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2):59-64
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民族性的问题需要再次被提及。在电影产业化语境下,我们应当尝试将类型电影经验与中国民族性特征相融合,同时还应对电影民族性有更具开放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更新是中国电影民族性的表现;关注和反思中国社会现实也是电影民族性的体现;传达当前社会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样是建构中国电影民族性的有效方式。中国电影民族性的建构,不但可以为中国电影打下牢固的文化根基,也可以强化本土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同,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影植入式广告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电影商业化程度最高并进行全球化营销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品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好莱坞电影之中,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一现象也随着电影的热映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佐以案例分析法,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品牌近年来植入好莱坞电影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品牌的自身特点,提出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电影的运营策略,包括增强品牌内功、运用植入技巧、提高品牌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为自身创造了多种选择的空间,它的适应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越来越强。但电影政治、文化与商业在成为中国当代电影主要支撑维度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面临着新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传记影片创作与英模人物表现联系到了一起,艺术向政治呈现出一种无原则的妥协。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电影承担了市场实践、创造时尚、情感宣泄等众多功能。但是,电影不能一味扮演商业先知、娱乐时尚等众多角色,也不能在商业主义、主流主义和作者主义之间自以为是地走钢丝。中式商业大片,受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影响,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像力,而且叙述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发展大片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与华语电影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电视剧市场、音像市场、网络市场等多媒体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武侠电影在这百年中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近百年来老百姓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中国最具特色、发展最为成熟、最具竞争优势的商业电影类型。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武侠电影的内在美学特征和美学思想,认清我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对未来武侠电影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电影要走出困境 ,必须深化改革。首先 ,要掌握原则 :遵循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其次 ,要明确总目标 :通过利益的调整 ,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的形成 ,使制片厂得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影片 ,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再次 ,要采取对策和举措 :继承我国电影的优秀传统 ,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以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现实 ,以真实的生活赢得观众的认可 ;强化市场观念 ,增强电影的商品意识、精品意识 ;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新体制 ;加强电影立法 ,扶持电影 ;开放搞活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 ;加快技术更新步伐 ,勇于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独特的历史、经济及人文环境,催生了哈尔滨的电影市场,并使其成为国内形成最早、发展最快、最为成熟、位居前列的电影市场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移民城市和多元文化背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哈尔滨早期电影市场的管理和检查有其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对社会伦理爱情题材影片的关注则与其他城市大体相同,反映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及传统文化的有力影响。哈尔滨电影市场的变化和国产电影业的发展,表现出外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境遇随时间与地域而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华语电影在中国内地市场上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与此同时,竟无可回避地陷落于文化缺失和唯GDP至上的误区。以GDP论英雄,由GDP来主宰市场并扭曲电影之为电影的文化根本属性,这就给华语电影及其产业造成了结构性的危机。当今处于“后融合期”的华语电影共同体及其产业,无疑需要葆有一种文化的韧性和定力,激浊扬清,吐故纳新,锐意拓展华语电影前瞻性的国际视阈及其文化主体性创新,再度聚合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澳门暨海外华裔多地域性的文化正能量,以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对接,中华人文精神与人类共通价值观的融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在21世纪初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发展瓶颈和重重压力,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在确保国内票房和观影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如何向海外市场推出国产影片。要把中国电影产业做大做活,这两个方面市场的成功营建缺一不可。电影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输出的问题。本文正是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电影近期来在向海外市场推介时所选择的形象定位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进行解剖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的国际化之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深层背景则是中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位置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是走出国门,闯荡欧美,而在国际影坛上能留存一席地位的凤毛麟角,这一集体性行为的背后,则折射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以及电影人急切地试图与世界对话的愿望;80年代、90年代之交,中国电影明星国际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身的表演与本土电影文本及社会文化语境的结合,以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片作为载体,以其在国际电影节这一平台的亮相及获奖为标志性符号,使演员走上国际影坛,巩俐作为依赖本土电影制造的国际明星,成为这一中国电影明星国际化方式的典型个案;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明星的国际化之路则呈现出多样性特质:一方面,章子怡、余男等依然沿袭着巩俐的国际化路径;另一方面,数量更多的明星则依托一些投资巨大的合拍影片,通过为其添加中国元素的方式,为本土电影市场提供一些“特别制作”的影片,其背后,则是好莱坞对于巨大而潜在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觊觎与强势介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现在,走过了曲折、辉煌和低落的百年历史。当下的中国电影在人们的消费比例中日见萎缩。本文通过自己采撷的统计数据,集中讨论了目前中国电影在国内及国际的市场现状,归纳出中国电影要重铸辉煌必须面对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出了我们对中国电影大跨步发展的点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格理论的电影市场票价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是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电影票价是直接体现整个电影市场状况的“晴雨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票价呈几何级数上涨,而市场总量却不断萎缩。中国电影市场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商品市场,因此电影票价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影响因素包括不合理的电影管理体制、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及不利于发展的分账比例等。正是这些特殊性通过作用于供给一需求曲线,影响着中国电影市场票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经历着蜕变和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如今已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离不开政府主导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厘清其商业本质则更加有利于弥补政府主导的“推介型”电影对外传播模式的不足,促使中国电影分阶段、有步骤地走向更为广阔而富有潜力的国际市场,而其中的关键步骤就是必须获得在文化亲缘与政经地缘关系上都具有合作价值与开拓空间的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许多影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电影观众心理的研究。现代电影的重心已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观众本身,这就是“观众论”,其研究重点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心理和结构。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应当重视电影观众的研究,探讨电影观众的内涵、层次,探讨电影观众的多种心理和观众心理对电影发展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产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借助国家强有力的保护,这种"政府+市场"的模式也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范本。以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为导向的电影产业化之路,迅速扩大了电影产业的规模效应,但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如,以大片为主,中小成本影片发展不足,影院观影群体过分单一等,并已经影响到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放开本土电影市场,随着"中美电影新政"的实行,国产电影遭遇到更大的市场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出台更多的政策保护国产大片,不如把功夫放在加强国产电影市场的完善之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中国电影营销策略与其产业发展要求的偏差,致使诸多电影产品难以在市场上最大限度地展现其经济和艺术价值。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通过对中国电影当前营销现状的分析,提出运用整合营销的理念,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电影整合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文学放到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纵横交错的考察,可得出如是结论性意见:中国现代戏剧(话剧)文学和电影文学是孪生姊妹,同时诞生,同步发展,比肩走向成熟;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有着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一致的特点和规律,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独具特点和规律;集中体现中国戏剧电影文学规律、特点的剧作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戏剧电影文学的最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鸳鸯蝴蝶派作为影响中国电影的重要流派,在电影音乐创作上同样值得重视。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主力,但在电影音乐研究中,音乐的民族性与政治性的结合,成为新中国电影音乐研究的主调,鸳鸯蝴蝶派的电影音乐创作往往被忽视甚至批判。如果将电影音乐创作者、电影音乐作品和电影音乐观众置于中国音乐发展的整体环境中考虑,就能看出鸳鸯蝴蝶派对中国电影音乐的贡献所在。20世纪20年代通俗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影响,为后来电影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鸳鸯蝴蝶派小说、电影中建构起来的通俗市民主义空间,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重要环境。鸳鸯蝴蝶派自身音乐素养的培养与诗词曲赋的创作、发表,亦成为20世纪40年代他们投身电影音乐创作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8.
对《申报》电影广告的一种特殊检视可以发现,20世纪40年代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大量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申报》广告信息表明,能够在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电影在首轮院线同步放映的国产大片,它们的放映时间、总场次和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外国电影逊色。言情、侦探、恐怖、艳情、古装、武侠等类型成为上海电影市场的主控形态。中国电影人在和美国电影的对话过程中清理了自身的类型传统,进而发掘自己的类型电影优势。中国电影自古典时期开始便从未间断过的商业电影传统,为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提供着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国内电影市场的一些混乱状况,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日前在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追求低俗化决不是步入市场的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翟俊杰认为,当前国内电影市场上港台低俗的电影文化泛滥,这在近年来合拍影片中表现尤甚,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钟惦棐的电影美学观念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由此既能更清楚地看出他对中国电影美学的贡献,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影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由于钟惦棐历来强调电影艺术家和评论家要注重自身修养,故其电影美学观念也体现和渗透着他的人格精神,对此也实有必要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