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美术知识素养和审美水平,帮助大学生强化审美创新能力。"探索式美术史教学模式",教育形式层面:能够将生硬的美术史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吸收的教育方式,丰富艺术教育的模式和形态。学科构建层面:探索式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了美术史教育体系,促进了高校艺术学院大学生和美术专业学科的自然发展,融合,实现了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对于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的发展和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子木 《现代交际》2014,(5):171-171
新形势下,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是不同阶段美术课教学的一致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很多家庭长期以 来受到自身生活条件、多元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都出现了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 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成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教育部门必须深入分析当前我 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多元化家庭教育美术的优势,为儿童身 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本文主要是就多元化培养模式下的家庭教育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杜赟 《现代交际》2012,(10):154-155
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而法国独具特色的幼小衔接教育制度是其初等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中、法两国幼小衔接在教育政策、教学阶段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从法国可借鉴的经验中对我国的幼小衔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按照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相关教育部门开始对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倾注更多心血,在实际教育中,不仅给学生传授专门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重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美术作为一门素质类型课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课程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以期为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伟  韩彦芳  欧阳志红 《职业》2012,(6):144-145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主要是课程的衔接,要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衔接上入手,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课程学分、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学制上采用"3+2"课程的形式,使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得到统一规范、分层要求和分别实施,中高职联办学校间相互协调,使课程结构达到最优化设计,并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今日,国际化的定义非常多样化,也逐渐在学校教育中扎根、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不断推进英语教育的推广与改进,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在多文化、多语言社会产生的"内部国际化"课题。在台湾,提早实施英语教育、推进高中第二外语教育、推行中小学及高中的国际教育政策等皆是教育改革重要部分。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推动的高中第二外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专业教师培养与大学课程的衔接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燕娜 《现代妇女》2014,(8):272-272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期间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大学和高中两个阶段英语学习的差异,通过分析提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做好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戴小妹 《职业》2017,(31):14-15
随着中高职衔接的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已达成共识,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衔接的内涵与关键,是中高职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但长期以来,由于中职与高职的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不同,中高职之间的课程相互分离,缺乏有效的内涵式衔接,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后,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反思目前应用数控专业的衔接现状,建立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美术属于一门艺术类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阶段,因此,教师要依 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对美术课堂的兴趣,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陆强 《职业》2020,(13):58-59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也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之一,备受关注。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不难发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课程衔接为其中高职的发展点,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有所欠缺,没有从整个教育发展体系上进行通盘考虑。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阐明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指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美术理论教育课程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也因为美术理论教育的缺失而得不到提高。其实我国高校的美术理论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就应该对美术理论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一些现代美术理论教学内容。本文主要对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已经在许多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认识对中小学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阐述。通过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说明它与素质教育相配套,认为美术课程能极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扩展学生的创造性、能深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王奇宇 《现代交际》2013,(10):221-221
目前,我国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有的依然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美术教学形式与内容单一化;有的在美术教学中硬加入音乐、舞蹈,把美术课变得不伦不类。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美术绘画动手能力,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那就得让学生们多观察生活,多进行户外写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过程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不能正确认识并适应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和不具备相关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儿童在这一阶段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问题则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其主要的目的是运用感知、经验以及知识使学生逐渐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联想及分析,使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获得对美的感受。因此,在现阶段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主语应该认识到美术鉴赏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霞 《职业》2020,(9):35-36
当前,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部分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衔接不当的问题,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学校也要构建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合理地选择课程的教育模块,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课程教育体系,这样才能达到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培养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中灿烂辉煌的美术史,是由千百年来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美术家共同创造的。美术家是一切创造活动(美术生产)的主宰者,是美术成果作品的创造者,没有美术家及其创造和活动,有关美术的其他一切活动,就不可能存在和实现。艺术是人类的情感形式,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情感史的缩影。油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同样也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教学中相关学科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作为高等学校非专业学生非必修课程,是高校中很多学生接触美术课程的唯一途径。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逐渐出现趋同化现象,很多高等学校的美术课程教育也逐渐开始引入本土的民间美术,这对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种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不但可以有效改善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中有关民族成分的缺失,同时还能够促进美术教学改革,对地方美术发展的以及传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体验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体验、感受美术课程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领悟和认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