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进步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涌现了从普希金到高尔基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巨匠,创造了从“多余人”到“无产阶级英雄”等众多的具有经久魅力的艺术典型,运用了具有时代革新意义的创作创法。而这一切又都是这一时代的进步文学家们积极参与人民命运的结果。它留给我们的应当不只是对历史成就的羡慕。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呢?  相似文献   

2.
记者:王蒙先生,您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学者,我们想就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请您谈一谈看法。王家:很乐意接受你们的采访。咱们谈些什么呢?记者: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现在都处于个非常的历史时期。一是21世纪的钟声马上就要奏响,世纪末的情绪日益突出;另一个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很多人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一些迷茫‘j困惑,在文学上也是如此。您能否从一种大文化的范畴就当前的文学现状及发展走势作分析?王蒙:这个题目太大,最好我们就一些具体问题谈谈。记者:现在有一种明显的趋势是一切都向市场靠拢,文学也概…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说过,普列汉诺夫在辩证法问题上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在某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普列汉诺夫究竟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呢?这个问题文献上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阐明。相反,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只承认普列汉诺夫宣传、论证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而不承认他对辩证法理论有什么发展,或者认为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极少的”。如果说,同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相比,普列汉诺夫没  相似文献   

4.
明代前期文坛沉寂了一百多年,原因何在?传统的研究都是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方面寻找原因,而忽略了对文学发展演变的内因的探讨。但如果对诗文、戏曲、小说等各种文学样式的嬗变历史进行考察,我们则会发现,明代前期,新旧文学样式正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交替状态,文坛缺乏既具有生命力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样式。形式的贫困,限制了作家才华的发挥,这正是造成本期文坛沉寂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上层建筑又为经济基础所决定,所以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拙文不专谈这个问题,想根据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谈点看法。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都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很发达,可文学并不繁荣谈不上有什么成就;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日益衰退,可文学却自然繁荣,表面看去确实很难理解,可仔细一琢磨,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历史上某  相似文献   

6.
杰出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他的理论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美学、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他在这些著作中,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给艺术以解释,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解决艺术领域中一直模糊不清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对这份珍贵的遗产却很缺乏研究.直到现在,有的著作还对普列汉诺夫其人持根本否定的态度①.这既不符合普列汉诺夫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也不符合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所做的科学评价.笔者想就几个主要方面评述一下他的艺术理论的成就和意义.至于全面评价他的功过,那不是这篇文章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功过的根源,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一、攀登马克思主义高峰的条件有哪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促使普列汉诺夫能够攀登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高峰呢?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总把普列汉诺夫作为过大于功的反面人物看待,所以他取得成就的因素过去很少有人全面加以论述.现在把我们的初步看法提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怎样由此出发进而理解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最重要、最有意义,同时难度也最大的问题。本文作为我的一系列论文的导言,将首先论述几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卢卡契的有关思想;并试图说明,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已经作了不正确的理解,斯大林又将其推向极端,而卢卡契在这一问题上却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的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也将阐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的基本见解。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新闻?这并非一个新问题,可也是一个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然而,能够提出不同的解答,正表明我们对它的认识在深化。本文最基本的方法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但这里还得加以补充说明:马克思主义本身在发展之中,对我们来说,一个很重大的发展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这不是商品价值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这个领域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近年却获得了长足发展。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论对新闻学研究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开始重视对普列汉诺夫及其思想的研究。本文仅就研究中涉及到的三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意在求教。一、关于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弄清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首先要从总的方面把握普列汉诺夫这个人的特点。普列汉诺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是一个赫赫有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他的复杂性,突出地表现在:一、他曾经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的创始人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史记》人物传记论何明新《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纪传体通史,又是伟大的史传文学作品,在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特别是它的人物传记更被人们誉为史传文学的光辉典范。那么这些人物传记有些什么不同于其他历史散文的重要特征呢?我认为主要有:第一,...  相似文献   

12.
刘美萍是山东德州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当初准备结婚的时候,因为男友家比较贫穷,一些亲戚朋友就再次劝阻她:“你还是好好考虑吧,他家里的条件可不怎么样!”刘美萍说:“他家的条件好坏,与我们的婚姻有什么关系?他这人很勤快,脑子又不笨,还没有大毛病!我这人也不懒,有些残疾人还能发家致富呢,我们两个好胳膊好腿的人还能吃不上饭?谁生下来的时候,也不是从娘胎里抱着一摞钱出生的!”她的这番话很有道理,亲朋好友们再也不好意思劝说了。  相似文献   

13.
一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构了自己精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思想家,其思想之深邃、道论之玄妙,令时人与后人既迷惘又神往。老子的思想何以如此难以领会,甚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文化效应呢?笔者认为,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子哲学的“玄之又玄”,因为“玄”只是其表象,仅仅是老子思想精粹的外在显现。如果我们从更深的文化层次对其进行分析,即可知“老学”之“玄”,系老子的孤独感所至。这样,老子的孤独感对老子哲学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它在哲学意义上有什么价值等问题,就很有研究的必要了。二现代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对实在的描绘吗?科学的目的就在于把握实在本身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究竟能否实现这种描绘与把握?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描绘和把握了实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那些符号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那仅仅是我们随意构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图景吗?从历史上看,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科学业绩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因而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似乎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但是,至少从科学发生学和科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坚持实在论要比反对实在论更为可取,因为在建立任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实在论总是一个在科学家心中无法消除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15.
建安文学是一个历时五十余年、景象不断变迁的历史过程,它又包含三个特色鲜明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建安文学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人们对"邺下时期"的文学关注的比较多,而对历时二十余年的前期则关注的比较少。实际上,建安前期文学不仅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且也是我们弄清建安文学如何继承前人文学成就、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创造自己的辉煌所不能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个美国人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幼儿园老师把一个学生的家长叫来谈话,非常严肃地说:“你孩子有问题。”接着她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小孩:“宝宝,这是什么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说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人类在先前阶段就没有进行过宗教研究吗?如果有,那我们所谓的宗教学研究同传统的宗教研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我们就触及到了何谓宗教学这个宗教学研究中首先要面临并且时刻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宗教学,一如什么是哲学、文学和史学一样,是一个看似容易回答但真正回答起来却相当棘手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形式地设定宗教学是一门关于宗教的学科或科学则是没有什么不恰当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对宗教学作出什么样的界定,我们都需回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反思宗教的时…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1,(7):35-35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想,很有意思。它想的是什么呢?它在想:怎么才能喝到水呢?这里的“想”,不是单纯的“想”,而是在“看”中“想”——  相似文献   

20.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元代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他是元初重要文臣和诗文作家,但是在我们几部权威性文学史著作中,都不被提及。他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地位,实际被抹煞了。笔者认为,这有失客观公允。而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却不单纯是文学方面的,它还关联着深广的历史文化原因,也可以说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因此这个问题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如果说存在一个误区,那么它的性质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在民族问题上的评价失误,由此影响到文学的取舍。在那几部权威性文学史中,元初文坛的代表人物是刘因和赵孟(?)。刘因和赵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