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源安全问题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掣肘,而中国的石油进口六成以上来自于中东。如何确保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利益,是关乎中国发展与生存的大计。作为中东地区的"插班生",中国必须在深刻了解中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战略设想。本文尝试用伊斯兰内部矛盾(国内层次)、阿以矛盾(地区层次)和由自然资源带来的外部矛盾(国际层次)三个层次,来阐释当今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进而粗略地分析了中国在中东的能源安全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汤本 《领导文萃》2005,(6):39-43
3月上旬的中东时局变化之快,令世人瞠目结舌,也令世人深思:中东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在崩溃?“人民的力量和权利”在改变中东的外貌?中东伊斯兰回教国家也在产生1989-1991年的“苏东波”?这是美国的推动,还是中东国家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自发行动?被西方称为中东的“自由民主长征”,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发生何种影响?中东剧变,缘起伊战随着主张武力反击以色列侵略的哈马斯组织主要成员纷纷选入巴勒斯坦议会,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纷纷出现了各类选举或者即将选举。这种中东各国的政治社会变化趋势,从哪里开始的?将会走到哪一步?美国专栏作…  相似文献   

3.
赵哲 《领导之友》2009,(3):47-49
殷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国家访问研究,熟悉中东事务,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其研究方向:中东国际关系、中东民族与宗教、中国中东关系、大国中东政策。其主要著作有:《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中东和谈史:1913—1995》、《萨达姆·侯赛因: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译著有:《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非洲当代领袖》等。  相似文献   

4.
李涵 《领导科学》2003,(12):54-55
“倒萨”战争已基本上烟消云散,重建伊拉克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重建伊拉克至今仍是个未知数。美国能否实现其“倒萨”的真实意图———中东的“和平与民主”呢?伊拉克作为此次战争的主角,在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亲美的“民主”阿拉伯国家。鉴于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和中东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新生的伊拉克必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对中东乃至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伊拉克能否如美国所愿,顺利地演变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呢?现如今,伊拉克国内的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之间的民族问题、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问…  相似文献   

5.
中东地区将爆发新的战争吗?伊拉克将走向分裂吗? 中东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可能性”,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所说的三场内战指的是: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温和的阿卜杜拉有如此言论,至少说明中东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乘虚而入     
1973年,佐藤泰雄受日本富士通公司指派,到中东地区推销空调器。当时中东的空调器市场由美国货独领风骚。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佐藤发现,中东地区的酷热气温,含盐分极高的潮湿海风以及从沙漠吹来的尘士,很容易使空调器露在室外的部分生锈、堵塞。因此,一般可用十几年的空调器在这里不过几年就报废了。而美国厂商对此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7.
中东富产石油,又是宗教冲突此起彼伏,种族仇视难以平息的热点地区,长期以来资源(水、石油)纠纷、领土争端持续不断,以暴制暴只能加深种族仇恨,加剧宗教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发展核武器并不能带来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分析中东国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展望未来。三大老热点仍将是中东局势升温的催化剂,库尔德问题有可能成为中东新热点。  相似文献   

9.
“中东”是国际上常用术语,它是一个政治历史概念。“中东”有狭义与广义之说。狭义中东大体是指东起伊朗,西迄土耳其、塞浦路斯的广大西亚(或西南亚)地区,但一般不包括阿富汗,却包括北非的埃及;广义中东除上述地区外,还把北非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纳入此范围。若以后者计,该地区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共有24个国家,总人口逾3亿。  相似文献   

10.
正一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东局势的疏于介入,俄罗斯正在填补美国留下的力量真空,重新成为中东博弈中的一员,而这番变化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判断。近期俄罗斯公开介入叙利亚冲突,从驻扎在里海上的军舰发射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单从形式上,这就不禁让人联想起美国的类似举动,而在实质上,这无异于俄罗斯发出的回到中东的宣言。俄罗斯强势介入中东秩序的重新塑造,显然有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首先,叙利亚是俄罗斯维持在东地中海地区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占领、镇压、自杀性爆炸……中东巴以冲突又在升级。虽然中东问题的由来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但摆在冲突有关各方面前的却只有一种选择:战争,或是和平。在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中东局势之际,本刊选编了中东和西方一些媒体的评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姜姝 《领导科学》2012,(26):50-52
能源安全的概念一般包括"供应稳定"(数量)、"成本合理"(价格)和"环境安全"(质量)三个关键因素,主要是一国以适度的供应成本获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足够数量的能源供应,同时在石油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费各个环节上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或威胁.在复杂的中东变局背景下,中美在中东的能源安全挑战,不单在于反恐战争,还有一些更加抽象的东西.第一,能源安全的政治觉醒.也就是说,必须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能源安全战略,更多地考虑到中东大国力量的消长和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有一个怎样的影响.第二,中东能源消费国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这并不是说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失去影响力,而是从21世纪开始它们将逐渐失去对中东石油市场近100年来的统治权.本文力图证明的一个问题是,博弈论对解读中美在中东复杂的能源安全关系是适用的.它不仅是一个新颖的解释视角,还有助于解决看似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在这一结点上,不仅有外交政治的艺术,还有经济逻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1957年,艾森豪威尔继续执政,为了弥补所谓“中东真空”,美国继续大力进行侵略扩张。因此,这一时期全世界反美呼声日益高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中东地区也出现了新的形势:黎巴嫩亲美卖国的夏蒙政府被推翻,伊拉克爆发了推翻王朝的革命,并立即退出了美国策划的巴格达条约集团。美国于1958年7月至10月出兵黎巴嫩,遭到了全世界的一致声讨。在这种背景下,艾森豪威尔政府一为转移世界舆论对中东局势的关注,二为加大对中国的威胁,积极鼓励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与此同时,美国也从本国和地中海调派了大批军舰、飞机,加强了在台…  相似文献   

14.
时殷弘 《领导文萃》2012,(14):27-29
"美国化"了的中东视野中东政局在2011年年初开始显现剧变时,中国的认识和心态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其他大国相似,即忧虑地惊讶。这与美国、欧洲甚至中东以外的整个其余世界一样。为什么没有事先的预感?9·11以后,几乎整个世界对阿拉伯世界的视野和看法都被美国化了,以为那里的根本主题或首要矛盾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与亲美政府的对立。变更的"传统性原因",还有更广泛的大众"第三力量",因为受到这一对立的"美国化"遮盖没有受到真正的注意或重视。"局部合作"和"后卫行动"  相似文献   

15.
1993年8月拉宾促成了巴解与以色列这一对中东战场上厮杀多年的宿敌达成和平协议,这是近百年来阿以民族矛盾由对抗转向和解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在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上,拉宾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历次阿以战争的军人,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发表了祝贺辞。今天我们重读它还能感受到拉宾对最终结束阿以冲突、实现中东和平的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16.
在中东,除了宗教情感之外,某种程度上说,水即代表着和平。中东水资源十分匮乏。1967年,以色列占领约旦河两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等阿拉伯领土,宣布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水资源列为“战略资源”。直到现在,以色列还坚  相似文献   

17.
<正>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一些国家进口大量轮胎。辽宁轮胎厂一枝独秀,产品畅通无阻地打入中东,令同行望尘莫及。 原因何在?只因此厂产品获得国际质量认证而已。 报载了上海轮机厂在国际投标中屡屡获胜,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1997年以后了。 原因何在?关键是只因此厂产品获得国际标准ISO—9000认征而已! 这,就是质量认证的威力!  相似文献   

18.
王俊彦 《领导文萃》2006,(10):99-104
总理打电话起用“战神”20世纪60年代初,中东上空乌云密布。阿以双方对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结果都不满意,加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激烈争夺,各自支持一方,煽风点火,兴风作浪,一场新的中东大战正在酝酿之中。作为以色列准备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人物,总理本·古里安不由想起了沙龙,于是在1963年6月10日,亲自给以色列总参谋长拉宾打电话,提出到了该起用沙龙的时候了。拉宾请示给沙龙什么职位,本·古里安说以色列最高领导层早有考虑,派沙龙到对以色列具有关键地位的北部军区担任参谋长。拉宾提出许多人恐怕会反对,本·古里安态度强硬:连同你拉…  相似文献   

19.
经济     
《领导文萃》2014,(2):131-133
正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影响力都在迅速上升。中国商务部2013年9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年贸易额已经达到2220亿美元,是2002年的12倍。同时,该数字也超过了2011年美国和中东之间1930亿美元的贸易额。从长远来看,中国表示将修建连接土耳其和中亚的铁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南北最长距离为450公里,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孤零零的以色列犹如沧海一粟。然而,几十年来,以色列非但没有被从地图上抹掉,反而在多次战争胜利后,成为中东地区的一个袖珍的“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