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已为众多调查结果所描述。女性的家庭地位与其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她们更多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通常对家庭角色投入更多,也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性别角色的境遇。那么,社会转型期中国女性的家庭生活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她们的家庭地位有哪些改善?还存在什么问题? 近日,妇女绿皮书《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其中“中国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一文从各个层面描述了近10 年来中国妇女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外部西方女权思想、世界女权斗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加之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被传统封建礼教束缚的中国女性逐渐觉醒。最先接受先进思想的女性开始在政治、经济、社交、教育和婚姻家庭等方面争取和男性一样平等、自由的权利,不断谋取自身的解放,同时也号召中国广大的妇女纷纷投身于自身的解放之中,女性解放思潮在五四时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一、二、三期数据显示,女性社会地位的进步程度不一致,教育地位和政治地位与男性的差距逐渐缩小,家庭地位上升也较为明显,但是经济地位与男性差距扩大了。经济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因素不是影响女性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使得社会中、下层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弱势化,从而造成了她们经济地位的下降,甚至政治地位和教育地位也难有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价和使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理解当前女性社会地位不一致以及推进我国妇女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教育、习俗、政治生活方面都有体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妇女社会地位.但是有些问题仍然存在,清末民初时期,教会女学的作用有限,仅实现了中国女子教育零的突破.有先进婚姻、政治观念的,也是凤毛麟角,此时期社会地位的改变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兴起,女性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已逐步摆脱了男性附属物的地位,走出了家庭的束缚,在社会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她们用自身的行动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并占据了一席之地,展示了她们的非凡能力和女性本色。在这些女性当中,妇女干部可以说是他们的“领导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妇女群众解放和提高妇女地位的主力军,在提高妇女群众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工作方面,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和榜样。但据某县调查,该县2008年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这里主要指贪污、挪用和受贿案件)19人,  相似文献   

6.
谢无量关于女性家庭方面的思考集中体现在其所著的《妇女修养谈》之中。该书内容显示:一方面,谢无量对传统家庭观念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他依然认为服务家庭是女性天然之职责;女性的家庭性格应该以忍耐、服从为主。可以说,至少在家庭领域,在谢无量那里,女性并未摆脱第二性地位。对谢无量女性家庭观念的研究,既可以加深对谢无量女性思想的研究,也可以丰富对五四时期女性家庭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研究:十五年来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果说,妇女解放运动实际上是以妇女理论研究为基点,而妇女理论研究又或多或少包括了以社会学的视角、方法所作的分析探讨的话,那么,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民主主义革命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文化变革引发的人们对于妇女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的社会学思考及研究,则是女性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然而严格地从学科角度讲,中国的妇女理论研究则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就这一理论研究涵盖面的广泛也可以说中国女性社会学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缘由有三…  相似文献   

8.
<正>从古至今,女性一直是版画艺术创作史中不可或缺的表现题材,女性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灵感,相较于男性题材所呈现的硬朗风格,女性题材往往凭借着细腻柔美的特点,温暖人心、陶冶情操。女性题材一直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艺术家追求的永恒题材。版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反映,且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也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探究分析不同阶段中国版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审美,希望为版画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塑造出美丽、优雅、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自先秦时期萌芽后,一直持续发展,到宋朝时期,形成了一个发展小高峰,这一时期的女性作者数量较以前剧增,作品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李清照、朱淑真等具有代表性,能与男性作家相抗衡的女性诗词作家。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继1990年第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后的10年间,即中国社会的变革更加深入的历史时期,中国妇女社会与家庭地位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阿曼妇女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曼是海湾石油输出国之一,7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社会进步,阿曼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始享受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社会福利,现在参加职业的妇女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不少妇女开始在政府部门崭露头角,逐步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阿曼政府内已有女性担任次大臣。从1994年起,阿曼妇女有了选举权和被选权,现有两名妇女当选为协商会委员,在海湾地区开了先例。阿曼妇女能在海湾地区领先一步,享有相对高的社会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女性伦理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历史阶段的演变中,对女性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的学问.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伦理观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其中包含了丰富而系统的女性伦理思想.儒家妇女观的核心思想是男尊女卑.其发轫于先秦时期,在两汉时期,董仲舒、班昭等人对妇女应该恪守的道德进行进一步阐述,使儒家正统妇女观日益强化.唐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巩固,明清时期儒家妇女观已经基本成型.儒家妇女观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其中婚姻的形式、婚姻观念和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使妇女身心得到解放,个人意愿得到尊重,社会上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也让妇女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然而,清末民初婚姻变化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对妇女地位的彻底改变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衡量妇女在婚姻家庭地位的指标体系,应由婚姻和家庭这两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指标共同组成。并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内容,提出了可以由哪些指标来分别组成这两个指标体系。在婚姻地位中,提出要把对婚姻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妇女在婚姻中地位和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应该对这个主观感受的指标作合理的客观验证。在家庭地位方面,提出家务劳动分担状况能否作为衡量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指标,需要通过数据进行分析论证,需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文用上述观点,从婚姻和家庭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本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对上述的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广大妇女来说,就业是保障其获得收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权利,也是妇女提高其社会地位,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面对中国经济加速转轨,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促进广大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不仅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完善以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提升。然而事实却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并非较快提升,甚至在某些方面呈下降趋势,有关妇女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凸现。妇女工作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嵌入,使妇女工作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社区就业对妇女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妇女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前社区就业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妇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此.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社区就业。促进妇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杨健 《现代妇女》2014,(12):I0083-I0084
在倡导和谐的现代社会,女性在法律地位上与男性是平等的。但忽视妇女人权、家庭暴力、用工性别歧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被低下”等现象却充当着不和谐的角色,这使妇女权益严重被践踏。我国的法律体现了对妇女权益的特殊保护并且与国际人权法的求相一致,但须进一步完善。祛除性别歧视、维护妇女权益是国际人权法的应然求,也是劳动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谐与发展语境下当代妇女权益保护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当代妇女教育现状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指出建国以来妇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不仅关系到妇女的自身解放,而且妨碍了国家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本文强调,关心妇女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文化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