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孙进 《决策与信息》2004,(11):48-49
中国企业“走出去”,以中石油、中石化、华源、海尔等一批企业为领头军,风风雨雨,经历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截至2004年5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7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1.96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52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3.66亿美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012亿美元,合同额1408亿美元,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累  相似文献   

2.
数据     
中国企业“走出去”初见成效 中国累计投资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6849家,协议投资总额135.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总额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境外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缺少跨国投资与经营的丰富经验,在“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各种风险。其中,“政策风险”是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最大风险。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风险类型以及遭遇政策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防范政策风险的措施,无疑将对促进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30-31
2013年,全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90%的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部门测算,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4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进而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对外开放新形势、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金融支持"走出去"的领域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宽,对象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现实瓶颈。本文从税收政策和征管的角度,探索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8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赢了新的高潮。本文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海外“抄底”是个良机.但也有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后,便遭遇了“滑铁卢”。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双方战略合作的推荐.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这就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国内企业最大海外“抄底”案.历经四个月的拉锯战后,终于彻底告吹。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海外“抄底”并非不差钱就行,必须下工夫做足以下几门功课.一要谋划“抄底”前期的各种预案。首先。要搜集各方面的信息.选择目标项目或目标公司。  相似文献   

9.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规模及“十五”时期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潼 《管理评论》2003,15(2):8-12
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介绍和评价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情况,并对“十五”期间这一战略的实施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梁倩  康淼  方烨 《经营管理者》2014,(10):22-22
2013我国对外投资首破千亿美元,“走出去”是必然选择。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立放开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但另一方面,企业对外投资面更广也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加快境外投资法立法的进程,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在加大鼓励的同时,商务部与相关国家积极签署司法协定、贸易投资协定和领事保护协定,用法律的手段保障中国企业在外的合法权益,排除各种壁垒和障碍。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和有关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将积极进行沟通、合作,及时维护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商标权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央企大举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境外投资行为和境外国有资产大幅快速增长。如何保障央企境外投资和境外资产在取得预期收益的同时,避免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成为我国央企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国资委发布的三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解读,为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境外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和境外资产经营管理提供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走出去”是重庆建设开放高地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海外投资要达到300亿美元。8月23日,重庆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走出去”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走出去”战略任务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4.
肖燕 《经营与管理》2011,(12):16-17
“走出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拓展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大部分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还很小,进度缓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行业的竞争性日益加剧,企业现有的对外经营战略及模式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我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万家,遍及制造业、服务贸易领域、农业、基础设施等几乎所有行业,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超过6000亿美元。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50家已在华投资,部分公司设立了地区总部。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发展,“三资”企业内的劳资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劳动争议纠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的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走出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进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投资、对外转让技术、商品与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多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以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9月1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博会“中法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说,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此外,还将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18.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采购团赴欧商务交流活动中表示,这次欧洲之行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回去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企业要系统地、整体地考虑如何战略性地“走出去”。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走出去”呢?2月18日,外交部驻外18国使节相聚咸宁赤壁.围绕湖北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数据     
《领导文萃》2008,(21):11-11
亚行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10%;中国设立境外直投企业10000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净额达265亿美元;全国1—8月份发生森林火灾12502起;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14-15
案例背景 截至今年3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利用外资连续17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去年以来.随着力拓员工在华受贿被判刑、谷歌将搜索服务转至香港等事件的发生.一些外商开始担心自己在中国内地不再像过去一样受欢迎。今年4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与近40位欧盟在华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表示:“所有外资企业享受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