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宏儿 《社科纵横》2009,24(11):170-171
本文旨在从女性身体伦理叙事角度对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进行阐释。从女性“书写自我”的理性溯源、女性“生命本体”的伦理、抗争女性“身体反叛”的灵肉分离三个层面来分析。指出女性书写自我身体的意义就是要建构一种新的价值规范与文化规范,颠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非理性因素强塑;女性有关身体的生命伦理叙事,应该探讨的是身体和欲望在男女性别中的权力等同。  相似文献   

2.
人的身体不仅仅是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社会文化的存在.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身体日益被纳入到消费计划和消费的目的中,成为消费文化建构的对象."后福特主义"的产生是这一建构的内在动因,新教伦理的衰落为这一建构提供了伦理背景.消费文化借助于大众传媒,对身体的建构主要从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制造"身体消费"的需要;宣称"身体维护"是一种道德;设计并传播时尚的"身体形象"、倡导对身体的审美趣味来促进和实现身体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陈后亮 《创新》2009,3(3):12-15
一个世纪以来,对身体关注的持续升温是哲学领域的一个突出事件。当代新实用主义者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也是这一事件的产物。他以身体为中心,对身体在艺术和审美中的作用给与充分重视和尊重,纠正了意识美学对身体感受的偏见和忽视。另外,他积极肯定快感的生物学意义和身体在审美中的合法性地位,同时为通俗艺术提供美学辩护,指向了一种更具伦理关怀的人道主义美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传媒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者之一,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身体的教育与训导.在其快乐原则、美丽与时尚原则、自由原则、本位原则之下,构筑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体梦幻,拆解了套在身体之上的种种绳索与枷锁,身体的优先性和本位性得到凸显,这当然不乏现代文化意义.但与此同时.看似如梦如幻的"自由"身体,在传媒的引导和规训之下,无形中又被套入了另一种可怕的身体契约:只有符合传媒所制造的"超现实"的身体标准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否则便是平庸无用的身体.于是,在身体们鱼贯而入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池塘里,传媒以快乐、美丽、时尚、自由为的铒,而钓竿的一端则是一只无形而巨大的消费之手,而身体则从梦幻走向异化.在此情形之下,身体的自律与他律能否就此淡化或失效?由此导致的伦理失序、价值失范与精神虚无等方面的深层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和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5.
柳春光 《学术交流》2015,(4):98-103
身体权作为一项独立于健康权的具体人格权,既符合概念本身的历史流变又有其法理和立法例基础。身体权的内容包括自然人对身体完整的维护权以及对身体及其组成部分的支配权。所谓"身体完整"是指身体有机构成的完整。司法实务中,非法搜身、性骚扰等侵权行为,虽然构成了对其他人格利益的侵害,但因未侵害身体完整,并不构成对身体权的侵害。侵害身体权的主要救济方式是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身体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一般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须有侵害身体权的行为发生;须有严重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与侵权行为间须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但在特殊侵权场合,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亦可适用于侵害身体权行为的归责。精神损害赔偿金兼具补偿与抚慰双重功能。法官应依据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功能,采用主客观认定相结合的办法,斟酌个案中双方当事人的因素,以确定身体权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  相似文献   

6.
柴永昌 《社科纵横》2023,(1):114-122
先秦诸子以“身体”论君臣具有一定普遍性,体现着人们对理想权力结构运行的理论建构。先秦诸子君臣“身体”论对理想权力运行虽有“无为—有为”“分化—协助”“指令—执行”等模式建构之别,但均共享着“大一统”权力结构观。这一权力结构观认为,权力结构各组织部分应是“分职一体”的,君是“分职一体”权力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臣则是君权的分化、延伸或执行,体现出君权优先、整体利益至上的政治体制设计理念。诸子君臣“身体”诸论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是中国传统政治走不出专制的重要思想原因,也是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民主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皮肤是身体的镜子;身体则是心灵的镜子。这就是心理治疗师常说的"身心症",或者用另一个说法来解释,就是身体提供了一个心理问题"宣泄"的窗口。我们是不是能很自在地告诉别人"最近我胃口不好",却很难告诉别人"最近我很没有安全感"。那些当初让我们喘不过气的烦扰,总能在某个时候用恰当的方法化解,如果你肯多花一些心力。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一直都倾向于将它们的理论建构为一种限定在身份和主体性的思想。社会结构在何种程度上根据特权和弱势权利的关系来配置人们的地位已相对地被忽视了。因此,本文强调了性别研究中权力批判的中心地位,要求突破基于自然—文化的区分的性别概念和新兴的身体政治学,强调从劳动的性别分工、规范性的异性以及权力的等级制度的高度,也即从社会结构的层面彻底批判性别不平等和女性弱势权利的结构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理解技术身体如何形成及其存在的问题是互联网时代对身体研究提出的新要求。以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为研究框架、以"网红脸"的流行为具体研究对象,从物质身体、文化身体和技术身体三个方面对"网红脸"的诞生及流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网红脸"追求的是镜头下符合大众审美的技术身体,它虽然与物质身体相关,其诞生却是营销背景下大众审美与信息技术的合谋。审美政治对"网红脸"的不认可,源于将身体作为物来使用的身体技术和媒介报道框架的议程设置。人们拒斥文化身体层面被赋予了特定含义的"网红脸",却在物质身体上本能地倾向于"网红脸"审美,并且愿意通过技术身体实现自我与"网红脸"的整合。文化虽然无法适应新技术,技术却因为身体被理解,技术身体最终成为弥合文化与技术裂缝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对立法者伦理素质的分析是立法主体伦理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立法者良好的伦理素质能为基于利益博弈和统治合法性而形成的具有正当性的立法决策结果的现实化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维度。换言之,具有良好伦理素质的立法者能极大地提高立法权效益。正是基于这一目的的考量,从立法的正当性出发,对立法者伦理素质的考察就相应地具有法的制度道德和立法者职业伦理的双重视角。在此,价值诉求居于支配性地位,它直接凝结成法律这种权威性规范的制度道德内容,成为判别法律是否优劣的直接标准;职业道德素质则直接表征着立法者的整体精神风貌,成为影响立法权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付秀莹的新作《他乡》通过叙述"芳村的女儿"翟小梨从乡村来到省城、后来扎根北京的"迁移"史,书写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性别成长过程.小说借由翟小梨的"失语状态",洞察到性别权力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翟小梨试图以身体作为反抗的武器,但却再一次陷入男性话语织就的牢笼.为了获得作为个人和作为女性的双重成功,翟小梨选择回归家庭,但她的精神性别成长尚未完成.小说对现代女性精神性别成长的反思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交往而实现的身体处置,颠覆了传统的身体处置方式,由此引发了身体伦理的新变化。自由的身体、隐匿的身体、平等的身体、超现实的幻想的身体,给人们的交往带了方便和快捷,给了人们以快乐的幻觉体验。但在身体的放纵与狂欢之余,却易于导致欺与骗的横生,色与欲的泛滥,庸俗、低俗、媚俗的盛行。因此,在网络语境下,亟须强化自律与他律,拯救身体,抵制三俗,以保持健康身心,构筑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8,(11):83-85
身体是中国古代先贤哲人认识世界的"基点",身体观是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哲学对身体的认识与西方哲学话语里的身体有本质的差别。可以从身体主体性、身体整全观、身心一如论、和身体认知论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身体基本概貌性的解读。对传统身体观哲学内涵的发掘,既有助于以身体性来关照人生命的整全性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4.
伦理价值对事实认定的选择性表现为"纯"事实,即"是其所是"的抽象之所以可能,是受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认识目的和伦理价值机制亦即"应是其所是"所中介或选择的。从科学史上看,科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和科学研究传统的伦理价值的选择。伦理价值主体的意志自由对其科学自由具有选择性。从道德认识论视角看,科学理论研究主体的自由意志是一种思维的理智,是通过思维把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从而使自己摆脱偶然。从道德社会学的视角看,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主体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首先以作为担负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的主体而存在。伦理价值对于科学的选择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王若君 《浙江学刊》2003,(6):208-213
心身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核心问题 ,过去的思考集中于认识论领域。给身体怎样的位置以理顺心—身—世界间关系成了哲学的一大难题。困境的造成主要来自于男性在生存观察、在哲学中对自身的物性、身体性的轻视 ,对自然、女性的预先偏见。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勾勒出了在女性世界中折射出的身体概念以及包含女性认知的心—身—世界观 ,为后来者提供了从妇女研究反观哲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公共权力的科学运行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受到传统政治文化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从权力的官僚化、伦理政治化和民本的虚位性的视角,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公共权力制约的内在联系,对传统中国社会公共权力制约的现代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1):95-99
二元哲学世界观形成的狭隘的二元对立思维使得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在观念世界经历了漫漫长夜,致使身体以及人类生命面临无数的问题与灾难。生态女性主义者已经从多方面揭示,女性及其身体与自然一样同处被贬低和受控制的状态。本文认为,身体是生态女性主义不可或缺的理论"根据地",有必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特定视角分析身体,消解其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状况,使其回归"事物"的中心,并将其理论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身体在后现代的遭遇——以福柯的刑罚哲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的现代性的最根本表现是身体对灵魂的造反,从作为刑罚对象的身体的具体形态演变来看,即为刑罚的人道化要求在现代获得了正当性并确立起支配性地位.然而,在福柯看来,刑罚人道化这一现代性要求和表现实际上掩盖了身体被规训的事实,刑罚的现代性背后隐含的是权力和知识的统治原则和统治技术.现代性启蒙发现了自由的身体,福柯的后现代性启蒙则发现了被规训的身体.身体自由彰显的是欲望的个体,欲望是自然性的欲望;身体被规训体现的是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性要求必然会对身体欲望产生抑制.因此,在现代性充分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身体的现实处境便是身体自由与身体被规训处在永远也解决不了的双重性纠缠当中.  相似文献   

20.
福柯谱系学视野中的身体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震 《求是学刊》2005,32(2):44-50
福柯的大部分著作都与身体构成密切联系。身体不仅是福柯谱系学的隐喻和象征 ,同时也是谱系学历史观得以展开的基础与轴心。文章从《尼采·谱系学·历史学》一文出发 ,剖析了身体在福柯谱系学哲学中的含义和地位 ,进而阐发了福柯谱系学视野中的身体风景对于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