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电视环境处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叉点,经常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笔者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电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长期调研反映出中国儿童电视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儿童节目保护制度,扩大儿童电视节目数量和提高质量,加强家长引导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国儿童电视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儿童所掌握的生命概念,涉及他们对生命本质特征的基本认知,属于一种朴素的生物理论。到5-6岁时,儿童的生命概念已有所发展,在一定的教育支持下能够趋向成熟。为分析儿童潜在的生命概念,本研究对32幅以“生命”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分析,结合儿童访谈,探究蕴含在儿童主题画中的生命认知与理解、情绪体验和基于已有观念表现出的生命行为。研究发现:在生命认知方面,5-6岁的儿童不能完全区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并从生物学特征和形而上的特征来认知死亡;在生命情感方面,儿童表现出兼具模糊性、哲理性、积极性和消极性的特点;在生命行为方面,儿童画中高频出现关注自我的行为表现,其绘画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据此,提出正视儿童生命概念认知中的“类比思维”;从哲学层面理解儿童生命主题绘画中蕴含的生命价值;丰富儿童死亡教育内容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权威关系认知是儿童对社会规范的一种认知,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儿童对权威认知研究的整理,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二是目前还没有从心理学发展角度和实证角度对教师权威进行专门探讨的研究。针对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是:采取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学生对影响教师权威的主客观因素的认知特点,以期找出一定规律,从而为各级教师发挥学校教育权威的功效,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的认知是其形体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童是否真正掌握三维空间概念的指标之一。本研究试图寻求该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儿童在形体转换认知中错误形成的原因和错误类型,从而为深化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积累资料,并为促进形体教学作一理论性铺垫。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华南师大附幼和附小6—9岁儿童共120名作研究对象,分4个年龄组,每组30名儿童,其中男女被试的分布为:6岁男15人,女15人;7岁男19人,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 ,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 ,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 :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 ,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 ,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传媒之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今的儿童具有极大的"魔力"。据央视—索福瑞研究数据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5 000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过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因此,儿童节目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儿童教育电视节目需要深刻探究的问题是如何做到节目的"寓教于乐",并真正以儿童的视角进行节目的创作,即"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班幼儿的视角探究幼小衔接,采用“马赛克方法”,选取三所不同等级、不同性质幼儿园的66名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小学”为主题进行自由绘画和说画,并逐一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与小学在校园环境、学习方式、生活节奏、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三方合作:幼儿园用心帮助儿童做好入学的准备,小学积极做好接纳儿童入学的准备,家庭配合引导有序做好儿童入学的准备,三位一体使儿童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学业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社会交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三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在社会交往上,多数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同伴关系不良,师生关系消极,家庭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在社会认知上,大量研究发现学业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消极,不良情绪体验较多,学习动机弱,缺乏正确的归因方法;在社会行为上,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儿童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并且与未成年犯罪者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任务。该研究从概念界定、基本方式、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研究进展。探明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不仅能够深化个体对心理理论中儿童情绪情感的理解,同时,为儿童情绪发展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格局的影响下,如何帮助海外华裔儿童实现汉语保存与双语发展已成为海外华人群体,尤其是中国父母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以英国华裔儿童为例,父母在儿童汉语保存与双语发展过程中可以在社会文化、语言知识和认知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社会文化方面,父母应在增强子女对中国和汉语认同感的基础上,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与英国当地学校之间的沟通。在语言知识方面,父母应采用与英国学校相一致的生动的词汇教学策略,“先语后文”的语音学习策略,同时帮助子女构建内部语法。在认知发展方面,父母应引导子女在良好发展好一种语言的基础上,发展第二语言,实现英汉双语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以一篇寓言体儿童故事为例,着重从语境、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分析它的语言特征.全文从语义层面上探讨了寓言体儿童故事的语言特征及其与儿童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意义构建经验"的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同时也为儿童故事的评价和写作提供了一个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教育,从国家的角度讲,是为了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具有强制性和全面性,不以升学为目的;从儿童的角度看,是为了抓住儿童的关键期进行教育,促使儿童在认知、智慧、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当前的小学教育过分注重儿童对知识的掌握,采取分科教师进行分科教学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对儿童的全面培养。一、小学分科教学的原因及其弊端当前的小学教育以知识导向为目标,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储备,过度重视儿童认知的发展,甚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具身认知理论为学前儿童绘本教育拓宽了研究视野。基于现象图析学视角,以Y园实验班与对照班共4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每周2次为期2个多月共22次的教育干预实验,旨在探索学前儿童绘本教育从视觉阅读转向具身认知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开展具身认知绘本阅读教育干预,实验班发展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班,具身认知绘本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说是在平稳的发展中闪耀着亮点。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无论是认知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对儿童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如涉及到对儿童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能紧紧抓住国际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儿童社会性行为、社会性情感、社会性交往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方面,表现出研究范围广、方法多、层次深等特点。下面分别就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研究和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瑞吉欧教育体系以儿童为中心,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自由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儿童多感官地认知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幼儿园则是儿童进行感知活动、提升空间认知能力非常重要的环境场所。通过实例调研,发现创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方式——利用空间组合、材质搭配和色彩装饰等能够帮助儿童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丰富儿童空间方位识别的体验,引导儿童运用空间方位体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启发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父母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和偏差愈来愈严重。本文以徐州市睢宁县Y村162名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问题,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主要是安全感缺乏、性格与行为偏差、社会知识不足或扭曲造成的,小组工作可以在帮助儿童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宣泄不良情绪、形成正确认知、学习交往技巧等方面做些改善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绘本对塑造儿童的认知、语言和创造力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国外优秀绘本进行了翻译研究。纵观近年来绘本翻译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很少有文章从翻译规范视角来探讨绘本翻译,更没有对译者的翻译规范进行阐述。本文从翻译规范入手,论述了译者的翻译过程和影响翻译的因素,为儿童图画书的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20则成人教育儿童时常用的隐喻性成语对儿童的隐喻认知能力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儿童隐喻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低龄儿童对隐喻的理解局限于字面意义,到了四五年级(约10岁)之后才具备用别的语义域概念来理解隐喻的引申意义,较好地实现隐喻的教育意义;儿童在选择题测验比在问答题测验上显示较佳的隐喻理解能力.本文还从社会、家庭、文本三个因素考察了儿童理解隐喻认知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正确认识幼小衔接,了解大班幼儿对小学的认知,笔者选取20名大班幼儿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表明:大班 幼儿认为小学生是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任务重、身材高大;对小学的认知,主要从小学的环境、小学的活动和小学的主体进行 描述;理想中的小学是有玩具的,作业是轻松的,休息时间不要太少,有午点环节。幼儿对上小学充满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希望快 快长大,上小学;另一方面,又担心学业压力。幼儿对成人的期待集中在情感和知识准备上提供帮助。为帮助幼儿顺利进行幼小 衔接,教师与家长应转变观念,从“幼小衔接”转为“小幼衔接”;应以儿童为中心,从“让儿童准备”转为“为儿童准备”;应关注情 感,给予幼儿情感支持;应给予幼儿合理期望,减少幼儿担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对于儿童概率认知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对60名5.5—7.5岁儿童的概率认知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对于概率的认知水平在5.5—7.5岁阶段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概率认知经历从主观到客观、简单到复杂、表面到本质的变化;5.5岁儿童基本无概率概念;6.5岁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概率概念的萌芽水平;有近半数的7.5岁儿童和一小部分6.5岁儿童具有部分概率概念,但不稳定。直到7.5岁,儿童仍没有出现概率认知的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