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利比亚前,就听我们代表团副团长朱威烈教授说:"到利比亚,一定要看看拉布达--阿拉伯语读利卜达,那里有利比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迹……"由于行前未拿到日程,不知利比亚接待方面是否会安排.来利后,拿到访问日程,除同首都及外省市各级人民议会秘书处官员、学者、企业家座谈和参观国家博物馆及米苏腊塔钢铁厂外,参观游览的唯一古迹,就是拉布达.  相似文献   

2.
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人们常对我说,卡扎菲既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位孝子。卡扎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利比亚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11,(9):16-17
3月17日,联合国通过了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决议,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目标实施空中打击,一时间,利比亚及其领导人卡扎菲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春天属于萨科奇。 首先是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萨科奇领导下的法国率先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随后又首先发动了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袭。紧接着,在科特迪瓦两派冲突中,又是法军冲锋在前,不仅受联合国之命从战火中解救出了各国驻科使节,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15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举行了抗议美国轰炸利比亚10周年的纪念会。外交部、对外友协、全国妇联及民族、宗教界人士代表共40多人,应邀冒雨出席了这次纪念活动。 会上,利比亚驻华大使首先同与会代表一起,观看了有关美国空袭利比亚的画展,并为利比亚的无辜死难者默哀一分钟。然后,利比亚驻华大使发表讲话。他说,1986年4月15日晚,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空袭了正在和平建设中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相似文献   

6.
当地时间3月22日晚,对发动19日以来的第4轮。22日深夜,利比亚领导人站在他被导弹袭击官邸的阳台上向大批支持者发表演,指责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行动是“十字军国家对伊斯兰国家发动的新十字军东征”,并且表示他和他的支持者将在对反叛武装和多国部队的战斗中奋战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图为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的截图。  相似文献   

7.
岳汉景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5):93-112+159-160
受突尼斯政局突变等影响,2011年初利比亚国内冲突爆发,北约乘机进行军事干涉,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此后,利比亚冲突持续至今。利比亚冲突初期,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支持反政府抗议活动、反对卡扎菲政权的镇压活动的政策立场,同时反对北约的军事干涉。其原因是:伊朗将利比亚反政府抗议活动定性为“伊斯兰觉醒”,且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同卡扎菲政权的关系出现新矛盾;伊朗认为北约的军事干涉是非法的,且伊朗一贯反对美国对中东国家的任何干涉。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不介入政策。在利比亚东西部对立当局形成后,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总体中立但略微偏向西部势力的政策立场。伊朗采取不介入和相对中立政策的原因在于: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政局并没有按照伊朗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利比亚不是伊朗外交的重点国家;利比亚东西对立势力的外部支持力量势均力敌且均与伊朗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赵少华为团长的中国妇女代表团一行4人于2003年3月29日至4月2日对利比亚进行了友好访问。作为首个访问利比亚的中国妇女代表团,她们受到利比亚人民的热情接待。利比亚独特的政体、经济、社会和文化也给代表团的每位成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识丁 《老年世界》2011,(9):34-35
3月19日,美英法等国对利比亚发动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行动。这次历时数小时的第一攻击波,拉开了利比亚战事的序幕。而在这场战事的幕后,则隐匿着美英法等国的深层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利比亚在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放弃了化学及核武器的研究,告发了秘密的武器供应者;同意向洛克比空难的相关人员提供大量的赔偿;在国内支持以自由贸易、私有化和扩大开放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同时,在政治上向建立稳定的环境而迈进。这一切使利比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国营商店前没有了为领取配给而排队的人群;人们可以去国外甚至美国度假;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涌入利比亚,寻找商机;而大量未开采的能源也吸引了大批石油商。  相似文献   

11.
重访利比亚     
应利比亚文化部的邀请,我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12日访问了利比亚.虽然这次访问时间不长,但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利比亚官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我这次赴利取道德国法兰克福,途经突尼斯,然后经过4个多小时汽车旅行,顺利到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利比亚石油资源的开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利比亚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为利比亚的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也为整个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利比亚现有两所综合性大学,加尔尤尼斯大学便是其中之一. 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加尔尤尼斯大学的前身是利比亚大学,于1955年12月15日始建于利比亚东部班加西城.建校时只有一个系——文学教育系,三十一名学生.1957年该大学分别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建立了理学院和经济学院.1962年、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的扩张是该组织海外扩张的典型案例。在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试图在利比亚复制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扩张和管理模式。然而,"伊斯兰国"组织外籍极端分子同利比亚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及该组织在利比亚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成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扩张受挫的重要原因。宗教极端主义既是"伊斯兰国"组织扩张所依赖的意识形态工具,也是其扩张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漫话利比亚     
利比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利比亚”是指“埃及以西的地方”的总称。本世纪上半叶,它沦为意大利、英、法的殖民地。1951年12月24日独立,建立伊德里斯王朝。1969年9月1日,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69年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1926)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型作家.他自1955年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的黎波里人杰》,迄今已出书40本.其中,富有见地的文学评论集《利比亚文学赏析》(1956),堪称利比亚文学研究指南:脍炙人  相似文献   

16.
象大多数阿拉伯产油国一样,利比亚也引进了大批外国劳务,以适应国内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据利比亚护照和国籍管理局统计,截至1982年年底,在利比亚居住的外国人已经  相似文献   

17.
1965年,利比亚文坛上升起一颗灿烂的新星,这就是荣获利比亚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1965年度小说竞赛一等奖的小说集《无水的大海》的作者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格海。 1942年12月28日,法格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市南部160公里的米兹德区。法格海自幼在乡村学校读书,一直念到15岁。1957年转学到的黎波里市,1962年进入埃及开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发展学院深造,1968年赴英国进修戏剧专业。 1971年,法格海先后任利比亚国立音乐、戏剧学院院长和利比亚文化宣传部文学艺术管理局局长。  相似文献   

18.
从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国内动乱,到2011年9月16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卡扎菲统治这个北非国家长达42年的历史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9.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中央权威衰落,国家纵向权力结构瓦解,各类次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凸显。利比亚高度城市化,相比于部落和新兴武装团体,城市更有能力承担传统上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资源集中、权威价值分配的政治组织功能。利比亚西部地区米苏拉塔和津坦等以城市地缘为纽带的政治力量对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政局发展影响深远。利比亚城市政治的观念和组织基础在于市民拥有强烈的城市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城市利益,城市内部组织结构较为明晰。城市政治的现实权力基础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城市武装力量,能够强有力地在特定“领土”范围内控制安全秩序和经济。西部城市间的竞合和权力消长是导致利比亚第二次和第三次内战爆发、国家机构分裂、过渡政府缺乏权力基础的重要因素。城市权力的扩张加剧了利比亚政治的碎片化,阻碍了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进程,但城市也是国家重建所依赖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卡扎菲政府和反对派武装分子水火不容,摩擦时有发生,而且敲诈、勒索、抢劫的事情在利比亚也不时地发生。为了人身安全,在利比亚境内的各国侨民纷纷逃离——他们有的坐上了飞机,有的坐上了轮船,有些人则挤进了驶向埃及和突尼斯的货车里……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举世瞩目。许多国家都迅速而安全地撤回了本国的侨民,出现了本世纪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