永 《中华魂》2014,(13):17-20
最近几年,"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影响甚广,颇受关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番。虽然颇有些人咄咄逼人地要求中国接受"普世价值",不容他人表示任何质疑,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普世价值",在思想理论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应对"普世价值"思潮传播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认真研究"普世价值"背后的深层原因,弄清"普世价值"的本质。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文章用唯物史观解释了中西方文明如何在实践中生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价值,以作为各个文明内部形成共识的价值标准。由此提出世界各民族在其相互交往的实践中,将会逐步生成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价值形态,以作为相互之间的交往法则的价值标准。这种普世价值现在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西方国家把其特殊历史形成的特殊价值体系作为普世价值强加于全世界,只能引起世界的价值分裂与冲突。而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将会在实践中促进相对普世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表明,在理论语境中探索性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提性问题,是真正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用的思想基础。就思想观念前提而言,摆脱狭隘地将价值界定为某种“有用性”的思想误区,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的思想关系,探索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中国人之间的思想转换方式是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意识;就社会历史前提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解决中国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为思想立足点;就思想原则而言,确立“中国式”的思想主体、研究立场、研究方式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根”、“体”。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理论上弄清"何为社会价值体系",特别是"如何建构社会价值体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本文就此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至少应当包括"确定其价值主体前提"、"确立其终极关怀价值"、"掌握其复杂内容结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界定"普世价值"及其内涵,世界上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这一概念,这都是急需解决的学术问题。基于国内学者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供后续...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特征上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这必然在价值关系中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不仅是一种真实的主客体关系,也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价值旨趣与具有优先选择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明确非智力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的关系,从而将非智力因素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的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