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巴赞的摄影影象本体论,揭示了一般电影的本体存在。本文在区分一般电影与作为艺术的电影的前提下,阐述叙事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从对电影及电影艺术的发明史的考证可知,电影成为艺术是从用镜头叙事开始的,而反叙事的先锋派或后期现代主义电影只能是一种试验或例外。 相似文献
2.
作为叙事的电影——谈电影作品艺术中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虹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2):119-121
电影不仅是造型艺术,更是叙事艺术。本文以文本叙事学、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电影叙事的情节模式、画外音叙事以及作者干预三个方面,以张艺谋、王家卫近期新作为例,进行初步探讨、证明:不化是主叙事电影还是“淡化情节”的作品,叙事都是电影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峻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
把电影艺术视为一个以运动画面来承载信息并最终要达成交流的系统,从"导演/艺术家"、"影片/作品"、"故事/世界"和"观众/欣赏者"这四个本质要素加以审视,可以得出电影艺术分别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艺术和大众艺术的结论.即电影艺术乃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艺术和大众艺术四因素动态平衡的产物,其本质就存在于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绝对统一的关系中.传统而简单地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不妥的.电影艺术的这种分野对于当下国产电影实践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5):44-52
讨论电影的叙事本身是一个随着语境和层次浮动的问题域。针对中国电影目前的叙事和诗学问题,可从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两个方向来分门别类地谈论和分析。这两个问题具有不同的问题指向性和解决办法以及各自的等级性。在电影的商业性层面上,须解决电影中的文化和接受问题,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关系,处理好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接受美学意识;需要精心提升电影叙事技术和叙事谋略。在电影的艺术性层面上,则要对电影诗学进行建构,并形成中国电影情节信码模式,坚守伦理底线。这样建立一种思考问题域和解决方式之网络,意在为从何种层次上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是合法的这个问题澄清话语关系,做到研讨中国电影叙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殷满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6):18-21
比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方法,源于原始先民的缘象比附的原始思维。比兴修辞是原始思维形式在文学上的残存物,是中国古人诗性智慧的结晶。另外,在比兴的阐释史上,有一种共同的以美刺解释比兴的偏向,即大多赋予比兴以美刺的政治功用。以美刺释比兴的阐释模式也是原始法术思维模式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29-37
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西方美学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谱写了艺术本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这是西方美学的古代自然本体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以古希腊以来的“艺术摹仿自然论”为主旋律,以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是自然的镜子说”为变奏曲,突出艺术的客体性。第二部是从启蒙主义到德国古典美学(公元18世纪-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美学的近代认识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以认识论的观点改造过的“模仿论”和“镜子说”为主旋律,以“艺术的表现论”为变奏曲,高扬艺术的主体性。第三部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同时开始到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末),这是西方美学的现代和后现代人类(社会)本体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一曲曲无主题变奏曲,形形色色的观点的艺术本质论交混回响,新曲层出不穷,怪腔怪调甚嚣尘上。尽管如此,这第三部曲的种种声音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与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的某种精神因素、人类的语言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董华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4-20
在西方探索电影的簇拥下,近二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创作,一直潜存着一种个人化的、形式主义的风尚,这种追求虽然促成了中国电影多元化、艺术化发展局面的形成,但它也使中国电影不断地偏离大众艺术的轨道.这种个人化追求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创作理性的倾斜与迷失,因而,应该重新以传统叙事为基础,来匡正当下业已倾斜的中国电影叙事. 相似文献
8.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1-7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刘淑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意象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本体论,是主客观的完美统一;意境也属于本体论范畴,注重主客观结合,但偏于主体感受。意境取代意象深受老庄哲学影响,也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以及民族审美、欣赏心理有关,也是中国文论重表现轻再现、重“意”轻“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3-27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丰富的唯物辩证的本体论思想,是一种辩证本体论。其中,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世界的一般前提和基础;人学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一般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意境可谓电影中最富神韵的叙事元素,它将环境与人物融于一体,并创造性地利用声画结合的手段和特殊媒介促进两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大大拓展了美学时空,实现了叙事表达和意境抒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孙作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79-182
音乐作为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在以影像为主导表现形式的电影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像的叙事方式不同,音乐经常以一种隐形叙事者的角色参与电影叙事,并以其独特的方式通过与受众情感共鸣的达成,迅速将其带入电影的虚拟时空,从而完成受众与作品的审美互动,帮助作者达成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也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实践本体论,而是物质本体论.把实践看作世界的本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刘蕊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1)
电影艺术特性是黄钢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从电影艺术特性的角度对黄钢的报告文学进行分析,指出黄钢报告文学中电影艺术特性的积极意义:增加作品的生动可感性;精简作品的结构;优化报告文学的文体. 相似文献
16.
李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3(3)
传统叙事遵循有机整体论的原则,强调叙事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容易形成逻辑化、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从而有让叙事艺术成为理性说教的危险.非有机叙事是结合叙事学与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美学思想提出的一种叙事美学观,其强调叙事要突破有机整体论的束缚,并在艺术表达上呈现出新的可能.就时空观而言,非有机叙事摆脱线性时间.就事件观而言,非有机叙事的世界不再遵循逻辑化的事件序列,而是表现事件本然的生成状态,从而超越了传统事件序列组合的因果逻辑.就人物观而言,非有机叙事摆脱了概念化的人物.非有机叙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一种“感觉的逻辑”,通过叙事的艺术表达显现出了世界本然的深刻面貌. 相似文献
17.
袁庆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132-136
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到1935年,其最高代表作品《风云儿女》表明,中国左翼电影已经从整体上融宣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影片在都市意识和电影市场意识规范下的叙事策略,既是出品方电通影片公司的制片路线从左翼电影向新市民电影转化的基础,也是一年之后新市民电影全面取代左翼电影成为唯一的中国主流电影的开始,而二者间内在的文化逻辑关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西方美学关于艺术本质的三部曲(上)——艺术本质论:从自然本体论美学到认识论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31-36
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西方美学史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这是西方美学的古代自然本体论美学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本质理论以古希腊以来的“艺术摹仿自然论”为主旋律,以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是自然的镜子说”为变奏曲,突出艺术的客体性。第二阶段是从启蒙主义到德国古典美学(公元18世纪-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美学的近代认识论美学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本质理论以经认识论观点改造过的“模仿论”和“镜子说”为主旋律,以“艺术的表现论”为变奏曲,高扬艺术的主体性。第三阶段是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到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末),这是西方美学的现代和后现代人类(社会)本体论美学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一曲曲无主题变奏曲,形形色色的观点交混回响,新曲层出不穷,怪腔怪调甚嚣尘上。尽管如此,这三个阶段如同历时演进的三部曲,其间的种种声音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与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的某种精神因素、人类的语言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电影音乐叙事的基本要素涉及叙述本质与类型、叙述内容与结构、叙述话语与方式、叙述行为与效力四大方面。就功能倾向与传达方式而言,以非语言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以表现情感为主,无法通过自身的符号系统直接完成叙事,而需假借受众的想象与虚构。就内容与方式而言,电影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话语元素,通过标题拟用、基调定位、节奏调控、音画配合等多种手段来提供信息、表述思想。电影音乐的叙事主体非常复杂,包含作词、作曲、歌唱、演奏、编剧、导演、演员等种种能够有效操作电影叙事系统运转的力量。在现代尤其后现代电影音乐叙事的研究中,叙述者、受众、视角等与叙述行为有关的要素,以及音乐形式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联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倪祥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84
电影叙事因为具有影像艺术独特的符号系统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这足以构成电影美学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画面明暗、色彩与光影的艺术处理,画面景别、景深、角度和镜头、速度的综合运用,时空心理、人称意谓和文本结构的匠心独具等,都使之产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美效果,共同铸就一个特色鲜明而“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