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税收政策有:免征关税与增值税,减免企业(公司)所得税,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并鼓励科技成果的转让,重视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等。比较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存在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支持的基本思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设计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与高新技术产业有关的税收法律体系;逐步实现税收优惠以直接为主向间接为主转变;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促进力度;税收优惠环节由结果环节向中间环节侧重;实现税收优惠的"受益人"向具体的科研项目、具体的开发环节转变;实现税收优惠从以地域优惠为主向以产业优惠为主转变;税收优惠应进一步加大对"人"的优惠;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建立"税式支出"制度,提高税收政策实际效率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采用抵免法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同抵免法相比,免税法更能降低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税负并大大减少纳税遵从成本,因此主要发达国家纷纷从抵免法转向免税法。采取免税法的国家不仅可以吸引他国企业总部迁入,还能为本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基于为我国参与国际税收竞争创造良好条件和促进我国居民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目标,从境外投资所得税政策与跨国资本流动相适应、降低税收征管和纳税遵从成本、维护我国税收利益三个角度考虑,我国应该转向免税法。  相似文献   

3.
现行消费税政策对珍珠产业的影响:应税消费品出口不征或退还消费税,企业成本降低;应税珍珠及珠宝首饰内销征收10%消费税,不利于扩大内需,有损珍珠业发展。所以,要完善珍珠产业消费税征收管理: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革珠宝首饰消费税征收办法;加强珍珠行业税收征管。促进珍珠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促进环保产业增长的税式支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税式支出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税式支出与税收优惠不尽相同,它的主要形式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税收信贷和退税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还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式支出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优化税种的选择和形式、加强税式支出的立法支持和加强对税武支出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国对境内外课税对象普遍行使税收管辖权,导致跨国经济活动面临被多次征税的可能,这就产生了国际双重征税的法律问题。为消除或减轻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我国国内现行税法采取了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方法。除国内税法的渊源外,我国政府还与许多国家签订有税收协定,其中有的协定也包含了消除或减轻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但是,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对间接抵免的规定比较原则,仅规定了一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居民企业对外国公司参股的因素。我国税法的国际法渊源与国内法渊源在某些具体的规定上也存在差异,即便是国内新、旧法之间也存在衔接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国内法与国际法、新法与旧法的法律冲突,需要运用立法法、国际私法等法律原则和规定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税收是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为发挥税收政策对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支柱作用,需要完善融资租赁营改增政策,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完善租赁物的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制度,使它们惠及融资租赁业;明确承租人享受进口关税减免优惠和减免税设备售后回租的法律依据;修订《印花税暂行条例》,明确融资租赁为印花税税目,并规定融资租赁交易按一个环节课税。  相似文献   

7.
应税所得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所得税法的国际惯例为依据,对应税所得的若干法理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各国学者虽对应税所得有不同的主张,但各国立法时并未拘泥于某一学说,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其所得税法理论体系。从各国所得税法的理论和实践看,应税所得可界定为:法人和自然人在特定时间具有合法来源性质的并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纯所得,从总体上可概括为经营所得、财产所得、劳动所得、投资所得、其他所得五类。我国应税所得的立法基本上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完全接轨,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8.
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的计算虽是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政策中一个简单环节,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ODI的影响也不同。国内学者普遍呼吁实行综合限额抵免,但政府基于税收以及东道国反应的考虑而迟迟未实行。研究表明综合限额抵免确实能够减轻投资者税负,达到激励ODI的作用,且在延期纳税条件下,政府顾虑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我国还是应该变分国不分项限额抵免为综合限额抵免。  相似文献   

9.
应税所得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所得税法的国际惯例为依据,对应税所得的若干法理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各国学者虽对应税所得有不同的主张,但各国立法时并未拘泥于某一学说,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其所得税法理论体系。从各国所得税法的理论和实践看,应税所得可界定为:法人和自然人在特定时间具有合法来源性质的并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纯所得,从总体上可概括为经营所得、财产所得、劳动所得、投资所得、其他所得五类。我国应税所得的立法基本上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完全接轨,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10.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会出现税收调控功能弱化、税负不公平、监管不到位、企业逃避税空间加大、企业难以享受税收优惠等弊端。这就需要通过合理制定和调整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尽量减少核定征收企业的数量,实行集体核定制度,建立从核定征收方式到查账征收方式的过渡机制等措施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