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能课税原则要求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或者经济负担能力来判定其应当缴纳税额的多少,是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的主要标准。理论上,平等牺牲理念是最恰当的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但因其无法准确衡量边际效用和牺牲程度而无法直接适用;纳税人的所得、财产以及消费可以直接表征或者间接推估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或者经济负担能力,因而是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重要指标。税收公平原则是法学理论中公平原则在税法中的体现,是税法基本原则中的一般原则,而量能课税原则是税法特有的基本原则,该原则适用于税收立法(包括税法解释)、执法、司法等税法运行的全过程,且可以适用于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和增值税等间接税。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增值税流失主要源于纳税人的4种偷逃税行为:减少销项税,虚增进项税;利用税制不完善或漏洞,改变纳税人身份,以逃避或减轻税负;利用增值税的减免税规定不规范,弄虚作假偷逃税款;进行包括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内的发票犯罪活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等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税收流失的直接原因,依法纳税氛围等非制度约束的缺乏是产生税收流失的社会心理根源,我国税收实现机制的缺陷也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应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加强纳税环境建设,增强公民主动纳税意识,从各个方面堵塞税收流失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包税制是一种古老的税收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变中仍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选择承包商方式的不同,包税制有投标包税和认税(非投标包税)之别。清末民初投标包税制度逐渐兴起和发展,甚至一度大行其道,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招商投标包税是包税制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对标底、保证金与担保人及得标商的管理等均有明确规定,旨在保障政府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税收。在实践中,招商投标包税牵涉政府、投标商、认税商、商会、纳税商人之间的利益,引发了许多税收纷争,反而有碍于政府税政的推行。近代中国招商投标包税制度的兴衰反映出传统税收制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因投标包税无法摆脱包税制的本质属性,最终在国家权力和行业利益的博弈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基础,在营造良好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在当前形势下,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纳税服务工作的基本目标,是让纳税人缴明白税、方便税和满意税,并提出了优化纳税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纳税人用税监督权及其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税法学者们研究的重心放在税收征收环节如国家税权的分配和行使等,而极少关注纳税人所缴税款的使用情况,同时由于缺乏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机制,一度造成我国出现大量滥用税收的案件,税收流失惨重,我国财政面临极大威胁。为改善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加强对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研究,通过制度的构建,保障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贯彻实施,实现用税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保护纳税人的纳税利益,确保国家的税收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税收面临三大严竣问题:税收杠杆对科技进步的支持滞后,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缺乏支持,对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国民提供社会保障都不利;税收立法层次低、刚性不足,造成税收执法难;国民的纳税意识薄弱,偷漏税蔓延,税收流失严重。税制建设完善的对策必须包括对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事业,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支持的税种的设立;税法体系的完善;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和狠打偷骗税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7.
促进环保产业增长的税式支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税式支出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税式支出与税收优惠不尽相同,它的主要形式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税收信贷和退税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还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式支出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优化税种的选择和形式、加强税式支出的立法支持和加强对税武支出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加速,社会公正问题日显突出。通过对政府未能运用财政税收制度实现社会公正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中国政府目前基本上不具备“数目字管理”能力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就财政税收而言,政府的这一能力主要取决于纳税人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和自愿纳税观念的养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由强制征税到自愿纳税的转换,并落实以税收为中心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基于污染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污染治理水平综合指数进行极值熵值处理,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探究税收负担和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治理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污染治理水平呈现出“阶梯状”逐年上升的演变趋势;分地区看,四大地区污染治理水平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污染治理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子系统分别呈现“快速攀升”“平稳发展”和“波浪形升降”的演变特征。不同统计口径的税收负担对污染治理水平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宏观税负、狭义环境保护税税负抑制了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广义环境保护税税负促进了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引入地方政府竞争后发现,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污染治理水平提升,且税收负担对污染治理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竞争的制约。文章从健全绿色税收体系、落实排污许可制、优化地方政府竞争等角度提出提升污染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当前,在税法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刚性不足。这是造成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严肃税收法纪,推进以法治税,是强化公民纳税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税法刚性,扩大税收执法权力税法是以法治税的重要基础。现行税法刚性不足、软弱无力的状况,越来越不适应以法治税的要求。特别是现行税法中无相应的条文赋予税务部门以必要的执法权力,或者所授予的职权缺乏应有的刚性。如税收征管条例规定:“纳税人拖欠税款、滞纳金、罚金,经催缴无效,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正式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扣缴入库;吊销其税务登记证,收回由税务机关发给的票证,限期缴纳;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停止其营业,限期缴纳,当采取上述措施无效时,由税务机关提请人民法院强制  相似文献   

11.
公司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是规范和引导公司公益捐赠的重要法律范畴。其理论机理,在内为税收公平价值;在外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协调程度。公司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之具体建构,要沿着分税、定税、征税、用税四个路径展开,将税收公平原则映射其中,并始终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在当下的协调程度为外在约束。通过中央与地政税收结构性平衡,优惠幅度和受惠类型之调整,辅以效率化的扣减程序和透明化的用税机制,最终实现公司公益捐赠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诚信是税收的保障,诚信纳税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历史因素的积淀,对我国税收征纳双方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人们对税收的认识,并呈现出诚信纳税的伦理问题。针对诚信纳税伦理问题的研究,对规范税收征纳主体行为和实现诚信纳税提供对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界定绿色税收内涵的基础上,比较了绿色税收与行政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指出了绿色税比直接管制等行政手段更有弹性和效率,比其他经济手段更具有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绿色税收的税制要素进行了阐述,在课税对象、纳税人、税基、税率、纳税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同时指出了实现绿色税收与其他税收制度协调配合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税收和利润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征税和交利是完全不同的经济行为,依法纳税是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利润上交则要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依行政契约而定。因此,区分利税、实现利税分流,对于客观、科学地评价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绩效,增强全体公民的税法意识,大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观”,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强化税收征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税是一国存在的经济基础,在现代社会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税收关系。税收概念中蕴含着丰富的法理,社会契约理论是税的发生学基础,税的事物本质可以概括为:财产权优先于税、纳税人与政府地位平等、税收目的的公共性等。在当代,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税收债务关系说"已成为税法学界通说并为法治国家税收实践所践行。因此,从公共物品到公共财政是税的必然逻辑,政府的财政行为应以公共利益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依归,不能只是从政府的财政需要出发,单纯凭借政府的垄断地位和权力强制性地向社会提取。  相似文献   

16.
纳税人诉讼是指公民、团体以纳税人的身份,针对行政机关违法支出来源于税收的公共资金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纳税人诉讼有助于加强财政监督力度,防止和控制国家公共资金的流失,建立廉洁、节约型政府。纳税人的权利是税收征收与使用过程的统一,纳税人诉讼是用税监督权的司法化。构建我国纳税人制度应当设立纳税人诉讼的前置程序,明确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并通过诉讼费用承担、胜诉奖励激励纳税人积极地参与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税收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治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治税思想等税收制度文化、征纳用三方涉税心理行为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税收文化不和谐的现状及成因,提出通过明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税收观念,规范政府部门的用税理念和用税行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依法治税”理念,保障纳税人权利;努力营造税收诚信的社会基础等路径构建适合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的税收文化。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开展各方面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而诚信纳税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职责和应遵守的重要道德准则.为此,着重分析了教育部门尤其是高校如何加强诚信纳税意识的教育,以提高公民纳税的自觉性和国家重要财源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诚信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税收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税收的保障,税收伦理与诚信相互依存,这种关系为我国税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非诚信纳税问题不可忽视,针对非诚信纳税,提倡诚信光荣的纳税美德、培育以企业为核心的税收规范,为形成制度化纳税文化体系提供对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浅论费改税     
“费改税”是税费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将影响财政、金融、交通、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涉及面广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一、费改税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政府收入机制 政府收入体系包括税收和收费。税收是国家依靠公共权力,根据法律和法规,对纳税人征收,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物品的需要。它体现国家主权,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收费是由于提供某种价值交换或直接服务而收取的报酬,它是以交换或提供职务为基础的。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来源,被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