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个人生育决策的经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这一发展趋势将会给我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口问题也不例外。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我国人口控制政策执行的现行基础和条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微观水平上,决定和影响人们生育决策与生育行为的因素将会出现多元化、公开化的趋势和个人决策自由度扩大的倾向,我国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现在已经感觉到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居民个人生育决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妇女生育价值补偿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显得十分尖锐和突出。因为妇女生育价值社会补偿形式得不到改革,人口生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最终得不到充分的显现和社会的承认。因此,本文围绕妇女生育价值补偿制度改革的理论根据和原因及对改革后妇女生育价值社会补偿方式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另外本文还对妇女生育价值实行社会补偿之后,有利于市场经济形势下两种生产一起抓观点的确立和人口过快增长的社会宏观调控机制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简明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发展在转变人们生育行为和降低生育率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时候当具体到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时,这两者间的关系会不十分明显。于是,学者们就想到了在经济之外的诸如生育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生育文化和社会经济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口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口保障的体系及现状 ,并针对建立我国人口多层次保障问题 ,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生育保险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生育保险制度客观上存在的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低、运作机制不完善等不能有效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日益暴露,严重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建立生育保险覆盖面宽,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资金共担、待遇优厚、生育保险法规健全的新型生育保险制度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生育心理变化分析──我国7省区部分人口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7个省区1269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生育决策权的定位、生育期望、生育动机、生育态度等生育心理的变化新趋势和特点,指出在复杂的生育心理结构中,精神性生育动机处于优势地位,家庭精神生活质量是新的生育心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生育文化的现代化和生育控制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系统地讨论了生育文化的概念、内容和变迁,认为生育文化的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内生型生育控制机制得以形成最为重要的内驱力,而河南省新密市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实践恰好提供了一个给人启迪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一些人口理论专家、学者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者,把经济上的贫困与多生劣育的恶性循环比喻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生育怪圈。应该说,这种比喻已经揭示了生育怪圈形成的原因以及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尽管影响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但经济因素无疑是最基本的因素,对于这一点,大家在认识上已经取得了共识。为了使那些陷于生育怪圈而又不能自拔的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尽快摆脱困境,我认为有必要在具体对策上做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河南省建国以来生育水平变化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探讨了河南当前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模式,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河南生育现代化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行生育政策下的模拟终身生育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前言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实行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认清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是把握中国未来人口形势变化的关键。文章利用2010年以来的四次全国性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2~1.88的区间范围内,其点估计值在1.86左右,已显著低于更替水平;越年轻的出生队列其生育意愿越低,中国未来的意愿生育水平可能会继续降低;育龄人群的意愿生育水平要显著高于其终身生育水平,且二者差异随年龄的减小呈递增趋势,中国未来生育水平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没有生育政策限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仅为1.68,这可以作为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生育水平影响的上限。生育政策对当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在33%左右,全面两孩政策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企事业单位和户籍地为中心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传统的城市人口控制机制已经显示出许多弊端,对此我们应该及早研究对策。一、传统的城市人口控制机制面临的困境(一)、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对计划生育队伍的影响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间接调控,企业的自主性明显增强。由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用工制度、利益分配的变化,企业中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资源配置(包… 相似文献
15.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是新形势下研究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切入点之一,也是政府"关注民生、走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生育补偿机制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建设,对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析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有价值的经验,会进一步促进生育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对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自 1 98 0年以来 ,吉林省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长。目前 ,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 ,对独生子女实行什么样的生育政策 ,是摆在广大计生干部和科研工作这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预测表明 ,吉林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是有前瞻性的 ,它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充分体现了“合情合理 ,群众拥护 ,干部好做工作”的原则。二十一世纪 ,吉林省现行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符合吉林省的省情 ,不宜作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计生协会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生育关怀为重点,以夯实基础为根本,以群众自治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落实基本国策、服务计生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生育率、市场经济和中国的人口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新的历史条件,重新审视了中国人口控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不同认识阐述作者观点,提出生育率高低本身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中国人口控制的理论依据可归纳为“协调发展理论”或“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仍然必要,不能对市场经济带来人口控制的正面效应抱过分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三孩政策将人们的生育空间扩大至三个孩子,但以往的调查数据难以识别三孩政策的生育释放效应。基于第三期“湖北百县生育调查”,本文考察了城市青年的生育偏好、生育计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城市青年中具有二孩生育意愿的人群占比13.85%,具有三孩生育意愿的人群占比2.31%,一孩家庭的生育潜力和人口规模均高于二孩家庭。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更想再生育一个孩子,尤其体现在三孩生育上;生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具有良好的生育氛围,因此居民有再生育意愿的几率也越高;在不愿再生育的原因中,相当一部分城市青年主观认为已经达到理想的生育规模,而非受到客观因素限制。与以往的“男孩偏好”不同,城市青年群体中出现一种新的“女孩偏好”。在性别期望上,想再要女孩的意愿远强于想再要男孩的意愿。研究城市青年的生育偏好和生育计划对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口学刊》2018,(2):96-104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目前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基本与上海、北京持平,成为全国范围内人口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以往人们主要从思想观念方面解释东北地区超低人口生育率的形成原因。本文主要从城镇化对人口生育率的一般影响与特殊影响、农村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效、低人口生育率的跨期影响和人口结构变化、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生育率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超低人口生育率的形成原因,结论认为尽管不能完全否定生育观、生育意愿对实际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是影响生育水平的最主要因素,生育观和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