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莜面情节     
任润琴 《老年世界》2011,(19):26-27
一日与朋友聚餐,面对菜谱上丰盛美味的菜肴,我却点了一份地道的家乡特色菜——凉拌莜面。朋友笑我长了莜面脑袋,其实小时候的我是最讨厌吃莜面的。  相似文献   

2.
莜面鱼儿     
《中外书摘》2014,(12):99-100
大约每个思乡的人,都有一顿搁不下的家乡饭。从年二十九回内蒙古那一刻,心里就惦记着吃上一碗莜面鱼儿!看春晚,吐槽春晚;发短信,回复短信。除了这套既定章程,过年的活动就主要是吃饭了。照例是三十儿的饺子,初一的大席。猪排、笨鸡、牛骨,吃了一溜够,连饺子还是一天羊肉馅儿、一天猪肉馅儿……香不香呢?香!但饕餮之余,那点惦记却仍未满足。  相似文献   

3.
李智华 《老人世界》2008,(10):22-23
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养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某些嗜好。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山东人爱吃大葱,四川人吃饭离不开辣椒;过去在“牛棚”住久的学会了吸烟;如今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能闷两口,有的半斤八两不醉。而我喜爱吃莜面是在内蒙古草原练成的。  相似文献   

4.
往事二题     
张琪 《老人世界》2011,(1):30-31
第一次出工 虽说这事距今相隔近40年了,不知为什么,到现在我还记得非常清楚。那年,我17岁,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当年的我生得十分瘦小,简直就是皮包骨,脱光上衣,赤裸的胸膛就像搓衣板,根根肋骨毕现,数得清楚。  相似文献   

5.
常宾 《老年世界》2007,(20):42-42
土豆.是我国北方盛产的一种餐桌常见菜。而莜麦面.则是我同西北地区的一种粗粮。而且近年来在很多城市日益常见。专家建议。如果把这两种食物巧妙地混合在一起,代替米饭、馒头等老式主食,可以轻松地让家人享受美味和健康。  相似文献   

6.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有一本书很流行,书名叫《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系列书籍卖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影响巨大。最近在上海上演的一部音乐剧《女人必须有钱》,据说灵感来源就是这本书。  相似文献   

7.
李根茂,1953年出生,祖籍河北蔚县,主攻书法,兼习国画。1991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结业。90年代以来,书法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大展20余次。其中包括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五百人书法精品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全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数十幅,并多次专题推介。国画作品先后发表于《文艺报》、《中国煤炭报》、《当代人》等多家报刊。  相似文献   

8.
一碗水端平的7子之家谢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第四代电影中最有成就和最有国际影响的导演之一。他执导的《希望的田野》、《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等多部影片曾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和多项国际大奖。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谢飞1942年4月出生在延安,父亲是我党著名的”五老”之一谢觉哉——解放后曾任内务部长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9.
曾梵志,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画家的代表人物,对于熟悉中国当代绘画的人来说,他的名字代表了成功的表现主义风格。代表画系《面具》用极具个人创作符号的形象隐喻了人性的虚伪,反响不俗。在生活中,他坚持着“主流时尚路线”,抽雪茄、穿西装、打领带,参加各种画展的开幕酒会和奢侈品品牌发布会。采访伊始,他简练平和的态度,毫不做作的淡然,以及处处流露出对绘画的执著与坚持,与我先前的想象大相径庭。他看上去神秘又深沉,也许他的魅力也正是在这种捉摸不透中愈加醇厚。(以下W,W代表本刊提问)  相似文献   

10.
丁学良 《中外书摘》2014,(11):24-27
我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鼓吹要重视和加强研究中国的海外利益,当时国内没有多少人认可,觉得这个观念太生疏遥远。当我欣慰地读到2013年4月16日公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军队的任务不但包括守护国土,也包括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形势摆在那儿,我们不正视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西安晚报》8月31日、《重庆商报》9月3日分别报道)成都两大学生教室接吻被退学。  相似文献   

12.
薛飞 《中外书摘》2014,(10):48-50
央视《新闻联播》前主播薛飞披露在匈牙利的经商经历。 一 听早期来匈牙利的华人谈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整个布达佩斯的华人过春节时聚到一起,点着人头算算也就只有2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3.
凡夫唐 《老年世界》2006,(21):16-17
20世纪90年代初,编剧孙雄飞找到黄蜀芹,说想把钱钟书先生的名著《围城》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希望黄蜀芹执导。一则,《围城》是部名著,请黄蜀芹这样认真负责又有才华的导演执导才放心。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小说作者钱钟书先生是个大师级的人物,恐怕改编权难谈。在此之前,就有编剧尝试过想改编,最终就是因为改编权谈不下来而不得不放弃。钱钟书、杨绛夫妇三四十年代闯上海滩的时候,就与黄佐临结下了深厚友谊。杨绛的戏剧作品,几乎都是由黄佐临执导搬上舞台的。有了这层关系,钱老可能会不看僧面看佛面,开开绿灯吧。黄蜀芹当时没有表态,因为《围城》解禁不久,她还没有读过小说。先向孙雄飞要了一本小说,反复读了两遍,就被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和钱老营造的文化氛围彻底征服了,当即决定导这个戏。  相似文献   

14.
据《武汉晚报》报道:爹爹突发脑溢血急需用钱,婆婆手持爹爹的退休工资卡,里面有万元存款,却因不记得密码,取不出来钱。  相似文献   

15.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30-31
前不久,打开单位的信箱,发现有一封未封口的厚厚的信件,内装一叠打印稿,还附有一信,寄信人叫唐异常。他说我发表在《老年人》杂志和《长沙晚报》上的文章,他几乎都看过,因此萌发了想与我交友的想法。我翻了翻他的那些打印稿,得知他是长沙县双溪镇人,1955年到成都的气象学校读了一年书,然后就去了新疆。  相似文献   

16.
陈恭森 《老年人》2010,(3):21-21
2009年3月,我与朋友合作在《长沙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爱,在柯蓝名字里盛开》的文章。文章见报后,不少读者来电来信,表达心中的崇敬和感动。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良师     
我是地道的土默川人。土默川,就是一千多年前《敕勒歌》中描绘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荒凉世界。1581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阿拉坦汗在土默川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因为背靠大青山,城墙又是青砖砌成,所以起名叫“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8.
19.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但丁《神曲·神曲篇》与《新生》中类比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本文认为,艾略特在《灰色星期三》中除了从天主教仪式和安德鲁斯布道文寻找最佳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还借用了但丁的《神曲·炼狱篇》和《新生》中的类比手法,将宗教体验和诗歌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想起古华     
柯云 《老年人》2008,(3):27-27
作家古华和我是文友,我们曾密切交往了很长时间。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出国定居后,我们的联系就完全中断了。但我经常想起他,经常翻阅他给写我的信件,或是读读他的《芙蓉镇》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