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 ,鸦片烟祸给贵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初步总结和概括了近代贵州鸦片烟祸泛滥的显著特点 ,并着重探讨了贵州历代禁政为什么难以奏效的特殊原因 ,即贫困与落后是烟祸滋生的温床 ,军阀和官吏是破坏禁政的元凶  相似文献   

2.
象鼻虫之碑     
先哲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证明,此言千真万确,令人不能不信服。这里说的关于象鼻虫的真实故事,就是一个精彩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清代史家赵翼将明代因表笺文字触犯朱元璋忌讳而获罪致死,称为“表笺之祸”。“表笺之祸”为前代所无,乃朱元璋以文字杀人之一大“发明”。朱元璋专横跋扈,疑忌重重,喜怒无常,在处理国内君臣关系与邻国朝鲜的关系中,屡兴“表笺之祸”,给国内君臣关系与中朝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扬雄《太玄》把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分为思、福、祸三段,福居三段的中心地位,是《太玄》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在《太玄》中结合各种情况加以论述。文章分析了《莹》篇中关于福与祸、福与乐的关系问题,并与弗洛伊德以及康德有关思想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扬雄的身世及个性,分析他产生此类思想的根源。福与祸、福与乐的关系,是《太玄》思、福、祸三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专题论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扬雄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唐代后期的宦官之祸在我国封建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比较汉、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时曾正确地指出:“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相似文献   

6.
鸦片祸川,为时久远,流弊甚大。本文着重对四川军阀统治时期烟祸泛滥的始末,烟祸与军阀之关系以及对四川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等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屈原的《离骚》进行精神分析。从香草与飞天的症候出发,探察诗人的焦虑轨迹,从而分析出掩藏于史籍的一场“《离骚》诗祸”,并通过对《惜诵》的精神分析作了印证。文章认为,“《离骚》诗祸”是中国第一大诗祸,《离骚》是屈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他的创作的分水岭。《离骚》写出了中国文人最痛苦的灵魂,却成了最动人心魄、最具个性的中国和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8.
近代甘肃省是中国西部毒品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历届政府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禁毒举措,但成效不彰,未能彻底根绝毒祸。新中国建立之初,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将百年毒祸涤荡净尽,体现了新生人民政权的高度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其所采取的诸如彻底实施土改、减租减息,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断绝以毒品谋利等措施标本兼治、决绝有力,为迅速禁绝毒祸打下了良好基础。若干措施对今天的禁毒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西汉时期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认为,巫蛊之祸是西汉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尖锐的产物,不仅给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造成巨大影响,致使汉武帝探索治国理念付出了重大代价,同时危害了西汉时期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略论“女祸”与女性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女蜗”的历史回顾 历史上所谓的“女祸”,即指由女人的姿色、言行、参与等招致的各种灾祸,大至破家亡国,小至惑人败事。世界三大宗教,教义中都有视女人为祸的内容。佛教把女人看成“万恶之源”,女性之美更是罪恶深渊,“女色者,世间之哀祸”,并告诫信徒不要接触女人,死后才能上“西天”;基督教的经典《圣经》遣责人类女始祖犯了原罪,使人类陷入无边无际的苦  相似文献   

11.
荀子《劝学》中“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无无祸”二句,历来注释纷纭,但基本上大同小异。我在教学中,翻阅了有关选本,发现各家注释与原意有一定距,现择录部分,以便就教于专家学者。 唐·杨《苟子注》:“为学则自化道,故神莫大焉;修身则自无祸,故福莫长焉。”意谓人如求学,则将受到学问的熏陶而气质有所改变,等到修养极高,自然达到人所不能窥测的神明境界;人如修身,自能远祸,远祸即是最大的幸福(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451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神,是指精神修养。道,指圣贤之道。化,变化,起变化。化道,等于说化于道  相似文献   

12.
我的日记     
"都是你惹的祸!"2007年4月12日天气指数:晴心情指数:忽阴忽晴今天放学回家,往电子秤上一站,老妈惊呼一声:"你又长了1500克!这样下去要减肥了!"唉,"都是你惹的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关于史家修史致祸现象的探讨十分丰富。孔子首先从实践上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最早反应,刘勰对史家的历史命运问题提出了一般性的理论认识,刘知几、韩愈则明确表述了史家因修史而致祸的历史命运的必然性。在前人基础上,胡应麟和章学诚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防祸于未萌图患于将来之举朱广盈,曾宪章古人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因患于将来。"意谓明智之人总是及早排除事情的隐患。邓小平作为我党、我军和我们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甚通其道,甚晓其理。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始终把加...  相似文献   

15.
东汉王朝的"三绝三通"西域,虽然是东汉与北匈奴军事较量的结果,然而其与"羌祸"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由于河西、湟中、陇右的羌族起义,直接影响了东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羌祸"对东汉王朝"三绝三通"西域的影响,深刻揭示了西域与河西、湟中、陇右的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10,(2):77-77
基因对身体到底会带来祸还是福?根据研究人员最新报告,答案或许取决于它是来自母方还是父方。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受刑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因为遭遇李陵之祸,李陵之祸只是导火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司马迁对汉武帝的不满与批评。关于《史记》的成书之谜,《汉书》明确指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似已有定论,但王充的《论衡》与《文选》的李善注似又否定了《汉书》之说,故特意挑明疑点,以求高明。  相似文献   

18.
墨子生活在“天下祸纂怨恨”四起的春秋战国之交,他企图利用“天道福善祸谣”的传统观念,假“天之威”,以推行其中央集权的仁政理想。但因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虽“非儒”而“仍称于孔子”,并且肯定孔子之学“是亦当而不可易者”。因此,墨学与儒学之间的媾通亦必然可见。  相似文献   

19.
得力干将突然提出辞职,备受推崇的末位淘汰却带来负面效应.难道真是末位淘汰惹的祸?  相似文献   

20.
东汉士人阶层的群体意识是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下所产生的,具体表现为士人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行为。东汉士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经世热情使得东汉政权可以在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中继续存在。士人群体意识所表现出的强大力量使得士人能够制衡皇权,但也最终令二者分道扬镳,党锢之祸是二者决裂的标志。在党锢之祸中,士人受到打击,宦官进一步掌握大权,并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