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发展生产力问题,必须把掌握它的发展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因为只有把握了某一对象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地指导实践,有效地推动生产力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的,但并不是一切联系都能称之为规律,规律和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既是联系,又是发展的范畴,总是体现于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唯物辩证法范畴在当前流行的几种哲学教材中,其排列次序各有不同。到底怎样排列唯物辩证法的几对范畴,才更合理、更科学呢?笔者的意见是:在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两对范畴中,把形式和内容一对范畴排列在现象和本质一对范畴之前比较合理、比较科学。首先,从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含义看,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整体,形式是指构成事物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或外部表现状况。而本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则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即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  相似文献   

4.
认识活动不仅要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掌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要深入地思维,“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范畴是深入认识对象本质的重要的思维工具,它起着其他认识要素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这些年关于某些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的争论中,几乎未提到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作者认为这一问题其实还未真正解决.但这并不是说哲学与逻辑学史上就没有过对于本质的比较正确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解释过本质,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对本质的看法也在趋于统一。本文通过揭示本质在近、现代科学中的应用,证明了近、现代科学对本质的看法与亚氏看法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了什么是本质,说明了为什么不能把本质解释为事物的共同点,并指出了本质与现象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现象和本质可不可以相互转化,这个问题在目前的哲学教材与论著中,多数未提及,少数持肯定回答。本文认为现象与本质不可能发生象某些教材所认为的类似原因与结果那样“相对于不同关系”而言的相互转化,并通过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在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只存在由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转化,而不存在由对事物木质的认识到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的转化,对于本质自身来说,则有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不断转化,对某些教材所认为的第一级本质相对于第二级本质来讲则变为现象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人们只有借助于范畴这种思维形式,才能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一切范畴都是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逻辑加工的结果,所以,人们都称它为逻辑范畴。各种范畴通过相互联系和转化,构成规律;通过各种规律的相互过渡,构成范畴体系。范畴的这种运动及其所遵循的思维规律,就是范畴的逻辑。对逻辑的范畴和范畴的逻辑的研究,是辩证逻辑的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范畴是人的思维反映现实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的逻辑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网上纽结。人们的认识从个别推进到一般,从具体推进到抽象,从事物的外部现象推进到事物的本质,从繁复的偶然性推进到必然的规律性,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只有依靠范畴,才能在思维中把握住事物的部分、方面或本质。范畴既是人类认识的工具,又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它既表现出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人类认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一、形象思维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吗?形象思维是不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究竟属于感性队识的范畴,还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它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还是也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形象思维讨论中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刑罚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具有隐蔽性,需要透过现象来认识。同时,现象又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真象也有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假象。这就势必导致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出现误差或多样化,但是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因此刑罚的变化必然引起学者们对“刑罚本质”的不同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关于刑罚本质的几种观点进行阐述、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笔者认为较为科学、合理的刑罚本质观。  相似文献   

11.
“发展”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对于这个范畴的含义,学术界似无多大分歧,现有的教科书和有关材料一般都认为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萧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所谓发展,就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全国19所高校联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煤炭系统12所高校合编的《马克巴主义原理》等,基本上持同样看法。可见,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发  相似文献   

12.
四谓词是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第一个逻辑理论。在四谓词理论中,"本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划分四类谓词的两个标准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四类谓词中,属和定义谓述主词的本质,而偶性和特性不谓述主词的本质;本质指的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属性;而判断一个谓词是否谓述本质的标准是是否"更在先的"和"更清楚的"。在四谓词中,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类的本质,而非个体的本质。本质在四谓词理论中既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本质的双重性质,决定了亚里士多德四谓词理论的失败,也体现了现代哲学中本质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谈平衡     
在传统哲学教学中,认为平衡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基于此,或者把平衡范畴简单化,或者把平衡看成事物发展的非正常状态。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平衡观。本文试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期为引玉.  相似文献   

14.
真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把真理的本质规定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笔者认为,真理只是客观的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一) 哲学发展史表明,人们对真理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认为真理是感觉和事物及现象的符合到认为真理是理性与规律的统一的过程。哲学一词按词义来说,就是“爱智”,也就是探求真理的意思,因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在人们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时发现并联系起来的,因而揭示它们的内在关系,也就是揭示范畴在人们认识秩序上所处的前后位置及其通过怎样的逻辑,把人们的认识推向深入。 现行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另一种安排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这两种安排有共同的特征,表现为:其一,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总观这些范畴就会发现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是侧重于从静态、横向地考察事物,其它三  相似文献   

16.
规律定义刍议张套锁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规律亦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范畴。这一范畴的含义在我国的哲学界也不能说就已经十分清楚了,《辞海·哲学分册》就把规律定义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这个权威性的、似乎已成定论的定义,具有一定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某些哲学史和哲学原理教科书中,一般都将“现象”和“本质”范畴与康德哲学的“现象”和“物自体”等同理解。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它反映了现行哲学对现象和本质范畴规定及使用上的失误。本文拟从两种哲学体系的比较中,探求这种失误的症结所在,进而确定这对范畴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由实然、必然、应然三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实然就是作为实事求是出发点的客观事实,它是客观性与主体性、事物与过程、个体与总体的辩证统一。必然是客观事实的本质和规律,要从总体上把握客观事实,就要从实然范畴过渡到必然范畴,把握客观事实的本质整...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的表现形式之一.事物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之一,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也就是说,在同一关系中,作为原因的事物(或现象)和由它引起的作为结果的事物(或现象),在出现的时间顺序上是先后相继的.那么,有没有个别的例外,有的原因和由它引起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时间顺序上的先后性,而是同时的呢?对此,哲学界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一种看法认为,一切因果联系都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先后性,区别仅仅在于不同的原因与由它们引起的结果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不存在什么“同时的因果联系”;另一种看法认为,前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一般特点,但并不是一切因果联系都具有时间的顺序性,作为前因后果这种一般情况的例外,有的  相似文献   

20.
"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哲学完成了从本原到本质的分化;经典作家指明了本质的存在形式,厘清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本质做出了描述性说明;现代西方哲学以独特的视角对本质的结构与构成作了有益的探索。本质的内涵应当是:事物成为它自身的根本规定性或占统治地位的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本质与质不能等同,本质存在于质中,是比质更深刻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