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党政干部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世界各国的160余部宪法普遍尊崇人民主权、人权、分权与制衡、法治等宪法原则,宪法原则是民主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有宪法未必有宪政,真正的法治与民主只能通过宪政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丈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俊杰 《决策探索》2014,(24):61-63
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方略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使之成为宪法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用,对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钟纽坤 《经营管理者》2009,(21):258-258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像其他法律一样,宪法也可以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修改。不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并不能进行任意的修改,而应当有所限制。本文将从探讨我国宪法修改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出发,进而对宪法内容修改应该进行限制,提出看法,以期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宪法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据以活动,人民权利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政则是以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而形成的一种以制约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运作。以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立宪主义思想是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宪政是宪政主义思想制度化的过程与结果,确立立宪主义思想,按照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的要求制定宪法、尊重宪法和实施宪法,是现代固家从宪法到宪政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宪政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农业与工业大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黑龙江省是一片"未受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的土地,国家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体制与资源面临枯竭的问题,黑龙江省的经济面临停滞甚至倒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根本精神对于祖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统筹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背景下,本文试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为振兴黑龙江经济谋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其中“法治”的要义,就其外在特征而言,是指在所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宪法和法律的地位最高;就其内在特征来说,是指所有的国家权力都应该受制于宪法和法律。只有坚持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国家。 一、宪法至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我国最早提出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意识到法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确立依法治国为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又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正>依法治国,有赖于法治体系的健全完善。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创新命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定了性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只有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观念、宪法观念、法治政府观念、司法公正观念和法治社会观念,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根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基本国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中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而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与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密切相连,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律意识和法治的含义和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是推动党所倡导的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法治精神并在实践中体现为法治能力,是引领带动全体人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推进法治建设的动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法治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法治思维、法治能力上,而公共权力的滥用、遴选与归责机制的弊端、不良风气等问题是造成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能力缺失的主因。因此,应当明确权法关系,切实将权力关进法律之笼;强化党内政策法规学习,自觉慎用权力;尊重契约精神,明确责任归属;运用法治思维,破解执政难题,在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通过法治精神培育和法治能力建设促进领导干部自觉慎用权力,自觉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提出了法治中国的重要任务,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在新形势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有没有信心?建设法治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如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关键是什么?……为此,本刊对福建省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做出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99年,依法行政被写入宪法,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10年又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目标,并用“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24个字对法治政府进行定位,不仅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内涵,也揭示了法治政府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1999年,依法行政被写入宪法,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10年又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目标,并用"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24个字对法治政府进行定位,不仅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内涵,也揭示了法治政府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共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这是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行政法就是规定国家行政组织、规范行政活动与行政程序的准则,是用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一门部门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宪法得到尊重并有效实施,人民当家做主才有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要求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还要依赖人民对宪法法律真诚信仰的树立和法治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不仅为我国走上法治之路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政府机关的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依法行政进程中,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开创依法行政新局面,就必须提高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