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影响着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受到宗教的严重影响,给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有效开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清宗教的本质、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提升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的更高层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影响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整体,政治维度是其最显著的部分。因此,本文以政治维度为着眼点,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状况,从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当今信仰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其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元化思潮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给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帮助民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在大学生当中出现理想信念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的严峻形势下,分析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调查数据,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等方面。在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主观与社会、家庭、校园、网络等多方面客观的不利因素都是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着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它决定、支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并由此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为科学和崇高的信仰。它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基础上、以遵循科学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使命,是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巨大动力,是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李德宁 《现代交际》2012,(12):225+224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败.然而目前来看,尽管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播过程中,曾激起无数坚定的共产党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斗争实践。然而今天,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务主义与社会实践脱节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竞成了一种无法激发有效行动的形式。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从而使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凝聚力。因此,明确信仰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这将对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出现了信仰危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开展实践教育,构建网络信仰教育,形成信仰教育环境,重视自我教育,使大学生主流信仰得到回归。最终确立马克思主流信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最为基本的精神支柱,它不仅作为一种理论以存在性概念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世界,而且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是当今社会最为现实的实践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和改革中起到积极有效的科学指导性作用,对我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处在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转型的关键性时期,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现实性问题,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捍卫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新时期我国当前全面进行深化改革中最为迫切的现实性任务。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产生的问题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对策研究解决方式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思想不断涌现,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迷失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认真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有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看似繁复,实则略显贫乏。在各种思潮泛滥的转型社会,作为现实的人,大学生的信仰取向受到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在变得愈发碎片化、风险化与多元化。但大学生信仰的有无,显然不能以信仰宗教与否为简单的切分标准。信仰的确立离不开教育,目前,大学生信仰构建存在自由化倾向与规范化缺失的情况,确证信仰与教育关系的切入点——对高校的理想教育而言,遵循教育原则的针对性,明晰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增强信仰内涵的说服力是高等教育的真正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完整理性的理论学说,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属于文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文化性的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文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本质角度还是文化价值角度,马克思主义信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义、主张、宗教极其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教育关系到民族发展与国家富强。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状况却另人堪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完善高校的信仰教育工作个体.以及加强个体的自身修养,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8.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不仅影响学生的发展,更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未来.新时代高校重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在特色文化传统和政治风貌的现实情境中,我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信仰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通过对信仰教育内涵和价值的诠释,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施建议,将信仰教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确保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法律信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清其影响因素、找准培育途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不断促进大学生信仰法律、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