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奕潼 《经营管理者》2013,(19):139-139
<正>苏联作为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与苏共的失败一直被社会主义国家所关注,关于苏共的失败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政党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苏共灭亡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政党意识形态概念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指一个政党对于政权配置、国家发展、对世界和社会的基本认识等问题所形成的一整套原则方法系统,它是在一  相似文献   

2.
正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人的行为始于思维。可以说,人生犹如大海中航行的一条船,这条船是靠思维来掌舵的。经验证明,思维关系人的成败,思维决定人的命运。现实社会千差万别,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一论断,是我们党总结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建设与实践经验而得出的一个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它反映了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和客观要求。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等。一定的道德是被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受政治制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是随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而不断深化的,主要是纠…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当今领导者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之一,领导者的创造性思维决定他的创新能力和行为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创造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创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处理、全面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切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根本的关系.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把握这一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党管人才”,不是在干部人事政策上另起炉灶,而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党管人才”这一战略指导原则,与时俱进地总结了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玉玲 《决策探索》2010,(24):64-64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本质,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一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政策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提高政研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积极推进认识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应顺应法治潮流.在某种意义上,法治就是一种时代主旋律.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必须把握"法治"这一时代特征,顺应潮流,尊重规律,强化依法执政的理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 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构成要素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法治能力的两大构成要素,强化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必须明晰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具体内涵. (一)法治思维 眼界决定世界,思维决定出路.法治思维是一种内涵化的法治能力.当前,各地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重知识轻意识"的现象,法治的工具化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我国学界关于"法"概念的传统认识对实践中的法治工具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根据"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论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出"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实际上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统治方式或工具,更是一种意识或思维.  相似文献   

10.
直觉思维是凭借感性经验和已有知识,对事物的性质做出直接判断或领悟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具体形式:直觉和灵感。直觉表现为主体对事物本质的一种迅速的敏锐的洞察,是一种预感性的直接判断,即对所探究问题答案的“一眼望穿”,而灵感表现为主体对较长时间探索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一种突然的领悟,是思维长时间受阻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的爆发性的飞跃,有“茅塞顿开”之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回顾我们党执政的历程,系统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同时明确指出:“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一年来,在全党上下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过程中,这六条经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研究和总结历史,形式上是向后看,但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向前看。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利益──生存与发展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利益”一词,近十余年间频频见诸于各类报刊。它一般被用来表述两种类型的意识形态,一是作为表述经典国际政治理论的观念,二是专用于解释政治纲领口号的内容,成为宣传时常用的单纯的政治概念。作为一种战略研究的思维逻辑方法,尤其是作为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能动的价值系统来加以运用的情况,则较为少见。一.战略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实践与认识活动的日益高级化。智能化、科学化,人类从事战略决策的思维和认知也不断地从行为空间的层面提升出来;在人类对其所在的宇宙可能性空间的认识能力不断扩大和深化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深刻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表明,在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中,我们党的责任重大,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重大。鉴于领导干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具有广泛性、系统性,本文拟从宏观的领导干部概念的角度,探析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承担的主要责任。一、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领导统…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近一个时期,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成果。但在人们的认识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模式这些不同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还很模  相似文献   

16.
《领导科学》2006,(23):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也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认为未来社会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的社会。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的现…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思维运动的出发点,又是思维运动的总结,一切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概念才能进行。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概念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与领导思维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世界熟悉、探讨和追寻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人的自豪,党与时俱进的理念,也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02,(9):1
理论的实现程度和武装程度,决定着民族的兴衰.理论武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理性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全面地认识世界,不可能自觉、有效地改造世界;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把党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古今中外对人性假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西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体现的人性假设,并对两者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进而认为,人性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不断更替的与时俱进的内容及具体表现。人性就是我们目前对自身需要及本质要求的认识的总和,不存在终极意义上的统一不变的人性,也不存在截然相反的人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中,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思维方式有所差异,强调重点各有侧重。应持“综合人性观”的观点开展教育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