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鹿纹的演变及其吉祥寓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各个不同时期,中国传统鹿纹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由最初的图腾转化为吉祥符号,在吉祥图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鹿纹在鸿福延绵、长寿康宁、进禄加官、祥和瑞兆等方面富有深刻的吉祥文化意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和平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傈僳族的图腾与姓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傈僳族是一个有着独特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其图腾维系着族内各氏族的生存与发展,其图腾物常常就是姓氏本身或代称,如荞氏、谷氏、麻氏、蜂氏、虎氏、犁氏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一个氏族改姓了,但其图腾崇拜物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4.
图腾文化是在传承作为族类标志的图腾形象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标志设计是图腾文化视觉表达的呈现,也是对可识别性符号所作的谋划。中国图腾观念的兴替与这种可识别性符号的消长互为表里。当前在政、经、文、教等诸多方面有意识地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标志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可识别性民族文化的创造又是对古代图腾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5.
龙与凤是中国传统的图案形象。宫廷艺术中的龙凤 ,是封建社会“帝德天威”的标志。民俗、民间艺术中的龙凤是人类自我理解、自我力量的体现。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龙凤这两种“生物”从萌生到定型 ,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足迹。生物界并没有龙凤 ,但是 ,如果把龙凤放在一个古老而又光辉的民族文化背景上来考察 ,它们的存在又是无可置疑的 ,它们的形象也一直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6.
图腾是研究文化奥妙的钥匙。怒目獬豸与蒙眼女神——法律图腾的不同彰显中西刑法文化的明显差异。怒目与蒙眼,表现出中西刑法文化"情感型"与"理性型"思维模式的差异;独角与宝剑,则折射出"集团本位"与"个人本位"价值模式的中西特色。此外,从图腾当中我们还可以读出中西刑法文化其他方面的些许差别。譬如,强壮的神兽与美丽的女神,勾勒了刑法进程中中国男性统治源远流长与西方女性解放运动较早兴起的男女不同地位的社会状况,体现了中国以力量(严酷)为美,西方以宽缓(轻柔)为美的迥异的刑法审美观念,也昭示了中西方分别在伦理支配与宗教影响的环境下各具特色的刑法发展路径等等。  相似文献   

7.
图腾与人类文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文明和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学术界关于人类文明形成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文章认为,有序社会的形成是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图腾文化体系的形成,为早期有序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图腾在人类文明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探索维吾尔族的狼图腾崇拜以及它的内容、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进程,这对研究维吾尔族的原始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审美观、历史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花”图腾信仰与姆六甲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图腾信仰与姆六甲神话由相依相存,浑然一体而不断发展分化,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和发展方向分别参与了民间文学和民间信仰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反映了我国古代各氏族图腾崇拜文化的四大特点:一、以汉民族为主的“四灵”崇拜弥漫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二、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文化信仰的表现;三、图腾既是崇拜对象,又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四、图腾崇拜有各种禁忌  相似文献   

11.
论商鞅的一元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尽论述了商鞅的一元化思想,分析了商鞅政治目标和手段的绝对单一性,以及实现单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人的绝对单一化。揭示了各种“单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探讨和考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虎图腾崇拜起源、演进和流传的历程。阐述了虎图腾崇拜在古代政治军事史上以及中国人民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傣族龙图腾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有龙的子孙之说。相关资料证明,“龙”与傣民族图腾之来由亦有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出各民族宗教艺术融合中产生的多元化变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探究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同样,在中国文化中,龙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龙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探究龙文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于 2 0世纪初传入我国 ,它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得中国神话研究的面貌为之一新。以此来再度认识中国神话 ,并重新观照和审视图腾现象与神话起源将会更加有意义。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的神话特质 ,以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文化和神话意象为最明显的特质 ,以期从根本上理解人类生存状态的源起  相似文献   

16.
从桃符演变为春联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从桃符演变为春联,从神荼郁垒演变为其他武士形象的门神或门画,是桃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的发展,也是桃图腾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完美结合。桃符文化属于道家符箓文化,也反映着儒家的天人感应意识。桃符演变为春联的过程,是符箓文化由俗变雅的过程。春联对于原来实物表现的桃符来说,不仅是高雅的文学化,更是具有特殊美感的诗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的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比较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虎文化的信仰实况,认为虎崇拜是氐羌族群普遍的信仰习俗,西南各族群有关人老死后化为虎的传说,反映出远古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灵魂观。并指出在中华虎文化的民俗信仰体系中,西南少数民族的虎崇拜具有地方化、民族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闽",是伴随着以蛇图腾为标志的种族而诞生的中国古代越系民族,其文化渊源深长。本文就"闽"字的由来,及其与蛇图腾的关系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诗经》中运用最多、最突出的一种修辞手法,或曰表现手法。《诗经》为什么会运用如此众多的比喻?比喻的本体为什么大多是动物、植物、天气物候和自然物象?主要是因为《诗经》中的比喻有着深远的文化根基。具体说来,《诗经》中的比喻与神话思维、中国传统思维、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文化是我们研究《诗经》比喻的一把钥匙,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意识是我们解读《诗经》比喻的一条路径,宗教是我们认识《诗经》比喻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