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加快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看。劳动者首先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然后由第一、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将相对地和绝对地增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连市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极。本文基于回归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和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1999—2009年大连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第一、二产业相对于全省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产业间、产业内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企业改善政策条件等几点建议,进而来推动大连市产业结构合理转型。  相似文献   

3.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调整,我省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31.06%下降到1994年的21.04%,第二产业由48.29%上升到49.04%,第三产业由20.65%上升到29.92%。总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基本吻合。但如果与我省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联系,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在这一正常的趋势下,还掩盖着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矛盾——产业结构与我省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2000—2009年全国数据研究发现,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呈现三阶段特征,运用结构红利假说理论及shift-share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内部增长效应,尤其是第三、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主要来自于金融和房地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来自于工业;(2)2002—2009年的两个时段存在结构负利是能源要素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致,且产业层面结构效应的负作用逐渐增强;(3)产业内部能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各产业能源生产率增长;(4)当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合理水平并不再下降,能源要素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时,合理的结构红利就会呈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在当时情况下,给予我国经济发展以强大动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相当不平衡,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没有高技术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失调。  相似文献   

6.
三次产业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趋于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和结果。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的比重都已大大超过第一、二产业的总和。我国1985年才正式采用三次产业的划分并建立有关三次产业的统计,人们对第三产业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似乎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就说明经济的发展程度越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但不能绝对化,须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作具体的分析。韩国从1962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91年29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2美元上升到6253美元,增长76倍多,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62年的43.3%下降至1990年的9.1%;第二产业则从11.1%升至46.2%;第三产业从45.6%降至44.7%。但在80年代前期的几个年份,  相似文献   

7.
韩卫民 《决策》2008,(8):I0014-I0015
2007年,中部六省中,湖北和湖南第三产业比重接近百分之40%,其他四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均低于GDP增长,且第一、三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中部地区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十二五”规划时期是甘肃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甘肃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动与配第一克拉克趋势相吻合,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与第二产业的差距越来越小.最后本文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河北沿海地区第一产业处于产业结构劣势地位,第二和第三产业处于优势地位。在竞争力方面,第三产业处于劣势,而第一和第二产业处于优势地位。为了推动河北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了调整一产、优化二产和加快三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主要耗煤地区之一,由于自身产煤数量有限,因而不得不从外省调入。北京市用于第二产业比重较小因而耗煤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河北省的耗煤量在该地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且由于第二产业发达,耗煤量呈较快增长态势,天津市则介于两者之间,耗煤量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一体化的路该如何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积极开展京津冀同质产业间联合协作,实现区域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与组合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和矿产资源密集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等几大支柱产业与优势企业。这些产业构成了京津冀地区的工业主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方面,三省市区域联合与产业分工将更多地体现在以上几大骨干企业与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由于三省市产业结构内部显示出既有相同一面,也有不同地方,即“大雷同小差异”的结构特点,因而三省市具备了地域分工由垂直分工上升为水平分工或混合分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在全国海洋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从统计数字看,浙江省目前已经初步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但是,海洋经济发展,既要遵循海洋产业演进规律,更要依靠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演进,同时又通过三次产业协同带动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产业协同角度对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绩效及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海洋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SITC5分位数据,对2001-2009年间中日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日制造业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比重逐步上升:以低质量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质量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低质量产业内贸易呈上升态势,中国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中日贸易结构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85年以来浙江省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实证分析。发现这期间就业效应更多地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但同时,借助于弹性值以及产业结构的构成趋势分析,可以看到第三产业正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进而得出第三产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业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而金融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发展却显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四川省1980—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KAYA模型和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使四川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三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而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大。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产业碳排放较大的主要原因,由此应促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第一产业的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一、乌鲁木齐县产业结构现状 2003年,乌鲁木齐县国内生产总值586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5360万元,第二产业7957万元,第三产业25295万元,三产比重依次为:43.27:13.58:43.16。详细可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湖北省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4:43.3:40.3调整到2010年的13.6:49.1:37.3,呈"一升两降"的格局,即第二产业提高了5.8%,第一、第三产业分别降低了2.8%和3.0%,全省经济正步入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SS分析法对南京都市圈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如第一产业竞争力不强,都市圈产业结构存在高低级别并存的状况等,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如淮安市要重点打造现代高效农业,芜湖市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第二产业竞争力,南京市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二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20.
西格尔  李华年 《经理人》2010,(7):122-123
什么是2.5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介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近两年,经济环境虽跌宕起伏,但转型却从未停滞。“退二进三”、“优二进三”呼声极高,但第三产业发展绝非朝夕。制造业转型下一个落脚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