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浙江省高校中都基本开设了日语专业。为打破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日语教学模式,以国际化理念为指导,将广义的日本文化融入日语教育当中,使受教者正确认识、理解日本,由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交流合作处、语言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日语教育与日本理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5日在我校召开,取得了诸多学术成果,促进了我校日语教育的对外交流,并将推动我校日语学科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本刊特别刊出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及与会专家的观点,对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和日语教学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经常以含蓄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对方传递信息,其真正用意,往往都隐藏于其语言背后的文化规则之中。同时含蓄表达的内涵与余味也体现于语言的话外音处。本论文以凹型文化为视点,对日语中的含蓄表达及其在教学中的导入进行了分析。同时,无论是日本古典文献及物语,还是现代日语中,都可以领略到含蓄表达的妙处。在日语教学中适宜地解析其含蓄表达及其蕴藏的凹型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语言表达,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潜心学习和钻研日语,在译介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日语词汇,这些从日语借用过来的词汇不仅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同时也给我们在接受近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日文报刊、书籍,借用日语词汇,进行思想启蒙,不仅加快了新思想的传播速度,而且也大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 2 0年 ,中国经济 ,贸易 ,文化等各方面已取得了世人注目的可喜成就。但是日语教育模式与内容和 2 0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和当今国际化 ,地球化时代的需求相差太远。新世纪的日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学 ,还应该把教学的视点放在学习和理解日本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5.
蒋丽华 《社会科学家》2006,(Z1):327-328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但是日语学了二三年后,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人很多,这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引起的.本文从数字,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文化的差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日语教学中从初级阶段起就渗透文化知识,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以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日语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日语听力教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力属于语言双方的被动行为。经过初级阶段的听力训练 ,很多学生仍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感到困惑。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在日语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语言知识、语境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对日语听力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以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在日本社会国际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已从"日语知识的教授"转向"掌握交流能力",传统的重视语言的日语教育在向重视内容的日语教育转换。这种语言与文化结合型的教育注重学习者需要的个别性和动态性,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把握文化的存在。这种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人作用,以学生自律式学习方式,通过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关于语言的行为活动——学生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进入社会的实践与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发表等,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交流能力,是一种技能培训式教育。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在日本社会国际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已从"日语知识的教授"转向"掌握交流能力",传统的重视语言的日语教育在向重视内容的日语教育转换.这种语言与文化结合型的教育注重学习者需要的个别性和动态性,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把握文化的存在.这种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人作用,以学生自律式学习方式,通过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关于语言的行为活动--学生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进入社会的实践与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发表等,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交流能力,是一种技能培训式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法是语言内在的法则和规律。语言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对其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力求更加客观地、科学地、正确地解释语言现象的语法理论,就是好的语法学。"视点"是日语语法研究里的重要范畴,日语的许多语法现象以视点的角度往往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几个语法热点问题的解释,强调视点研究对于语法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日语的暧昧表达是日语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难点。本文介绍了日语暧昧表达的主要形式并从日本凹形文化的视点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对日语中的暧昧表达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结合文化来掌握。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结合文化来教授这种暧昧表达方式,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日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丹 《阴山学刊》2021,(2):107-112
跨文化交际同ISEC项目的外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然而在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角色传统与教学定位模糊、学生认识偏差与学习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与文化体验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提高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ISEC项目日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要从把握日语语言行为的文化特性、重视非语言交际行为、构筑对异文化的认同感、构建适宜日语习得的体验式活动四个方面养成跨文化交际思维。  相似文献   

12.
"恩惠意识"下的日语授受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授受动词有三组对应关系,在世界语言中都是罕见的,也是日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日语的授受表现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恩惠的授受关系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知恩报恩"心理.日语教育者要帮助学习者通过授受表现充分理解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从而提高使用授受动词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学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从课文背景知识、语言内涵和交际应用知识各个层面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台湾处在文学语言的迅速转换中,一方面文学语言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换,另一方面是汉语向日语转换。作家面临着创作语言的选择,而在日本殖民强权统治和文化殖民的语境下选择不同的文学语言种类或类型则反映了作家不同的话语立场和文化心态。语言具有工具性,但语言也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性、区域性、文化性。汉语写作有着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和反殖民的现实意义,日语写作也不完全是殖民文化的投影,我们应该透过语言层面发掘作家的文化心态和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21世纪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国应用型本科专业日语教育面临着新课题,即从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向注重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的“日本文化”课程,应采用共同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加有效地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准确顺达地翻译一种语言的目的,不仅应重视语言本身的表层结构所表现的内容,而且应重视其深层结构,即语言的文化背景所包含的意义.在汉语和英语翻译过程中,只有在理解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掌握归化和异化、共时和历时的二元互补、对立统一的翻译原则,才能准确表达原文中深层的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对词汇记忆的数量和对词汇的理解深度不仅决定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影响了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思维的纵深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日语教学中,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试图总结出一些日语词汇的教学与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诸要素之一 ,是其它文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这种不同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 ,如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 ,因此文化差异会极大地体现在词汇中。如爱斯基摩人对雪作了十分细致的分类 ,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与雪有关的词汇 ,从一定意义上说 ,爱斯基摩文化就是雪文化。因为他们常年在冰天雪地 ,生活劳动环境需要他们区别各种各样的雪。日语里关于鱼的词汇非常丰富 ,这说明日本人同鱼结…  相似文献   

19.
赵月 《理论界》2007,(1):138-139
语言是一种现象,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地存在,文化与语言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语言的理解,常常需要有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推理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其英语作为美国文化的表现形式透视出美国文化的模式,反映了美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以语言教育为基础的日语教育,已转变为以语言为基础的多元化综合性跨文化教学。本文在探索新的日语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发展我国日语教育提出开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