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红学家发现加注了脂砚斋的批语的版本前,红学研究中并无脂砚斋其人。脂砚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也不是第一批书的人。当时社会上还有其他版本、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不止脂砚斋所抄阅再评的《石头记》一种版本。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苦哭芹,泪亦殆尽”等语是脂砚斋说的假话。  相似文献   

2.
我校去年百年师范纪念期间,年逾古稀的校友梁达宇先生向我校捐赠了他本人用毛笔工楷简体字抄写的文学巨著《脂砚斋评石头记》(即“脂批《红楼梦》”),以表达他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情。该抄写本为红黑双色抄写。脂评(包括回前总批、回后总评、夹评、眉批)用红色笔抄写,小说和其它注释评点均用黑色笔抄写,小说除《脂砚斋评石头记》外,还有高鹗续《红楼梦》40回,有小说人物插图百图(据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人物百图》描摹),另有红学专家撰写的论文4篇和1篇“曹雪芹生平简介”作为导读。抄写中,综合了7种不同版本的评批注释,总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语的全面辨析,指出脂批并不具备那种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边写边批、向作者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的“特殊性质”,脂砚斋和金圣叹、毛宗岗一样,都是在一部早已完成的作品上加批,以帮助读者阅读和鉴赏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4.
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曾反复指出“信手拈来无不是”的艺术妙处。如“这二回文字作者亦在无意上写来,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六回眉批)“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脂靖本”的有关材料出发,结合“脂靖本”的出台背景与《脂砚斋红楼梦辑评》,逐一分析了关于“脂靖本”的传闻、“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和百五十条毛抄残批,从而说明了百五十条毛抄残批等材料与毛国瑶、俞平伯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不可见的“脂靖本”实属子虚乌有,其他的可见材料可能是毛国瑶参照着《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伪造的。  相似文献   

6.
《脂砚斋甲戍抄阅再评石头记》(简称《甲戍本》)正文前面的《凡例》,原是“脂砚斋”为《石头记》所写的一分“读法说明”,是“脂砚斋评”(简称“脂评”)的一部分。其中,有一段说: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为何不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以阅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提纲正义也。”这段话以后迭经修改,加上了“贾雨村云云”之类的话头。来和前文的“甄士隐”相对映,到了《庚辰本》以后,它已经成了正文的开头。“脂砚先生”开宗明义,就假借“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名姓,提出“真假”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意境朦胧的小说。它的描写充满着真真假假、是是否否、虚虚实实。因而,作品象蒙上一层轻纱薄幕。隔着纱幕,只见人影幢幢;揭开纱幕,才看得景象分明。关于《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最有权威的评论者脂砚斋曾提出过他的见解。作品第一回谈创作缘起写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脂砚斋就此批道: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后(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其(见?)作者之笔狡狯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胡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蔽)了去,方是巨眼。甲戌本《石头记》批这就告诉人们:曹雪芹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并非第二手,说“披阅增删”只是用笔“狡狯”。而这个“狡狯”,又是作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即“画家烟云模胡处”。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简称《红楼》),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简称《十二钗》)、《情僧录》,凡五种书名。为何有这么多书名呢?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原因:一是曹雪芹在创作时就曾因侧重的内容不同而用过几个书名,如《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石头记》、《红楼梦》等;二是在评点中又出现了各用其名或混用数名的现象,如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脂砚斋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庚辰本第十五回评语存在形式及数量的比较,令人惊异地发现四次评语的先后:凡在甲戌本抄作双行小字夹批的就是脂砚斋的初评批语;在庚辰本增加的双行小字夹批是重评批语,因为庚辰本是批在重评本整理本上面的;庚辰本独有的多出来的批语则是第四次的批语;为甲戌本独有的几条批语就是第三次批语。在甲戌本保存的16回中,其中8回有双行小字夹批,另8回只有侧批,它说明甲戌本也是一个拼抄本:只有侧批的底本是曹雪芹的稿本,有小字夹批的底本是初评整理本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二回有脂砚斋的一段回前总批,说雪前之所以安排这一回,就在于贾府族大人多,难一一写出“故借冷子兴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第34页) “画家三染法”是雪芹惯用的,不仅用来写贾府,同时也用来写人、物、场景。如写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玉。我们知道,它原是娲皇炼过的一块顽石,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相似文献   

11.
脂砚斋是不是主张《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这是近年来红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来,在五十年代,就有同志提出“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总的看法,从文学批评的观点来看,也仅仅是而且决不可能超过‘自传’说”的观点。近年来,有的同志重申并发挥了这种观点。先是郝延霖同志发表的《没落贵族的哲学——论<石头记>的脂砚斋评》,继之是徐迟同志的《如何对待脂砚斋》,都持类似的观点。1980年,叶朗同志发表了《不要轻易否定脂砚斋的美学——就脂砚斋的评价问题与郝延霖、徐迟等同志商榷》,提出了不同看法。1982年,郝延霖同志又发表《脂评“自传说”考(?)答叶朗同志》一文,重申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约于清乾隆年间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当时,此书标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有批者,未标明作者是谁。有人说作者是曹雪芹,有人说是“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有人说作者是诗人吴梅村,更有人说《红楼梦》作者是词人纳兰性德……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1904年,王国维先生作《红楼梦评论》,曾呼吁将《红楼梦》的有关史实搞清楚。他说:“若夫作者之姓名与作书之年月,其为读此书者所当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为尤要。顾无一人为之考证者,此则大不可解也。”  相似文献   

13.
一、棠村序文的来由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第一回(八页上),在正文“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句上端,有脂砚眉批说: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相似文献   

14.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有这样一段话: 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日《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曰《金陵十二钗》。这段话旁边,有一条评语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据专家们考证,《风月宝鉴》确有其书,曹雪芹是在《风月宝鉴》旧稿的基础上加工写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版本流变一见孙柏录(一)《红楼梦》伟大。即或程高刻本就可以这样说。(前80回。后40回也是高水平作品,然不足以伟大称之。)脂本更伟大。《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今存十种脂本及程甲本前80回于一体,为探究诸本关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便翻开一页...  相似文献   

16.
百年红学$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俞晓红(1·1)实录观念:一股贯穿红学史的洪流陈维昭(1·5)从性别视角论《红楼梦》女性文化的“痴情”生命境界李艳梅(1·10)论脂评与“警幻情榜”詹丹(1·19)《红楼梦》评点从文人自娱到商业传播的转型———东观阁评与脂砚斋评的主要差异曹立波(2.1)试探《石头记》脂砚斋四次评语的先后胥惠民(2.7)解读脂评“索书甚迫”条杜春耕蔡义江(2.13)《石头记》的人名演变与甲戌本成书时间徐乃为(2.18)快读《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吕启祥(2.24)纪念本弁言梅节(2.27)《红楼梦》版本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段江丽(3.1…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楼梦》“脂靖本”的辨伪,笔者曾撰写《<红楼梦>“脂靖本”质疑》,认定毛抄残批百五十条是毛国瑶参照俞平伯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伪造的。近来又读到石昕生先生在病中写成的《谈“靖本”<红楼梦>有关问题》一文,深为石先生关注红学事态的热情所感动,并深感有必要重新讨论一下“脂靖本”的作伪。到目前为止,有关“脂靖本”的材料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见首不见尾的“脂靖本”,二是毛抄残批百五十条,三是“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为了寻找到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本文先将“脂靖本”材料的来历,做一具体说明,以利于不很…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文学研究领域,冤假错案也是常有的.《红楼梦》有一空空道人,既云“道人”,且复“空空”,以宗教徒视之,自然理所当然.他“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虽强调了“情”,据说那是禅宗骂佛杀祖,一种否定之否定,本质上仍是宗教色空观.他把“石上”的“编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又有人认为是曹雪芹为他“抄阅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纪功,空空道人即脂砚斋.对此,我总有些疑心,以为即使不算冤案,恐怕也是个假案错案.  相似文献   

19.
脂砚斋文本角色为史湘云,是周汝昌先生平生治红“最得意、最精彩”且“最重要”的考证结论。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校笺本整理尤其后三十回文献辑佚过程中所获得的系列文献证据,可以推知,周先生此一考论结果的确可信。确认脂砚即湘云并揭示其命运轨迹,不仅可为《红楼梦》成书过程研究与《红楼梦》文本研究指出一条特殊路径,也可以为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四大学科分支提供学术基点。  相似文献   

20.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蒙古族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哈斯宝,根据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择出两玉之事,节译为四十回”,名为《新译红楼梦》,并按照他所节译的四十回本加以评点,又撰写了《序》、《读法》、《总录》三篇文章置于书前书后。书中四十回回批和三篇文章的汉译本名为《(新译红楼梦)回批》①。小说评点,是我国古代传统批评方式之一。对《红楼梦》进行评点,更是历史悠久,人数众多,以至形成红学中的一大派别——评点派。哈斯宝在其中是较有成绩的一个,而这与他所使用的批评方法关系极大。第一,美学批评和社会批评并用美学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