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讨论,表明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无法为现实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学面临如何研究、怎样拓展的问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它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否定,而且也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经济学范式。邓小平经济理论对建构中国经济学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既表现在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论断和基本观点,也表现在它为我国经济学变革提供了以求实创新为灵魂,以生产力理论和标准为主线的哲学思维方式。它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这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具有极大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对现实,就必须走出单纯哲学对话的领域,提倡哲学、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对话,以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现实是经济现实,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确立的政治和意识的结构。根本不研究经济学,不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不理解以经济为依据的社会分层,就无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多元性,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应该是用社会主义制度来制约和规范市场经济,而不是用市场经济来改变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我们不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不把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问题,放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来考察,就不会得其要领。  相似文献   

3.
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显然已不足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新古典经济学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也缺少对制度的关注。即使在新政治经济学那里,制度转轨也是理论“空档”。当代的发展经济学也很不成熟,鲜有可以套用于中国改革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汲取当代经济学各派的长处,构筑适合中国情况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是大势所趋。而在我们看来,达到这一目标的理论前提之一乃是在经济哲学上取得突破。没有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陷于旧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不能自拔,就难以…  相似文献   

4.
10年前逝世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是当代最为彻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者。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卓炯在其5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富国裕民的真理,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建立了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创新的理论经济学体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先导作用,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遗产。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今天,总结和学习卓炯的经济理论,无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理论经济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如在所有制理论、计划与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发展理论、开放理论等方面的突破,并由此概括总结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核心价值观等奠基性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实践,并得到了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经济学范式是以生产关系理论为中心的“生产关系范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以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理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范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试图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调和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这三种范式在理论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在实践上都不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要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正确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就必须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认真反思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行性、适应性与综合性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向纵深发展,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服务成为迫切的任务,本文仅就西方经济学中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深入和发展,一个崇高的使命──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就摆在了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面前。许多经济学家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面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中国经济具体发展规律的过渡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宋承先教授所著的《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一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该书汇集了作者从1985年到1995年这十年间陆续发表的一些文章,代表了他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理论是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实践在理论上的总结概括,是我们党指导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理论支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我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上的逐步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重建中国经济学:超越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4年,笔者曾发表《21世纪:重建中国经济学》一文,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系统地科学反映这一经济实践变化的中国理论经济学,在20世纪末的反思与论争及方法论的变革后,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21世纪初。①近几年,关于“中国经济学”的讨论热烈而又深刻,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经过50年的多阶段的曲折发展,现在确实到了全面重建的新时期。本文拟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演进状态及其缺陷的基础上.对在重建中国经济学进程中如何超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这一问题作些分析。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范式是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尽管某些经济学范式对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性理论支撑。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社会文化运行环境、科学实施改革等领域探索改革的着力点、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中国的经济学也面临着创新。这种创新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指导思想的创新:正确处理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关系,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坚持批判地吸收其精华;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坚持以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探索二者相结合的道路。②方法论的创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逻辑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倡导辩证法和矛盾分析法;严格经济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简单到复杂;制度分析与经济运行过程分析相结合。③体系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个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学在我国历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改革之后,以一条本土化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分支。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进行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该文以20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为线索,回顾国民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并反思该学科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两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专家学者与会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改革30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利用资本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马克思预见和未曾预见的问题.本次研讨会从经济伦理学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以及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以促进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经济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这里,我们选登部分与会代表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曾牧野先生的第二本经济学论文集《市场经济与体制改革》1999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收集了他在1988年至1998年期间发表的部分经济学论文。曾牧野是著名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研究的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学理论问题都比较广泛。这本《市场经济与体制改革》集中地反映了他深入研究和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热情参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成果。于光远先生为该书作序。《市场经济与体制改革》一书分为理论、改革、开放和发展四篇。一、理论篇在理论部分收集了作者已发表的16篇论文。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  相似文献   

17.
推出"社会主义调节经济"这一新话语,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社会主义调节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话语基础之上的的深化、升华和发展。这一新术语兼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话语与中国本土化经济学元素于一体,顾名思义,它是一体(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元化混合调节(把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第三只手"等纳入其总体调节和协调框架)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其理论折射的中国经济学,已从以西学东渐为标志的引进阶段,转向以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占领话语权制高点为特征的术语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郭铁民教授的著作《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上下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著作117万字,收录了他30年多来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悉心探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或热点问题的主要文章共80余篇,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运用、我国所有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重要领域.该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将经典著作研究和改革发展实践探索相融合的学术风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经济学在现代仍然在政治经济学一面大旗下发展,不仅不合时宜,也违背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已经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所有制理论发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还可以从他的要素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关系依赖理论,分别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这种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习近平发表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理论品质的论文《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认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一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献中,习近平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索:一是摆脱"苏联模式"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归结为"生产关系"教条影响,将《资本论》研究对象概括为"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提出并论证了"如果《资本论》不甚适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话,那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论断;二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和如何融合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证;三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内的三大理论体系优势和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干、兼收并蓄西方经济学的成果的重要思想;四是在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建立在西方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系列思想;五是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做了精辟论述,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和进一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认真研究作为学者的习近平的这篇文章,对于理解和把握习近平主政以来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