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学研究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叙事方式/陈伟蒋广峰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以西西小说《我城》为例/凌逾主持人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属性,一切事物都既是一种时间性存在,又是一种空间性存在。叙事学研究也是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又存在一个空间维度,建立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都市流行歌曲作为都市文化的一种存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精神及中国现代性进程的维度对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进行透视和诠释,就会发现这些歌曲中蕴涵着新的美学精神,它们不仅表征着一种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而且还代表着一种五四精神的文化形式。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启蒙主义的感召下,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大胆追求;二是在爱国情操的激励下,对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不懈呼喊;三是在平民意识的引领下,对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和艺术性的积极探索。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它们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反映了在创始之初就拥有一份自觉的美学追求,这种追求中所包含的一些有助于公民社会的文化建设的思想已经成为优秀的现代传统。正确分析评价和继承弘扬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蕴涵的五四精神,对于当代的流行歌曲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表达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对个体义务的担当和对栖居环境的批判三个方面。这一自主意识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外来文化中先进观念的启发影响以及都市环境的孵化培育。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是美学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和组成部分。实践美学现代性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培育;有利于民主与法制更趋完备的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明清长篇小说的人物性格呈现方式经历了从“四大奇书”的“同在性”呈现向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连续性”呈现的逐渐嬗变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小说由原始向现代形态逐渐转型的体现.明清长篇小说大面积存在“同在性”性格呈现方式,其原因主要在于早期小说习惯选择空间化叙事架构,很多小说作者和读者面对形象时共有的朴素的空间认知思维习惯导致小说有意无意地消解了人物现实存在所固有的时间维度,小说叙述者的全知叙事权力的过度膨胀也助长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现在,叙事学是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时候了。本文指出叙事学在今天面临一个“空间转向”问题,并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空间转向”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最后,文章还从叙事活动、叙事作品、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认为空间叙事学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宽广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文学受制于当时中国的京海社会结构和时代动荡,一方面以五四时期启蒙主义、反现代性的浪漫主义和革命意识形态等视角,绘写同一时空中国乡村世界的不同政治与文化、文学与审美的地理空间,塑造了不同的乡村和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对北京与上海代表的都市中国,从政治、革命、性别和文化视域,揭示和形塑都市中国的文化地理空间及其色调,使摩登的上海与古都北京既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的不同内涵,又使不同政治与审美立场的作家笔下的同一都市,具有复杂多态的空间意义及其表征符号。文学叙事中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其实呈现和蕴含非同一性的多个中国的形象及价值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从时空维度看,小说首先表现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因此小说叙事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时间逻辑;但小说同时也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所以小说叙事也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空间逻辑。很多现代小说家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然而,对空间的利用和强调,决不能导致对时间的忽视和“超越”。“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8.
研究作家、艺术家观看都市的方式,上海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上海寓言的<长恨歌>中,王安忆确立了一种有限超越性的"鸽子视点","取其中段"成为作家的理性选择;近十年来大批以上海为对象的新都市文艺作品中出现了"老上海的新意"和"新上海的老气"的两种面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有限超越性的普遍性.因此,与本雅明解剖波德莱尔不同的是,上海作家(艺术家)观看上海的方式是一种"非典型性漫游",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和文化人观看都市的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调整焦距,以更好的方式观看上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张爱玲的出现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整个上海文坛,她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等。本文从张爱玲的女性视角入手,探寻其小说都市民俗叙事的独特性,将张爱玲的小说放置于她所生活的上海都市空间中,在分析作品都市民俗叙事的女性视角时,也指出女性群体幽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海洋型长篇小说文体美学是一种空间诗学。这首先表现为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致力于小说时空体的空间化建构,即通过时间维度的空间化与"去时间"的空间化两种叙事策略,追求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宽度。其次表现为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致力于海洋型生态叙事和生态共同体的建构,通过高密度的日常生活叙事与多元形象组合的"块茎"文本结构,展示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密度。而为了追求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深度,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致力于异托邦与乌托邦双重叙事空间的建构,以此展示现代人在另类空间中的存在性焦虑与理想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